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人中的官媒私媒之分是怎样的?
我国古代的媒人有官媒和私媒之分。官媒古称"媒官"、"媒氏"等,从国家领取一定的俸禄,执行公务。官媒制度早在周代就已出现,据《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禁迁葬者嫁殇者。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其附刑者,归之于土。
从中可以得知媒婆的具体职责,一是记录新生婴儿的出生年月和姓名,二是通令成年男女要按时结婚,不可逾期,三是每年二月农忙之前,督促青年适龄男女及时结婚,在这个时候,婚礼不齐备的也可以结婚。还有就是要监督婚礼中的财务开支并主管婚姻诉讼案,惩罚那些违法者。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官媒制度的最早和最完备的记载。
《管子·入国篇》中这样描述春秋战国时代的官媒:凡国皆有掌媒。丈夫无妻曰鳏,妇人无夫曰寡。取鳏寡而合和之,予田宅而家室之,此之谓合独。
可见当时的官媒,除了为年轻人安排嫁娶外,还要帮助鳏夫寡妇重新组织家庭,并整合他们的财产。自秦至清,官媒的权力仍然很大。
西周、春秋时期,政府重视婚姻中媒人的作用,并为此而设置专门的机构掌管其事,媒人便被赋予了代表官方意志、执行婚姻制度的角色价值。
官媒发展到宋代,有了等级的划分,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其媒人有数等,上等戴盖头,着紫褙子,说官亲宫院恩泽,中等戴冠子,黄包髻褙子,或只系裙手,把青凉伞,皆两人同行。
这种分级不仅反映在说媒的对象上,还反映在穿着服饰、人数等方面。有专门的服务对象,并以特有的服饰作等级之标志,这是媒人高度职业化的最明显特征。据《宋史》记载:应婚嫁者委主婚宗室,择三代有任州县官或殿直以上者,列姓名、家世、州里、岁数奏上,宗正司验实召保,付内侍省宣系,听期而行。嫁女则令其婿召保。
这里的保,就是媒保,即专门为宗室婚姻服务的宫廷职业官媒。宋代媒人高度职业化与其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有关。
宋代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城市的迅猛发展、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使新兴的市民阶层地位日益上升。市民阶层浓厚的金钱意识渗透到了包括婚姻嫁娶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宋代缔结婚姻更加注重对方的财产。但最终要使两家达成协议,就需媒人从中斡旋说合,这就使媒人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突出,成为其走向高度职业化的一个催化剂。
到了元明清时期,官媒则是指在衙门中登记认可的媒婆,其身份同衙役一样,主要是管女犯人的婚配;或者是婚姻发生纠纷,在堂上发落婚配,找官媒解决等。元《典章》中载:"媒妁由地方长老,保送信实妇人,充官为籍。"
官媒除了完成官府交代的婚配事务外,同时还为本地私人的婚嫁做婚姻中介。如元代关汉卿杂剧《玉镜台》中,一官媒婆说:"自家是个官媒,温学士着我去老夫人家说知,选吉日良辰,娶小姐过门。"这是温峤利用官媒为自己择妻。如《清会典·事例》852条载:"斩绞监候妇女,秋审解勘经过地方,俱派拨官媒伴送。"
我国古代的私媒是为民间婚姻缔结服务的人员,其不在政府登记造册,不领取国家的俸禄。私媒的起源比官媒早,早在父系氏族时代就存在。
私媒可分为两类,即职业媒人和非职业媒人。以说媒为生的职业媒人,其说合婚姻之目的,主要是为了谋取一定的财物,是属于"又吃又喝又拿"的那种私煤。
如在《警世通言》第13卷《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中当描写道:押司娘和迎儿在家作地,只见两个妇女,吃的面红颊赤,上手的提着一瓶酒,下手的把着两朵通草花掀开布帘入来到:"这里便是。"押司娘打一看时,却是两个媒人,无非是姓张姓李。
媒人吃得"面红颊赤",可见是刚从某家吃酒回来,另外两位媒婆手里还提着东西,显然也是有求于她们的人家所送。这段文字所描述的两个媒婆应该是专职媒婆,她们既吃且拿,收入颇丰。
非职业媒人,是拥有其他糊口的职业,兼为他人说媒,另挣一些说媒礼金的人。这类人在明清的小说中很常见,如《醒世恒言》第14卷《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王婆,就是这种类型的媒婆。书中这样介绍她:王婆唤做王百会与人收生,做针线,做媒人,又会与人看脉。
王婆既替人接生又帮别人做针线,同时还会治病,这样,她就有很多机会接近各家的女眷,接生这一职业也使她知道各家小孩的生辰,也便于她做媒,王婆是私媒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典型。
在非职业媒人中,除了收取一定数量礼金的兼职媒人外,还有一些完全是为了成人之美而不计报酬的临时媒人。此类人员品类复杂,包括上至帝王,下到山野草民的各色人等都可能充当。
媒人可以是帝王,如"绍兴间,黄公度榜第三人陈修",由于解试中赋对得好,"高宗亲书此联于幅纸,粘之殿壁。及唱名",又闻陈修73岁尚未婚娶,所以"乃诏出内人施氏嫁之。年30。资奁甚厚"。
媒人也可以是官吏,如"杜祁公少时客济源,有县令者能相人,厚遇之",在祁公的妻子死后,县令便为其临时做媒,"相里女子当作国夫人矣"。
媒人还可以是亲友,如苏东坡就曾亲自做媒,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好朋友词人秦观。
老师同样也可以充当媒人的角色,而且古代老师做媒的事较为普遍。老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脾气最为了解,做起媒来更有的放矢,而深得学生信赖,成功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