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否有意美化胡宗宪?

其实没错,是有点刻意,但无论这部剧怎么美化,都改变不了他会死的结局。就算胡宗宪使出浑身解数,也逃不掉!

甚至严嵩最后一次见嘉靖皇帝时,还递给他一张单子,说:

“有的人受到天谴,有的人希望皇帝拯救!”

在这份名单中,第一位是胡宗宪,曾经的门生,支持东南剿倭大业。事实上,胡宗宪的命运并没有就此止步。当严世蕃、罗龙文等人被抢时,胡宗宪也受到牵连。

嘉靖四十四年十一月,也就是剧中哈利进京四个月后,当大家都在抄雁荡的钱时,胡宗宪在狱中自杀,留下一行诗句:

“宝剑埋在冤狱,忠魂绕白云。”

让我们把重点放在胡宗宪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进坟墓的。

一,

剧中表现堪称完美的胡宗宪,从浙江巡抚、巡抚做起,是两京十三省最大的政府官员。

作为燕党的中坚力量,他受到嘉靖皇帝和严嵩的高度重视,甚至对对面的清廉党也有很高的评价,甚至朝廷形成了一种* * *学问:

“朝廷一日不能无东南,东南一日不能无胡宗宪!”

我们来分析一下顶级谋士胡宗宪是如何一步步被逼到绝路的。他有解决办法吗?

一切的根源在于嘉靖朝的财政危机。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嘉靖皇帝。由于他的挥霍无度和严格的党内腐败,国库空虚。清廷一直盯着赤字,严世蕃一直责怪嘉靖皇帝。经过多方权衡,严嵩提出了“改米为桑”的国策。

从我们现在来看,这个政策绝对是好的,只要执行得当,完全可以缓解金融危机。

胡宗宪没有制定政策的权限,但他是国家政策的真正执行者。他生活的浙江,有七山两水一分田。国家的稻改桑政策不可能在一年内顺利实施,桑树一年也长不起来。

为什么沟通很重要在这里体现出来。严世蕃不断催促,禹又派了一个谭纶来捣乱。在严世蕃看来,胡宗宪提出暂缓实施“改米为桑”是改头换面。颜不信任他,谭纶一直在拉拢他。连嘉靖皇帝都怀疑他是个游侠。

第二,

他手下的省官模棱两可,手下的人开始小动作,导致他的下属在没有告诉胡宗宪的情况下,玩了一场“毁堤淹田”的游戏。

阎党这边在极力逼民就范,而清派这边在拍手叫好,希望以此为工具扳倒阎党,甚至希望浙江越乱越好。

胡宗宪在救灾现场说过一句话:

“百万人生,千年之罪!”

这个时候,胡宗宪是最难熬的。作为浙江省省长和一把手,他势必要为这场人祸负责。如果不能当机立断,朝廷的严党和清派就会拿浙江人当筹码,互相掐。党争一起,天下大乱,浙江再受波及,敌人蠢蠢欲动,东南不保,明朝不保...

于是胡宗宪含泪斩了杭州知府马宁远和建德、淳安两个县令,再加上太监李璇,他们四个就成了党争下的第一批炮灰。

胡宗宪第一时间到北京报到,掩盖了“毁堤淹田”的真相,承担了全部责任,辞去浙江巡抚,成功避免了第一次党争。

胡宗宪离京一心抗日,嘉靖帝与吕方有过一次谈话。其实,在评价胡宗宪的时候,吕方就和他媳妇总结过:

“有公公婆婆要孝顺,还有老公要照顾,底下还有那么多孩子要干活。辛苦了,两头不讨好。”

这句话也揭示了胡宗宪没有全力推动“变米为桑”,得罪了严世蕃;他没有让“毁堤淹田”的事情曝光,他对王禹等人不满。结果就陷入了单打独斗,两边都不讨好的局面!

第三,

胡宗宪很清楚,要想破局,前提是浙江的老百姓能守得住。如果民不聊生,东南就不会再要胡宗宪了。

胡宗宪知道不会借给他粮食的事实,但他还是不死心,借了。果然,徐阶和高拱提出没有粮食可以借。张甚至走得太远,甚至说了这样的话:

“干脆让浙江乱起来,就当是我明朝身上的一块烂肉吧。等这块肉烂了,就该挤这个脓肿了。”

走投无路的胡宗宪只身前往江苏,向昔日好友、应天总督赵贞吉借粮。赵贞吉是真心实意的,明确告诉胡宗宪,江苏连200条船都弄不到,别说一百条了,但是形势不允许,两头的人都不让。

“浙江没有死人,这事完不了。一万人死,十万人死,一百万人也是个数字!”

如果到了那一步,严嵩不会离开胡宗宪,王禹不会离开胡宗宪,嘉靖帝也不得不削胡宗宪。无奈之下,胡宗宪通过战时临时配给权向赵贞吉借口粮。

形势已经烂到根了,颜党和清派都拿浙江人民当筹码,坐视不管。只有胡宗宪还在挣扎,不仅是为了人民,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

他曾经告诉谭纶:

“我的家乡为我竖起了三座牌坊。我五十多岁了。活到七十岁还能活十几年。我不会让家乡拆了我的牌楼!”

第四,

明知道阎当会倒,胡宗宪为什么不接王禹几次伸出的橄榄枝?

他对李时珍说的是:

“老内阁谁都可以去,我胡宗宪不行。”

其实他不知道自己已经倒向了严嵩,禹王不会收他,嘉靖皇帝也不会离他而去。总的来说,做一个恶棍没有好下场:

“我不一定要当名臣,但也不能当小人!”

如果没有哈利,这场危机或许真的可以避免,下一次严打的机会何时出现也是未知。但是情况一步一步走向了最糟糕的境地。胡宗宪在镇压日本人的同时,浙江爆发腐败,一封嘉靖皇帝的密函被招入北京。

这个时候嘉靖皇帝也很为难。在浙江临时换帅镇压倭寇是大忌,但阎党倒了。他不惜以高官厚禄收买胡宗宪,希望能与严党切割,但未果。

“严嵩执政20年,是不是贪,是不是别人打着他的旗号贪,还是他自己有受贿行为。皇上比我更了解他。”

虽然有一万个犹豫,胡宗宪还是带着书去见了严嵩,但胡宗宪还是被严嵩的表现深深打动了。他再次坚定了维护导师的信念,危机成功化解。胡宗宪留给嘉靖皇帝的印象是“忠君报国”。

但是楼会塌,没有一块砖是无辜的,包括胡宗宪,根本撑不住!

五,

在海瑞和的推动下,浙江的腐败案仍然走向了对严党最不利的境地。这边,赵贞吉还在给胡宗宪做工作,坑徽商,那边,严嵩亲自发函,要他停止对敌,休息...

站在人生的岔口,胡宗宪瞬间摧毁了自己这么多年的老师形象,想到了死,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名臣形象:

“被枪击,我打算成为我的国家的烈士,以充分忠诚的名义!”

不过被齐大柱等人救了。最后关头,胡宗宪选择了民族大义,烧了严世蕃的书信,命令泰州取得对敌之战的胜利,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打算,希望能够保命。

胡宗宪见过海瑞两次,一次在军营,一次在海瑞家里。他第一次给哈利读了高岑的一首诗:

“我是渔夫,也是野人,生活自然悠闲。乍一看,你可以在草丛里狂歌,你宁愿做一个官员。只说小城市无所作为,公门自有办法。崇拜州长和鞭打李殊是可悲的!"

最后一次是在哈利家,我告诉哈利一个道理:

“皇帝要用的人谁也不能推倒,皇帝不用的人谁也不能保护。”

的确,病愈归来的胡宗宪后来被嘉靖皇帝召回。从党崩的那一天起,胡宗宪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天。

其实从他参加党争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其实谁不是这样的呢?

、严嵩、徐杰、张...一代又一代的记录,一代又一代的杀戮,党羽做了一批又一批。都说在树下乘凉好,可是树倒了,被压死在下面乘凉的是人,谁也躲不过。

一代名臣,有手段有谋略,为民为国死于狱中。都说朝廷一天离不开东南,可东南离不开胡宗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