《感统干货》0-12岁各阶段感统训练的要点,宝宝的家长记住了。
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
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衣服经常穿反。
我不喜欢读书。读书的时候,我字数多,字数少,文笔倒挂。
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力度掌握不好。
我讨厌被摸,讨厌理发,讨厌洗澡,讨厌刷牙。
偏食,挑食,不喜欢食物,吃手或咬指甲。
在陌生的环境中胆小、怕黑、粘人或紧张。
情绪不稳定,不合群或无法与他人玩耍
爱招惹人,有打人咬人的动作。
以上这些都是感觉失调的症状。
我整理了一份0到12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感官训练清单。我建议你慢慢来。
在这个阶段,宝宝仍然是通过感官信息来认识世界的,家长此时应该给孩子一个温和稳定的感官体验。
比如在宝宝睡醒或者换尿布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做按摩操,双手搓热,从上至下轻轻按摩宝宝的四肢、手脚、胸腹、背部,轻轻训练孩子的触觉。
在旧手套的每个部位缝上不同质地和颜色的布片——法兰绒、丝绸、棉花、尼龙布、灯芯绒、天鹅绒——并将布片牢牢缝在每个手指上,然后让宝宝感受不同质地的面料,看到不同的颜色。
轻轻地来回抱着宝宝,用食指轻轻抚摸他嘴巴周围的皮肤。当宝宝对你微笑时,赞美他,让他知道你有多开心。
用手捂住脸,然后移开,说“捉迷藏”。
让宝宝触摸和抓握,是训练精细动作和触觉的最佳选择。
在这个阶段,宝宝可以活动身体,学会坐、爬、走。
俯卧爬行和手掌、膝盖爬行时,大脑会接受本体感受、前庭和视觉的感官刺激,同时了解环境中物体与自身的空间关系,以及对自身体位的感知。
爬行能促进孩子未来左右脑分化、特化和眼控,所以尽量让孩子爬行。
此时让宝宝用双手拿起奶瓶或用手抓住铃铛,从一只手切换到另一只手。这些动作对以后感觉统合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平时收集一些宝宝喜欢的奶瓶和玩具,用绳子绑在一起,留下足够长的绳子让宝宝玩这些玩具,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听觉感知能力。
在这个阶段,宝宝虽然时不时会把东西放进嘴里,但往往一口就拿出来,用眼睛观察,用手玩,喜欢用手到处摸东西。
这是培养手掌触觉识别能力,帮助宝宝稳定精细动作的好机会。
比如吃饭的时候,让宝宝抓一口饭,让他感受一下什么是“热”。洗手的时候把他的手放在凉水里,告诉他什么是“冷”,促进宝宝手掌触觉的发展。
妈妈们也可以和宝宝一起穿纽扣和串洞,或者让宝宝用笔涂鸦,培养宝宝的精细动作。
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仅能独立移动每个手指,还能协调几个手指的活动。
因此,孩子可以有意识地玩拼图,佩戴木珠、魔沙和粘土等需要一点脑力的小玩具,提高完成动作的能力。
孩子可以独自上下楼梯,金鸡独立跳跃,可以提高身体协调性,提高前庭和本体感受能力。另外,去儿童乐园是2-3岁孩子最兴奋的事情。
无论是滑滑梯、秋千、爬架、浪板、跷跷板等。,是感觉训练、培养平衡技能、双边动作协调的好选择。
3岁以后,孩子的大脑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更强,家长要让孩子多运动,提高协调性和灵活性。
比如很多孩子喜欢钻来钻去,爬上爬下楼梯,家长不必刻意阻止。
此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大型运动的感官训练,比如练习单脚跳,让孩子跳起来,把悬在空中的球顶起来。
在精细动作方面,3-6岁的孩子手部协调性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获得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穿衣脱衣、穿袜子穿鞋、整理玩具、洗手吃饭等。
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通过一些训练精细动作的游戏,如穿珠子、夹豆子、上色、描线、拼图、剪纸等,来开发孩子手的功能。,为进入小学后握笔写字打下基础。
这个阶段的孩子一旦进入小学,感官失衡的表现就会凸显出来。这时,他们应该积极参加感觉训练,抓住大脑发育的关键期。
可以鼓励6-9岁的孩子参加各种球类运动,如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尤其是排球、网球和羽毛球,几个人可以对打,也可以靠墙练习。
球类运动对小肌肉和大肌肉的协调,以及反应速度和灵活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想有很强的亲子互动,可以和孩子玩抛球击掌,准备一个重量轻的软球,把球抛向空中击掌几次,然后接住球,击掌多的一方获胜。
游泳也是这个年龄训练感觉系统的一个选项。在游泳过程中,不仅全身都在运动,还能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且由于水对孩子皮肤的特殊触摸作用,他们的触觉防御会大大降低。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问题更加突出,解决的难度也会变大,所以要抓住感官训练的最后阶段。
父母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去爬山,这是一种可以促进身体双侧协调的感官活动。
在山上看远看近,非常有利于孩子眼部肌肉的锻炼,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视觉广度、视觉灵活性和聚焦能力。
感官训练强调针对性,必须因人而异。
经过专业评估后,根据个案的体能发展水平、心理状态、精力水平制定训练计划,兼顾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六种感官,促进大脑新网络连接的形成——强调新网络的形成。
其实通感并不可怕。它根本不是一种真正的疾病。流行的解释是,这只是孩子大脑发育的轻微障碍。
资料显示,普通儿童中,感觉功能障碍比例为35.9%,重度功能障碍比例为10.3%。
换句话说,正常的孩子也会有融入感差的时候,但并没有影响到他的正常生活。
但如果我们不够重视,真的会削弱孩子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或者学习效果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