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和弩的威力在宋朝战争中有多强悍?
弓和弩的威力在宋朝战争中就有多彪悍?
引言
弓、弩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远程兵器,且杀伤力很强,在兵器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弓、弩兵器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弓、弩诞生于先秦时期,并在随后的时间里不断发展待至宋朝时弓、弩已达到了极高水准。
宋代是兵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对抗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宋朝军队将弓、弩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也为宋朝能够抵抗北方一两百年的持续打击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宋代是兵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对抗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宋朝军队将弓、弩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也为宋朝能够抵抗北方一两百年的持续打击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弓、弩在宋朝被重视
宋朝处于一个动荡的时代,宋朝自建国始,就经常受到外来民族的威胁,例如辽、西夏及后来居上的金、蒙古,他们中的大多数属于游牧民族,他们的骑兵机动性高、冲击力强是中原军队步兵的克星。
而强弓劲弩无疑是以步制骑的最佳兵器。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步兵的优势是必然的。
这种差距在中国北方整体平坦的地势上尤为明显。但是若能善用地利,限制骑兵的功能,甚至逼迫其舍马步战,可转劣势为优势。而“以强弓劲弩据险制骑”是宋人发挥自己长处的绝佳战术。
弓弩在宋代军队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同防御北方剽悍的少数民族骑兵有关,也和“消极防御”的传统战略思想密不可分的。
众所周知,宋太宗即位后曾主动向契丹发动进攻,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在高梁河、岐沟关等战役中连续败北。稍后的君子馆之役,处于防守地位的宋军依然大败。
重创之余,宋太宗不得不改变军事策略,变进攻为防御,命军队布阵防御,临阵不许相杀。
这种消极防御的战略虽使两宋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宋军骑兵普遍落后,不具备突击奔袭能力,在步兵占普遍多数的情况下只能“婴城自固”。
而宋代虽然处于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但热兵器尚未普及,宋朝的弓弩成为冷兵器时代的AK-47。
特别是在守城作战中,弩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
结合宋人的战略战术选择与文化取向中国弓、弩历经长期的发展,终于造极于赵宋之世。
弓、弩的类型及在作战时的广泛应用
在古人的认知中,天空为穹窿之状,并借此形容弓在张开时,因张力而变如天穹一般的形状。这种形变是弓体蓄积弹性势能的过程,撒弦时,蓄积的弹性势能被释放,作用于弦,推动搭在弦上的箭矢,箭矢被射出后,依靠惯性积蓄飞行。
弩是有臂的弓。是在形制、制作工艺、所用材料都较弓复杂许多的远程兵器出现的时代也较弓晚许多。
弩与弓的区别是在弓的后部装有一重要的组成部分——弩机。弩比弓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弓是步骑用的,而步兵使用弩。
宋代弓、弩名目颇多,从形制上看,宋弓以筋角符合反曲弓为主,步弩以蹶张弩为主,而床弩则形制有差。在北宋仁宗朝时成书的官修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中***记载了四种弓,分别为:黑漆弓、黄桦弓、白桦弓,麻背弓。
宋朝建立以后,对弩的重视大大超过了前朝,几乎达到了无弩不战的程度。综合上述,宋弩的发展与使用有一下几个显著特点:第一、新型弩大量涌现;第二、弩兵数量与质量的提高;第三、以弩兵为核心的战术打法;第四,宋朝君臣对弩的重视超过前代。
宋朝的弩可分为以下三类:普通弩、神臂弩、床子弩。
宋王朝在军中配备的普通的弩有黑漆弩、黄桦弩、白桦弩、雌黄桦梢弩、跳橙弩、红木弩、角弩、内马蝗弩等名目。这些弩中,有的弩力较强,是必须用脚踏张的跃张弩,有的弩力较弱,是可用手臂拉张的弩。
其发射的箭有木羽箭、凤羽箭、点钢箭、三停箭等。
熙宁初年,宦官张若水进献了神臂弓此弓是由布衣百姓李宏研制的精良兵器,实际上也是一种弩。《宋史·兵志》有记载“神臂弓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然而在522米外,半之箭射进了榆树,这么大的威力只有步枪才能有。
为了保护这种独门绝技,宋朝还特别制定了关于神臂弓不准私造、私习级军士毁弃、战阵亡失的专门条法。由于秘而不宣的制作工艺,导致神臂弓逐渐失传,成为一个不解之谜。
神臂弓在宋军中长期使用,到南宋初仍是使金军望而生畏的武器。南宋绍兴年间,大将韩世忠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进了神臂弓,制成了克敌弓。克敌弓的射击距离更远,达到了553米,从威力上看,可以贯穿重甲,威力十足。
宋代工匠在前代弩的基础上,根据弩为雏形,制作出了体型十分庞大的床子,弩它是一种重武器,是在唐代绞车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冷兵器时期的重大发明,是骑兵的噩梦,绝对称得上战场的死神。
据说北宋初年,宋太祖曾经命令军队把床弩放在郊外进行测试,当时的床弩射程已经达到了1075米,然而,宋太祖对此并不满意,下令对床弩继续升级改进。
当时最大的床弩被称为“三弓八牛床子弩”需要七十多人齐力发射。箭矢有三支,一枪三剑箭,射程可达三百步,约相当于今天的465米,是当时的一种远射程兵器。
最有名的战役是1004年的澶州之战,宋朝守将张环用床弩击中萧国将领头部,当场毙命。
辽国在恐惧与震惊之下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此后百年之内,两国之间不再有交战。
维持战斗力不仅需要强弓劲弩,还需要源源不断的箭矢的供应和生产。北宋初年,就成立了“弓弩造箭院”这家官办兵工厂每年至少造箭1650万支,这还不包括各州所属的官方及民间作坊造箭的数量公元1117年,这一年大宋并没有爆发战争但宋军依然消耗了5000万支箭。
那么,在宋朝,一个合格的弓弩手需要达到哪些要求和标准呢?据传,在神宗熙宁元年,宋朝军队考核把弓分三等,九斗为第一,八斗为第二,七斗为第三;把弩也分为三等,二石七斗为第一,二石四斗为第二,二石一斗为第三。
宋朝一斗约等于6.4公斤,一石约等于60公斤,那么北宋中期三流弓箭手的臂力就要44.8公斤弩手的要求就更高了。
弩虽然威力大,射程远,不过间隔时间长。对于弓弩的短板,宋军主要采取了轮射,专射,叠阵三种战术。
宋朝的用弩战术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强弩在前,轻弩在后;或轻弩在前,强弩在后。这种战术依靠多兵种协调作战,对军官的临场挥能力和士兵训练水平的有很高的要求。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宋军的战斗序列是:牌手在前,神臂弓在第二后面是弩,选锋马在最后。这种战术安排考虑了强弩的远射优势。
宋朝弓弩的没落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南宋灭亡之后,射程远、杀伤力大、战功赫赫的宋朝弓弩却又从军事的舞台上淡出了。这又是为何呢?背后原因并不复杂。
元朝军队是以骑兵为主要的作战力量蒙古人征服亚欧大陆,靠的是迅速的行军速度与蒙古军自己刀和连射频率快的“复合反曲弓”大明朝的建立靠的是步兵力量。明朝正好赶上火器空前发展的历史时期,全世界正从冷兵器时期开始转向热兵器时代。到了明朝后期,中原开始引进大量欧洲火炮。火炮的威力与射程远远超过了“三弓床弩”。
结语
从上分析不难看出,两宋时期,射程远、杀伤力大的“三弓床弩”之所以得到普遍使用,主要是能有效的抗击北方游牧民族。
宋朝没有北方和西北的良马供应,服役的战马在数量和质量上,无法和辽、女真、蒙古、党项等民族抗衡。从制作、 训练以及使用来看,只有弓弩等装备能尽夷夏之术。
宋朝偏重守御的国防策略也推动了弓和弩在战争中的作用。事实证明,弓、弩对宋军的实战效果亦十分出色,创下了无比辉煌的战绩。
当然,强力的弓、弩使得宋代国防对其产生了过度的依赖,一旦,弓弩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宋朝军队也会迎来失利的结果。
唯有热火器出现,才能真正克制了骑兵的突击。可惜,宋朝没有等到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