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教育孩子和教育孩子的七大禁忌

来美国之前,我很好奇美国人不打骂也能把孩子教育好。在美国,体罚、言语羞辱或其他方式对孩子造成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当事人都应受到法律的惩罚,家长也不例外。

美国人认为,成功不仅仅指学习成绩,还包括广泛的含义:遵纪守法、诚实、礼貌、团队精神、身心健康等等。

中国妈妈是孩子的“护身符”,保护孩子的缺点,宠爱孩子是妈妈的“专利”。

然而,美国的情况并非如此。美国人认为,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母亲对孩子的一生影响很大。在美国,孩子能不能吃巧克力,能不能玩电子游戏,能不能请孩子去家里,都要提前问妈妈,做好“预算”。

饭桌上,我坐在了主人家孩子想坐的地上。小家伙开始闹了:“那是我的位置,我要坐那。”异性主持人赶紧过来劝他,但小家伙还是闹了,男主持人变得严肃起来:“不听话,回房间去!”“小家伙真的很固执,流着泪冲上楼。我赶紧说:“不要紧,换个位置!”异性主持人说:“不行,会惯坏孩子的。"十分钟后,小家伙下楼了,那人问:"你准备好了吗?”小家伙重重地点了点头,低下头向我道歉。这时,男主和异性主先后放下餐具,走过去深情地亲吻小家伙。

刚到休斯顿,我们去超市买日用品。有一个美国妈妈抱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小男孩拿着玩具冲锋枪坐在地上哭:“我要这个!我要这个!”妈妈哄了他几分钟,好像没什么效果,就用双手抓住小男孩的肩膀,把他抱了起来。她严厉地说:“小彼得,看着他妈妈的眼睛,她说不!”小男孩没有抬头。美国妈妈更严厉:“彼得,把头抬起来!””小男孩慢慢抬起头,看着妈妈。几分钟后,小男孩似乎读懂了妈妈的眼神,把玩具枪递给了妈妈。

回国前,美国组织我们去旅游。一个团队领导的高管似乎心事重重,不停地拨打手机。我们都以为他家出问题了,后来才知道他儿子那天参加了小区的足球比赛。我们又加了一口气:“怎么了?不就是孩子们在玩吗?”即便如此,孩子们最终还是沮丧地向父亲报告了自己的战况。父亲听后,笑着安慰道:“这么激烈!我的宝贝!可惜没看到。对手太强大了!下次我们加油就能打败他们!”

谦虚和团队合作精神是美国人特别注重提倡的良好品质,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和其他孩子一起享受玩具和游乐场,“分享”和“轮流”是老师和家长经常提醒孩子的话。哪怕只有两个孩子,也要轮流排队。

还有,在课堂上,即使老师有多余的蜡笔,也不会全部发给孩子,而是故意在一张桌子上放上有限的数量,让学生轮流使用,学会分享。

以前孩子哭的时候我都忙着给他们想要的东西。但是老师警告,孩子会习惯用哭的方式和你交流,而不是心平气和,讲道理,而且孩子在公共场所会这么吵,你会很尴尬。

经常看到家长很认真的对吵闹的孩子说“骚扰我你问不出来”或者“用你的话”。如果孩子为了达到目的而哭,可能会让孩子哭很久而不屈服,坚决制止孩子使用这种方法。上课也是如此。所以美国孩子很少哭,从小就学会讲道理。

美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孩子没管教好怎么办?家长和老师需要探索有效的方法,比如没收自己喜欢的玩具,不参加下一次活动。有的孩子“超时”,让违规者坐以待毙。孩子的自尊心可强了,这种惩罚特别有效。如果在家里没有按照要求做事情,也可以做“暂停”,待在一个角落或者房间里(当然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动向),几分钟后结束,承认自己的错误,要求他们继续把事情做好。

●“你说的都是为别人好。美国人教育孩子没有错吗?!"

孩子们不理解我们的物质贡献。他们还没有理解它的能力。他们只是觉得自己拥有的就是自己拥有的,对于你给孩子的物质做了什么,他们无法理解。所以父母认为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对等,从而失去心理平衡,对孩子“生气”。

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式爱我们的孩子。孩子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满足,轻松愉快的心情,快乐的学习。如果你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做人,身体强壮,能以强烈的乐观面对生活;然后,总有一天,他会有自己的成就。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而不是给孩子增加负担。

潜移默化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是一个只有300年历史的“年轻”国家。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看不到美国人在特定场合进行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校也没有专门的爱国课。美国对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每天早上,第一节课的钟声响起,第一件事就是学生们虔诚地把手放在胸前,庄严地大声宣誓:“我宣誓效忠美国国旗和美国,一个在上帝之下确保领土完整、造福全体人民的自由正义的国家……”

美国人喜欢参加和观看各种运动。所有比赛前,第一件事就是大家起立唱国歌。在那盛大而热烈的场合,成千上万各种肤色的美国人观看了冉冉升起的星条旗,并唱起了国歌。没有人不被美国人的爱国热情所感动。

在美国,任何人都不允许在正式场合做出任何亵渎国家的不当行为。美国孩子从小就有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念,那就是“我是美国人,我为自己是美国人而自豪。”

充分树立学生的信心

美国学校从小就重视和尊重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孩子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成长,才能在无限的空间里飞跃。美国从小学就给孩子创造培养自信的环境。儿子上小学,女儿上幼儿园,班里没有指定的班长,而是班里十几个孩子每天轮流当“干部”,负责当天班里的所有事务。这一天,他们会佩戴醒目的标志,热情地为大家服务,注意身边的纪律,服从老师的命令。他们如此兴奋和负责,因为他们意识到他是班上最重要的学生,是这一天的中心。而且这个机会对每个孩子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明天”。这样做不仅培养了一个孩子的“领导者”意识和实施管理的自信心,也反过来培养了所有孩子的意识和自信心,不像在中国,其他孩子都是依附于或服从老师或老师指定的负责人的。

没有万能的,尤其是学生。国内学校习惯用排名来给学生排名,排名往往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的能力体现在很多方面,不能简单用成绩来衡量。美国的中小学没有明确的学生成绩排名。获奖者不是由学校宣布的。取而代之的是,获胜者以书面形式被送到他们孩子的家里。学生每次考试的成绩也用密封的信封交给家长。平时考试成绩从不公开公布,也不允许学生互相询问。作为学生,大家只知道自己的成绩,或者自己的排名比,对别人的成绩一无所知。

美国这种对学习和考试成绩“保密”的好处是:一方面,学生不会因为一两次考试不及格而气馁,也不会受到别人的嘲笑,这就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促使他们下次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即使孩子成绩优异,拿到了班里第一名,也不敢沾沾自喜,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成绩在班里排在什么位置。他们总是有一种继续努力的压力感和紧迫感。

让爱陪伴学生成长。

“爱”这个词在美国比在中国用得更公开。作为一个孩子,你可以要求父母、老师和朋友的爱。在爱中成长的孩子,自然学会了如何回报和给予别人爱。美国学校从不放弃每一个培养学生爱心的机会,利用各种形式让学生表达爱意。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几次类似的活动。例如,学生可以捐赠衣服、食物、时间等。在这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学生无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样的事情不仅仅是父母支持,也是孩子养成的,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所以美国人在成长过程中,对公益事业的奉献和捐赠表现出无尽的关心。

美国孩子教育的七大禁忌1。夸张——比如“你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孩”。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分辨出你的话是有水分的,所以长大后会对别人的赞美持怀疑态度。另外,听惯了父母夸张夸奖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往往只能听好话,听不进负面意见。2.人身攻击——比如“你胖得像头猪”。再低的智力,孩子也能体会到这种话里包含的“恶意”,内心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另外,幼儿可能会信以为真,自暴自弃,最后失去自尊和自信。3.威胁性——比如“你作业不写好我就打你”。这种虚张声势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亲近和信任。4.冷若冰霜——比如“没看到我在忙吗?”孩子从这些话里听出来的潜台词是,大人不管我做什么,他们不把我当他们的心肝宝贝。4.冷若冰霜,比如“没看见我在忙吗?”孩子从这些话里听出来的潜台词是,大人不管我做什么,他们不把我当他们的心肝宝贝。5.居高临下——比如“不听也得听”。如果父母总是“高高在上”,孩子在接受批评时心理会不平衡,这样即使你批评100%正确,孩子也会产生口头不满的反应。6.玩世不恭——比如“你觉得你能做什么?”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最怕父母的嘲笑。即使你说这些话的时候可能有点幽默感,但你知道,要让“小人物”正确理解真的很难。7.绝对否定——比如“你总是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