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网上名人店现状说很火爆”
看过《火星情报局》的朋友一定记得有一集是关于宵夜的。作为代表,薛之谦回忆了一次和朱桢、李晨的宵夜经历:三个人在微博上叫粉丝去吃著名的炸猪排,但最后只有两个粉丝去赴约。当时薛之谦借此机会感慨了一番。
后来,有人在网上猜测薛之谦所说的商店的确切位置。虽然没有确切的数字,但也有人借此机会,扯出了“上海必吃”、“来不及买”等一系列“网红点”店名,打出了店名的广告,但同时也守住了自己作为上海美食KOL的地位。
所以笔者也想看看网络名人到底对不对。对了,以工作的名义吃饭岂不美哉?
首先在网上搜一下,关键词一定是“上海”+“美食必吃”这样一个噱头油腻的词汇。
全部收藏,仔细阅读。看到一家店铺,用下面的话介绍:
再看图片,似乎不看菜品也能对这家店菜品的美味深信不疑,但文章当然不会失去菜品的图片,专业看的菜品会闪闪发光,让你食指大动。所以在饭来之前,我早早的杀了场面。
结果到了现场,发现人真多,就点了一碗面,想骗自己“这是好吃的”“这是好吃的”“这是好吃的”,但还是没办法掩饰味道一般的事实。有句话叫菜在这个价位确实算是良心,但也止于“良心”。它们并不惊艳,非常适合填饱肚子,但并不是真正的“享受美食”。
不甘心的笔者等到饭点,才看到我买的那碗面被大家抢去值车费。
结果到了下午一点,下午的集市已经过了,游人依旧稀少,只能悻悻的离开。
打开手机继续翻找食物,回归初心,找一家炸猪排店。
根据网上的“老字号秘籍”,这家店下午四点开门,脾气大,猪排卖完了。看到这么“有口音”的店家介绍,我说服自己:城市里哪个苍蝇馆子一直都是,店家脾气越大,店里的菜就越好?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重新站起来,去我做梦的地方排队。
地处外环,地铁坐了十多站,出了地铁还要骑五分钟自行车。终于,我遇到了我梦寐以求的网上名人店。
还好,我把限量供应的炸猪排吃的比较快,但是感觉粉多了,吃的满嘴毛,拿炸猪排的酱,对得起我7块钱的位置。面对乱七八糟的就餐环境,我已经没有了愚弄自己的决心。我直接问老板娘,“听说你的生意很好。听说还有不少人在排队。怎么没看出来?”
老板娘笑着说:“是啊,早上10到11人很多。来晚了要很久。”我吓坏了,不是说下午4点才开门吗?再问,老板娘说:“没有,早上九点开门。”
不服气,我买的炸猪排肯定有人认可,不然五分钟自行车不是白踩了吗?第二天早上,我怒气冲冲的上路,期待一出站就能看到千车万车涌向猪排店,结果不出意外又失败了。
不管怎样,再打开收藏夹,锁定离公司不远的一家葱油饼店。这次我很聪明。我确定照片是远景,排队至少要5米。
在店门口,时间是165438+凌晨0点半,还是没有人。店里,照片里的大叔不是烙煎饼的,是一个年轻的哥哥,旁边是一个负责收钱的女孩,两人在聊天。
我要了一份葱油饼,口感适中,不油不腻,算是真正符合这几次美食定位的小吃了。
于是我继续不要脸的在店门口问:“你今天这么幸运?我怎么没排队就买了?”小哥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女孩赶紧回答:“下午三点,下午三点就有人排队了。幸亏你来得及时,不然要等很久。”我想,好吧,我们再来一次。
下午三点,我又来到了店门口。熟悉的小哥哥和熟悉的女孩门口又多了三个人。两个人在不停的拍照,估计是看了帖子才过来的。对方兴致勃勃的要了葱油饼,听到姑娘说:“真巧!你在排队等着吃午饭。”
我恍惚地站在人群中,一瞬间我似乎觉得自己被困在了一个虫洞里,在时间的漩涡中重复着自己。
回到家,我奇怪自己为什么从来不认识人。我是柯南吗?你要去哪里?人都去哪了?当然不是,我只能接受无法接受的事实:我被一个看起来像体验帖的广告帖骗了。
如今,饭菜同质化严重。似乎只有噱头和人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本质上还是“比喊”的模式,只是现在喊的看起来更中性了,更无法区分诚意和广告了。毕竟,如果你吃不到,闻不到帖子里的食物,你就只能在大众的认同下,谈论人流,说服你,逼你到了现场就自我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