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戏设备市场前景
原因分析(仅作为老玩家的观点):
1,广阔的市场。很简单,大陆有13~14亿人口,玩家只要有其中的1%,就可以接近日本、欧洲、美国的玩家。其实中国喜欢玩游戏和上网的人数非常多,是上亿的规模。而且这么庞大的集群系统,很容易建立一个几千万人的玩家群体。
目前国内的主机玩家已经有上百万,而且这个群体正在向扩大的趋势发展。
2,国内厂商做的,前景不乐观
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没有历史。
虽然中国大陆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开始玩电子游戏(注:电子游戏的发展与手持设备密切相关),但实际上是模仿任天堂FC做出来的,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甚至还没有任何国内企业通过模仿索尼和任天堂自主研发该技术,只有一些山寨厂商自己组装PS等主机。同样,手持设备的开发也是如此。目前除了上海盛大曾经模仿制造过一个掌机(不到1年前被叫停)之外,根本没有厂家(观点1:缺乏技术支持)。
2、没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发展。月光石在这一点上感觉很奇怪:为什么网络竞技游戏被大力推广,成为竞技赛事,而电视/便携游戏机和游戏却被紧急叫停?(盛大的手持设备是自主研发的。游戏虽然只是在FC和MD/SFC时代,但也是一种创新,只是被叫停了。)显然,手持设备的发展并不被相关部门看好或支持,其发展将举步维艰。(观点二:无政策支持)
3,就算上面两条能做好,那么第三条就更致命了。一个好的主机,好不好,取决于玩家,不管是家用电脑还是掌上电脑。和电脑不同,电脑的主要功能不是游戏。最早的名字叫“电子计算机”,游戏机显而易见。什么上网之类的功能都只是附加功能,最重要的还是游戏。那么,谁来玩这个游戏呢?很明显,中国根本没有一家针对手持设备的游戏厂商。就算有(从GBA时代开始),也只是工具或者代码做的小游戏。虽然有些很不错,但是完全达不到商业水平。没有游戏支撑,主机根本没有生存和竞争的能力和空间。例如,世嘉和SNK为了进入掌机市场,曾经推出一款主机与任天堂GB竞争。当时GB是黑白的,另外两家提前推出了彩色主机。结果呢?GB技术虽然落后,但实际上以压倒性优势领先。GBC推出后,一举反攻。到了GBA时代,其他两款主机游戏的总和还不到GB的零头。(观点三:没有游戏可玩)
4.中国大陆是世界上盗版最猖獗的地方。刚开始因为经济问题,原版太贵,盗版便宜很多(我记得最早原版要8、90元甚至100元,盗版4张,5块钱只要20张,效果是一样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几克的压缩技术可以在一张盘上玩几个游戏...同样,作为掌机游戏制作的最大敌人,只要,而且,游戏破解技术高于主机破解技术(毕竟硬件破解难度大,软件只是代码),新游戏很快就有ROM了。即使是任天堂这种依靠专利密钥限制开发者保证游戏水平的老厂商,也无法遏制烧破解技术。而中国的高手似乎更热衷于破解。一项国际统计显示,世界上几乎70%的网络游戏插件都是由中国大陆人开发的,甚至连游戏开发商都对他们的水平感到惊讶。对他们来说破解ROM并不困难。很多新游戏一发布就被破解了。(观点4:盗版猖獗,无法为生产者提供新的发展资金)
5,这也是国产游戏发展的根本问题:总是模仿,没有创新!
现在的中国,无论是单机PC游戏还是网游PC游戏,是不是都感觉有点“审美疲劳”?是的,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是被“模仿”的。如梦幻西游、大话西游、完美世界等游戏,都有原型(神奇宝贝、天堂2+魔兽世界),都是参照模式独立开发的比较好的游戏(所以至今仍受欢迎),而《传奇世界》等,几乎就是在另一个模式中加入一些内容而发布的“克隆”游戏,而《QQ堂》等,只是简单地把别人的游戏拿出来换个画面,简直就是现实。没有创新,同样的东西,什么赚钱的,一窝蜂,模仿一个放一个,就能骗钱。这是国内游戏行业最大的弊端!
月光石记得亚力达事件。亚力达是比任天堂更早的视频游戏制造商。20世纪70年代,雅利达推出了自己的大型机,并将电子游戏市场扩大到20亿美元!按照当时的水平,至少会是现在的20倍。到时候只要做个不算太差的游戏就能卖到6位数!这个数字在当时已经很高了。但正因为如此,很多厂商借此机会打捞一笔钱,简单模仿,粗制滥造一个代码,就可以用来骗钱了。结果呢?亚力达市场崩溃了。短短1年,20亿缩减到1亿,雅利达市场崩盘,导致大部分厂商破产(有一部分本来做的不错,但是因为连带效应倒霉了)。后来任天堂借鉴了这个。在山内溥的父亲和横井俊平的分析下,任天堂采用了专利关键技术,只有得到任天堂的许可才能在FC上开发游戏(别人不能),这让浑水摸鱼的厂商无从下手,FC确立了霸主地位。(观点五:简单的模仿成为风,从根部开始腐烂)
所以按照目前的发展来看,国内掌机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玩家数量也在不断扩大,但至少在十年之内,日系主机还是会占据国内市场。国内厂商要想发展,除了自身的改变,还需要至少十年二十年的努力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