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有挫折教育吗?怎么做比较合适?

挫折教育是可以的,但不刻意给孩子制造挫折,让孩子难堪。而是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全方位的情感、认知和思维支持,防止孩子打无准备之战。通过父母的支持和引导,形成抵抗挫折的能力。下面分享一下具体应该怎么做:

第一,敏锐捕捉孩子的挫折。

“挫折”对孩子和家长来说可能是不同的东西。父母眼中的挫败感可能是考试没考好,或者游戏没通过,等等。孩子眼中的挫败感可能是学校的孩子不跟自己玩了,或者是自己喜欢的铅笔不见了。

父母只有知道孩子的挫折是什么,才能意识到孩子的人生其实充满了挫折,真的没有必要人为制造挫折。

第二,面对挫折,家长要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同意缓解孩子的情绪。

当遇到困难或犯错时,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感到悲伤和沮丧。所以家长要从情感上理解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或者完全消极。当孩子产生负面情绪时,家长要学会认同这些情绪,不要让孩子因为这些情绪而产生负罪感。问孩子:“哦,我理解你。你感觉怎么样?”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当面接受自己的情绪,用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

或者家长可以分享一下自己遇到类似挫折时的感受,以及自己是怎么走出来的。让孩子感受到,在挫折面前,他不是一个人在黑暗的巷子里,而是有家人无条件的接纳和支持。让孩子逐渐学会表达和对待挫折。

第三,孩子们意识到失败和错误是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情感上的支持,家长还需要给孩子认知上的支持,让孩子认识到失败和错误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失望和悲伤也是我们经常经历的情绪。关键是如何看待他们。

父母对失败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失败和挫折的态度。如果父母觉得错误不可原谅,孩子很难走出负面情绪,采取积极行动;另一方面,父母认为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从错误中学习,以及怎样做才能进步。孩子也会跟着父母化解自己的负面情绪,采取积极的行动。

第四,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成长思维模式。

家长不仅要培养孩子学会逐渐化解情绪,不再害怕错误或失败,还要培养孩子“我需要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比如一个孩子去参加了一个中国的比赛,但是他只进了地区决赛,没有进全国决赛。不成熟的孩子会崩溃,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失败;这时,家长需要提醒孩子,要学会把注意力从“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转移到“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上来。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优缺点,及时弥补不足。一切最终都要落在“解决问题”上。这种思维方式很重要。

总之,为了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家长必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情感支持、认知支持、思维方式支持,这些支持必须在现实生活中整合运用。孩子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家长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整合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有面对挫折的准备,有应对挫折的勇气和策略,顺利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