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最自学成才的考生。
2月25日,丁磊出生在上海石库门里弄。小学就读于上海市虹口区育才小学,后入读附近的洪飞初中,分两级毕业。在读小学和初中的过程中,他通过自考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学生。65,438+065,438+0岁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颁发的英语毕业证。65,438+03岁,全部通过山东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优秀。小学一毕业,丁磊就以初中生的身份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丁磊的成功应归功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自学考试制度。
丁磊五岁时开始向他父亲学习英语。在他的严格监督下,他像一个含着泪的苦行僧一样坚持训练。十年年底破壁,他不仅拿到了初级中级通用英语证书,还练就了一口字正腔圆的地道美声。上海译文出版社邀请他朗读英语,专门为他出版了《儿童英语一百句》磁带,在全国公开发行。
那时,他只有讲台那么高。在座无虚席的观众面前,丁磊在格致中学礼堂生动地讲述了自己少年时的梦想——创作《中国比尔》。
家人和弟子们被书包围着。
苦难,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真的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丁磊的父亲丁龙兴因为早早与前妻分手,生活不如意,迫使他独立承担起谋生和抚养爱子的双重重担。为了教丁磊,他不得不告别海上经营者的优厚待遇,回到陆地。他为了生计忙忙碌碌,开小店,做维修,做股票,做经纪人,各种苦他都尝过。童年的艰辛让丁磊特别懂事。他从小同情父亲,理解父亲的意愿,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背着旧书包,毫无怨言。
定门可谓四壁之家,很穷,但有一本好书。小丁磊的书桌和狭窄楼梯旁的旧书柜里堆满了书和字典。当他埋头学习时,他一坐就是十个小时。在丁磊的世界里,除了读书,什么都没有。他住在一个简陋的房间里,读书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当丁磊8岁时,沃荣华老师开始自愿帮助他学习英语。刚认识丁磊的时候,沃老师想考考他,就拿了一篇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的《英语背诵文选》的文章《潜水员》,难度和大二学生一样,让他读。“我真的没想到,他一个字都没打就流利地读完了。没想到这么纯正的美式英语会出自一个刚满8岁的孩子!”
沃老师是上海中西创新继续教育私立学校外语系主任,对丁磊的指导主要是让他“说话”。平时,他会让丁磊在大大小小的场馆和英语表演赛上用英语即兴发言,锻炼自己的胆量。同时鼓励他去外滩等外国人多的地方,直接和他们聊。还组织了一次英语辩论赛让丁磊参加,锻炼他的反应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有一次我们用英语私下辩论了一个‘安乐死’的话题。他支持和反对安乐死,我反对。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辩论,我们还是分不出胜负。他的坚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沃老师说丁磊不是天才,但他的坚持是现在很多孩子普遍缺乏的。
丁磊家的墙上贴着一张巴掌大小的纸,上面有两行稚嫩的字迹:“要么干,要么先干!”还用红色画了一个粗粗的感叹号。我一问,丁磊害羞的笑了笑,说这是他八九岁的时候写的。“我读过一个黑人运动员赢得跑步冠军的故事。我觉得有道理,就写了下来。”
说到毅力,丁磊爸爸还提到了小时候孩子学武术的场景。“他一个动作都做不好,总是不服输。他在家反复练习,直到做好为止。”丁磊的少林拳凭借一股倔劲,在上海武术比赛中“冲击”出了少儿组第三名。1997,丁龙兴买了一台配置简单的电脑,用来炒股。每当父亲用完电脑,小丁磊就跑去玩鼠标。丁龙兴回忆起儿子当初的样子,脸上露出了笑容。“起初,他玩了一些加密和解密。后来他开始摆弄我的股市软件,老是乱搞,居然把我的软件弄坏了一次。”看到调皮儿子的“坏事”,丁龙兴忍不住骂了起来。于是丁磊试着修复软件,硬着头皮花了几天时间摸索,终于修好了。
虽然是一次意外,但却加深了丁磊对计算机的兴趣。12岁开始在复旦大学自学计算机。到2001的4月份,他已经顺利通过了14。丁龙兴说:“当时我和他都很着急,因为他最后两科都不好,可能会不及格。于是去年3月,我给全国各大名校打电话,看看能不能把最后两科放到他们的考试里。当我得知山东大学可以让丁磊去考的时候,我马上就出发去济南给儿子报名了。”
果然,丁磊最后两门课,市场营销和计算机管理原理,在复旦大学都不及格。去年7月,父子俩一起来到济南参加最后两次考试。165438+10月,成绩公布,丁磊通过。今年3月,丁磊顺利拿到了山东大学自考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证。丁磊说:“自考很辛苦。有时候我和父亲想过放弃。后来发现计算机才是我真正喜欢的专业,觉得之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沃老师一直鼓励我们用英语采访丁磊,交谈后才知道丁磊的英语口语真的很好。因为用英语交谈,所以选择了一个敏感的话题:“丁磊,你后悔没有同龄的朋友吗?”他很快给了我们一个成熟的答案:“要想有所收获,就必须有所损失。”
“失去青梅竹马值得吗?”我们又问:“如果现在有一群男生在踢足球,你要不要加入?”“值得。”丁磊突然沉默了。过了一会儿,他说:“我以前也想和他们一起玩。我现在不想。”
“为什么?”又是一阵长时间的沉默,最后他轻声说:“因为我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和丁磊的对话让我们觉得他有一种不属于他的成熟年龄。
“你现在最大的理想是什么?”
“我想自己创业,开一家自己的电脑软件公司。”丁磊慢吞吞地说,“我现在经常和一些计算机圈的朋友聊天,希望借集体智慧激发灵感和想法,我也在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丁磊还告诉我们,他现在最常看的电视节目是央视的《对话》,他说想多了解一些沟通技巧。平时有空的时候,他也会看看商业计划书写作之类的创业书籍。他正在努力,希望自己的理想早日成为现实。
丁磊10岁的时候,丁龙兴开始锻炼儿子的社会实践能力。他从电话簿上随便选了一家电脑公司,让丁磊做志愿者。丁磊虽然没什么想法,但还是去了公司,对经理说:“我英语和电脑都很好。我可以自愿每周和你一起工作吗?”经理开始不同意,丁磊的固执又上来了。他往那家公司跑了十几次,直到最后被拖出来当捣蛋鬼。丁磊一直没有忘记父亲对他说的话。“失败是正常的,但你不能灰心。自己找机会。”后来,丁磊自己在一家经营股票报价机的公司找到了一份义务工作,不出几个月,他就编写出了一个可以对股评进行自动分类的软件。虽然这个软件最终没有被采用,但丁磊终于迈出了实践的第一步。
先学习最重要的东西。
因为自学占用了大量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功课的学习,丁磊初中毕业考试勉强及格,此后一直在家自学。现在丁磊已经习惯了不上学的生活。他说:“我有个学姐,一直在一起学武。她从初中开始每天晚上11: 30睡觉,为高中打基础。现在我已经进入了一所重点高中。我经常晚上1睡觉,早上6点起床。和她比起来,我每天可以早睡晚起,有时候还可以看电视,比她开心多了。”说到这里,丁磊露出了孩子的骄傲。
对于为儿子选择的自学之路,丁龙兴有一套“独特”的想法:“世界总是在变,一个人要学的东西很多。我是一个高效率的人。既然人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那我就让儿子先学习最重要的东西。后来觉得还不够,缺什么就补什么。”
丁龙兴接着给我们解释他的教育思想:“比如化学,我们上中学的时候都学过,要花很多时间去背公式,做计算。现在看来,除了少数工作与化学密切相关的人,有多少人还记得那些化学方程式?所以,我要求丁磊先集中精力学习实用的东西。”“当然,有些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他们说,‘你怎么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所以我的教育方法对丁磊来说是实用的,但对别人来说不一定是好的。"
虽然儿子已经成为人们口中的“神童”,但丁龙兴似乎还是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些遗憾。他说:“我有时候会想,丁磊小时候自考经常不及格,自愿去工作的时候,也是被大人用生硬的态度赶出来的。这么多失败,孩子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了?如果现在让我再来一次,我可能会更多地考虑儿子的感受。”
这家人靠祖父母的养老金生活。
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在采访的最后,作者无意中提到他有一个朋友对计算机很了解。丁磊的眼睛立刻亮了:“能给我他的联系方式吗?”他的表情里有一种“渴求人才”的神情。
目前丁磊一家只靠丁磊爷爷奶奶的退休金生活,难以想象。丁磊应该算是全家* * *一起长大的。亲戚们都很想念丁磊,经常来看他,临走的时候悄悄给奶奶一些钱。丁龙兴说:“他们知道我不会收这钱,只能给丁磊奶奶。我就是这样带着不断的愧疚把丁磊养大的。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这时,我们突然注意到泛黄的墙上有一幅书法,上面有两个漂亮的大字:“学海无涯。”签名者是丁磊的叔祖父。
白天晚上双轨学习。
在自考的6年时间里,他每周花6个晚上,风雨无阻地奔波于上海虹口、卢湾、闸北、黄浦等区的自考辅导点。有的路很远,骑自行车要一个半小时。小小年纪,白天读中学,晚上读大学,成了丁磊双轨制的特色。
问他学这么多是不是累了,他说,我觉得现在自学比在校学习时间多,学习也轻松。丁磊的这番话是否对那些日日夜夜疲于应付学校学习的学生有所启发?
跳过高中直接上本科。
一个初中跳级去学计算机的学生,他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高等数学。面对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一开始丁磊看了几十遍也看不懂,只能上课打瞌睡。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做不到。”但是后来在老师的自愿指导下,我终于克服了困难,开始了大量的计算机方面的实际操作活动。他加入了何新技术公司,在夸克市场研究公司实习。他练习编写统计报告生成软件,并自愿回答软件和硬件问题。虹口700电脑广场安装调试软件。从安装调试到咨询服务,从编程到写统计报表,丁磊从不错过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不是天才,而是勤奋的人才。
背上书包去上学的就是这个孩子郎。他的长相不是很出众,但是口才和文采都很优秀。
采访中,丁磊多次说我不是超人,也不是特别聪明。我主要靠两点:一是选择正确的读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二是靠勇气和勤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窄路。当初丁磊屡战屡败,通过了基础英语三门考试,25分,48分,71分依次上升。《英语语法》两次不及格,但他不畏艰难考了四年,终于在小时候拿到了英语专业的大专文凭,从而为直击计算机本科专业铺平了道路。
父子深陷风雨
丁磊的父亲丁龙兴为儿子设计了一个不受年龄和学历限制的自学考试生涯。这就像航海中的指南针,决定了丁磊学习的方向。
六年,慈爱的父亲在雨中来来去去,骑着自行车,带着小丁磊上夜校。为了督促5岁男孩丁磊读外语,他白天在外做生意的父亲每天中午给家里打电话,听儿子在电话里背诵一门外语。
丁磊和父亲在性格上一脉相承,两人都比较内向。为了不让丁磊重蹈孤僻生活的覆辙,父亲特意鼓励他在知识获取和人格提升上并行发展。早年在上海市虹口区领导的关怀下,在和平公园英语角讲学。我自荐给报社小主人做翻译,主动和外宾交流。这让他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能力,同时性格开朗。
为了磨炼儿子的意志,在父亲的陪伴下,丁磊学习游泳,练习武术,打羽毛球,用各种体育活动增强体质。14岁的小丁磊,身高1.70米,体重70多斤,为以后的发展积蓄能量。
显然,丁磊这个少年魔法师,没有捷径可走。相反,他付出的比普通人还多,还多。五年前被媒体广泛报道的神童丁磊,今天现身上海新东方,聆听了欧美七大顶级商学院招生委员会的MBA讲座。如今的丁磊明显失去了65,438+02岁男孩的稚气,多了几分成熟稳重,但在外表上依然是一个稚嫩的少年。
“神童”丁磊
只上学不上课,大家都是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丁磊是坐在学校图书馆自学。很快,丁磊特立独行的做法成为讨论的焦点。洪飞中学还把丁磊作为教学研究的案例,成立了“丁磊案例研究小组”,在不打扰他自学的情况下,对他进行观察分析。
丁磊,今年8岁,独自创办了育才英语角。每天都有很多孩子去育才英语角说英语,而丁磊却练就了一口完美的美式英语。10岁的时候,丁磊开始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拆装成了他的爱好。他对家里的电脑部件了如指掌。丁磊,12岁,1999通过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英语考试最后一门课程,成为本市最年轻的大学毕业生。
他为什么放弃义务教育,提前学习大学课程?你想与众不同还是聪明?丁磊的父亲从来不认为儿子的智力超常。“还有人把丁磊当成神童,认为他智力非凡。我没有测试他的智商。就算有,也绝不会高。最多比平均水平高一点。”
那么,他是喜欢与众不同,还是怀疑今天教育的内容呢?原因有很多。丁磊的父亲在海洋工作多年,养成了内向的性格,很少和别人说话。丁磊的父亲为了不让儿子像自己一样,从小培养儿子独立大胆的性格,敢于与人交流,敢于挑战同龄人不敢挑战的事情。6岁时,他去人民公园英语角说英语。7岁时,丁磊骑着自行车去森林公园参加活动。8岁时,他创立了自己的育才英语角。65,438+00岁的时候,他自愿去一家电脑公司工作...小学毕业前,他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丁磊的父亲有他在小学和中学没有必要学的一些东西。你要学习那些和你专业最相关的东西,在以后的实践中弥补自己的不足。不管你学什么,怎么学,都是为了以后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14岁计算机专业毕业。
电脑是丁磊的最爱。在获得英语大学学位后,他花了两年时间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的本科学位。一门普遍难学的学科,丁磊仅用两年时间自学毕业。“你以为你比一般人聪明吗?”“我不认为我很聪明。”“你觉得你考的几十门科目中,哪一门最难学?”"..."丁磊答不上来。他似乎不觉得任何课程难。“我喜欢电脑,从小就喜欢。计算机专业涉及很多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和物理。虽然请了老师来解题,但基本都是自学。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以及早期的社会活动和工作经历,对我个人来说还是挺适合的,无论是知识阅历还是心理成熟度都得到了提升和发展。”14岁的丁磊如此顺利地拿到了计算机专业的学士学位,结果离他的理想越来越近。
15岁创业
本科毕业的丁磊没有参加工作,而是写了一份建议书,针对的是上海各大高校的学生。他提议建立大学生软件开发实习基地。基地的任务是承接项目、软件开发、市场推广等。超过65,438+000人参加了他的实习基地。经过努力,丁磊基地已初见成效。他们为第九人民医院做了x光软件测试,为瑞金医院做了病例管理软件,为英语88做了远程教育游戏。他们与英语教学专家张思忠就远程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基地运行过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丁磊觉得需要进一步学习的东西很多,也需要在社会上进一步锻炼。于是,他只身来到广州,在聚友集团担任网络销售主管,后来到深圳李庄公司负责网络技术的开发。两年的工作经历给了丁磊更多公司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经验和启发。
新东方MBA讲座提问最积极。
“在创业和工作的过程中,有很多教训让我觉得有深造的必要。”所以,丁磊正在准备GMAT和托福,以便申请2006年的MBA。其实早在拿到本科毕业证之前,丁磊就有了出国读研的愿望。因此,工作两年后,丁磊来到上海新东方学习GMAT。在这次上海新东方为欧美商学院招生委员会举办的MBA讲座中,丁磊成为提问最积极的人,比如商学院的录取条件、奖学金的申请等。欧美商学院的老师一一回答了他的问题。“我自己的理想是能够建立并经营一家相对成功的IT企业,同时为社会弱势群体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为了理想,丁磊开始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