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进入殓房司10年,见证了4600种死亡:你不想要的生活,是很多人想要的。
你认为死亡离你很远吗?
很多人认为死亡本身就有冥界的味道,甚至连文字都是被诅咒的。
所以我们选择避而不谈,选择让这两个字远离我们的视线。
但在微博上,有人直接建了一个满是逝者故事的“墓地”。
他们的生活浓缩到不到500字,你滑动手指,仿佛在这个世界上游荡。
微博就像一扇门。当你打开一扇门,你就进入了一个人的生活。
那叫@死人,正是大家不敢做的事。
他孜孜不倦地记录着所有因自杀、疾病、年老等各种原因而死去的人,所以人们称他为“微博的殡葬老师”。
在10年间,他记录了4600多人的死亡故事。
这些人中,有服毒自杀的货车司机,有南京大屠杀幸存的老奶奶。
有的高中生留下遗书自杀,还有很多普通人的爷爷奶奶,父母,儿女...
一个鲜活的生命,前一刻还活着,下一刻就突然离开了,
生死无常,逝者如斯。
很多人不想要的生活,恰恰是这些人想要的。
@逝者如四夫亡者创始人小林,想通过这样一个平台纪念每一个普通人的逝去。
他在微博简介中写道:
让每一个死去的人得到祝福,我愿意做最黑暗最讨厌的账号。
微博丧事老师初探
一条微博就是一个人的一生。
微博创始人小林是一名来自福建的IT男。他做微博的时候,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
“我只是想做些不同的事情”,
“我想尽量不宣传,不营销,不买粉,不无耻,做一个别人一个人做不了的话题。”
甚至他只是把这条微博做成了一个产品,想着什么样的文字和图片会更煽情。
但很快,当他遇到这个不幸患上脑癌的12岁女孩“林若蓝海”时,他改变了主意。
当他点开死去女孩的微博时,第一次在电脑前哭了。
这个女生手术前12天留下了41条记录。
它讲述了她短暂而悲惨的一生。8岁时,她失去了父亲和哥哥,母亲因胃癌离开。
“小时候,我叛逆。当别的孩子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我梦想着有一天我可以收拾行李流浪...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你的梦想无法实现,那就让一颗健康的心在有梦想的人的胸膛里跳动吧。
我的生命被延长了。知道家人同意我的决定一定是极其困难的…但毕竟他们是善良的人。"
直到她自己离开了这个世界,她还是坚强的告别了这个世界。
12岁,那么年轻,那么坚强成熟,
小林真的没有想到,在他死前,人类可以如此热烈地表达自己的态度。
所以他精心为她写了一份葬礼演讲稿:
“你微博的话还是感染了所有人,我们也会像你说的那样,‘世界上那么多人需要温暖,等着别人来温暖’。”
另一位网友生前的经历也让他感慨万千。
一个1981出生在长春的网友在微博上用焦虑甚至绝望的语气反复说着同样的话:
“我叫,我是80后。从小身体就有小毛病。因为家里困难,今晚被医院确诊为急性肺炎,而且很严重。
医生说两天治不好,要我明天住院。但是治疗费用是3万元,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帮我。这个信息绝对是真的,急,急,急。跪求。"
然而,几天后,他没等来3万元保命钱,只好等死。
小林只能带着悲伤离开,给他最后的临别赠言:
“@,25岁,急性肺炎。
这是微博上一个孤独的网友。从2月10凌晨开始,他绝望地发出了十几条求助微博。但直到他去世,也只有2的最大转发量。
我关注了,成为了他的第26个粉丝。"
他的微博里有很多这样的人。也许我们不在乎他们的死。
但是当那个人和你有血缘关系的时候,那种痛苦是那么的真实,因为当一个人死了,就没了。
小林有过这样的描述:
“太神奇了,就像你站在十字路口。
一个男人走到你面前,跟你说了很多,给了你一些他的东西,然后就跳进了你身后的深渊。"
所以他开始思考:
“一个人离开的时候,他传递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死亡意味着什么?
这是关于你对死者的记忆。
留而流之,正如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如流水,昼夜不停。
就像世界运转一样,死亡是一件不可逆的事情,只留下亲人的悲伤,但悲伤终究会过去。
我们普通人大多没有那么高的成就和显赫的地位。
“生命是很普通的存在,随时会被夺走。
对于全球60多亿人来说,一个人的去世有时候并不是一件特别隆重的事情。"
我们不能名垂青史,但不代表我们不值得被铭记。
正如小林所认可的,他尊重每一个死亡,不管它有多大的影响力,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无论在哪里,死亡都应该是有尊严的,即使是在娱乐至上的微博。”
小林是这样,最近很红的一个90后女殡仪员也是这样。
一份别人认为极其不吉利的工作,在他们眼里却有着神圣的使命感。
就像她曾经接待过一个死于车祸的年轻女子,
她脸上有几处抓痕,家属拿着女孩生前的照片含着泪,说要让殡仪员比对。
最后,当女孩的母亲在告别大厅看到化妆后的尸体时,她止不住地哭泣,握着殡仪员的手,激动地说谢谢,谢谢...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战场上,有一个非常老的医疗兵。他的医术没有那么精湛,大家都看不起他。
但他总是握着每一个将死的士兵的手,让士兵们躺在他们的怀里死去,嘴里在耳边呢喃。
后来敌人入侵,大本营被占领,所有的士兵都为了救老军医而疯狂。
最后军医没救了,很壮实的士兵哭的很惨。
因为他们认为,当他们死去的时候,没有人能像老军医一样紧紧握住他们的手...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活着的时候被尊重,死了也要体面。
没有人愿意像日本纪录片《无人知晓》里的老人一样,死了也没人知道。
尸体流脓爬蛆,尸体腐烂一个月才被发现...
所以对死亡的尊重和那份记录尤为重要。
毕竟在很大程度上,“死亡对一个人的意义在于你对死者了解多少”,
也像美国电影《天空兄弟》里的台词:
“人会死两次,一次是停止呼吸,一次是不再被世界记住。”
所以,小林在微博里建立的这个“墓地”,是在尽职尽责地记录着一切。
这个小世界一点也不那么灰暗,但无论如何看起来都很温暖。毕竟,每个人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一个从小到大最好的朋友,“那时候我上初二,因为我们有相同的爱好,所以经常翻墙通宵打游戏,我也会逃课去铁路压铁路”。
刚谈完女朋友,还没喝完烟,就心肌梗塞死了。
一个从小就在身边的好姐姐,“我的姐姐很爱美,有一头漂亮的卷发,喜欢做很好的美甲,从小就是我们的榜样”,
但他无法抵抗脑内的胶质瘤,顽强抵抗20个月后去世。
一个陪他学习的兄弟“早上在群里聚集在五福,闹着玩的人怎么都没了?”
“花开了,但你再也看不到了。”
我吃不下你忘了寄的那盒菠萝...
死亡的遗产
你拿到了吗?
很多人,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总会来微博,逝者已逝。
他们曾经看到生,决定死,但当死亡真的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又有了重新活下去的勇气。
因为“你不想要的生活恰恰是很多人渴望的”,
尤其是现在,死亡过早地发现年轻人,
拼多多员工在凌晨毫无征兆地死亡,
网络名人“雅鲁藏布女”在飞机上猝死,
在Tik Tok拥有数百万粉丝的泡泡龙去世,年仅29岁...
我们习惯了用生命去换取所谓的金钱、流量、地位,
却不知人生根本不是沙漏,直到沙子漏出来才结束。
人生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打破,你所追求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所以,面对死亡,我们不仅要尊重它,更要获得它背后更重要的“遗产”。
小林曾经在TED演讲中说过,
“死亡应该启迪生者,认识到生命短暂而脆弱。
他会改掉一些坏习惯,有勇气去做一些以前不敢做,但又是对的事情。"
电影《尴尬》里也有一句话:
“死亡可能是一扇门,逝去不是终点,而是超越,是下一段旅程。”
这里所说的“下一段旅程”,不仅仅是为了死去的人,也是为了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我们需要审视如何无悔地生活。
截瘫的史铁生曾经说过:
“所以死亡不是一件仓促的事情,死亡是一个必然要到来的节日。
只有人觉得如何活着比活着本身更重要,只有人在固执地追问和要求活着的意义。"
如果你不知道生,你怎么知道死?
我们最害怕的不应该是活着,也不应该是突然死去。
但是直到我死了,我才发现我这辈子从来没有真正活过。
不要让别人得不到的生活成为我们急于抛弃的“垃圾”。
我们不辜负亲人朋友,最重要的是不辜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