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对于普通人来说,端午节意味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你知道端午节的习俗吗?如果你不知道,就跟我来了解一下吧~

端午节习俗

第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代,因楚人不忍与贤臣屈原分离,死于江中,许多人划船追赶相救。他们争先恐后地追赶,直到洞庭湖消失。之后,我会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它。人们用龙舟驱散河里的鱼,以免吃掉屈原的尸体。比赛的习惯盛行于吴越和楚国。

第二,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的另一个传统习俗。粽子,又称“角粟”、“筒粽子”。历史悠久,花样繁多。在端午节的早上,家家户户都吃粽子来纪念屈原。一般都是前一天包粽子,晚上煮,早上吃。饺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做的,竹叶在某些地区也有用,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态是三角形,一般以内瓤命名。糯米团子叫粽子,掺小豆的叫小豆团子,掺红枣的叫枣团子,统称糯米团子。枣子饺子谐音“初中”,所以吃的最多,打算读书的孩子可以早点拿冠军。过去,进士们在参加科举考试的那天早上会吃枣饺子。直到现在,在中学和大学的入学考试日的早上,家长们都要为考生做枣子饺子,祝他们上好学校。

第三,佩戴香包

孩子们在端午节佩戴香囊,据说有避邪、驱除瘟疫的意思(古代人们认为自己的病是妖魔鬼怪所致),其实是用于内头的装饰。香囊内含朱砂、雄黄、香药,用绸布包裹,香气四溢,再用五色丝线系成绳,做成各种形状的细绳,各种形状,小巧可爱。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城市,年轻的男女也用香包来表达他们深深的爱意。

第四,挂艾草

民间有句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扫庭院,把菖蒲和艾条放在门眉里,挂在堂屋里。菖蒲、艾叶、刘桦、大蒜、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仁、艾虎。它被制成花环和装饰品,美丽芬芳,妇女们竞相佩戴以驱邪。端午节也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养生节”。这一天,人们扫院,挂艾叶,挂菖蒲,洒雄黄酒,饮雄黄酒,搅浊,除腐,杀菌,防病。

五、吊钟雕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的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户户都挂着铃铛和雕像来辟邪。唐开元皇帝在历山讲武后回宫,疟疾肆虐。他梦见一大一小两个鬼穿着红裆裤,偷着杨贵妃的香囊和明朝的玉帝,在庙里跑来跑去。大鬼穿着蓝色的长袍,戴着蓝色的帽子,抓住了那个小孩,挖出他的眼睛,一口吞下。当明朝皇帝问大鬼时,他说:“我姓钟馗,也就是说,我的武艺并不出色。”。我愿意为陛下驱魔。明太祖醒来后,疟疾治好了,于是画家吴道子根据梦中所见,画了一幅钟馗捉鬼的画像,命令所有的人在端午节时张贴,以驱邪。

以上是我所知道的关于端午节习俗的几个介绍。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风俗?欢迎补充,评论区见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