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有声读物《西游记》的书评
身为家长的您是否曾经有这样的烦恼?每晚孩子入睡前总会可怜巴巴的缠着自己要听故事,才肯去乖乖睡觉。而劳累了一天,只想倒头就睡的自己,虽然累,却总是会因为不好意思违逆了孩子们的心意而烦恼。
而此款有声读物正是解决了家长们面临的烦恼,并且很好的弥补了以往图书的缺点。
这是一本由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所演变而来的少儿有声读物,它就像一只会说话的精灵,陪伴着孩子们的成长。
此刊物将原著中晦涩难懂的古体语言变的诙谐、童心化,并由很好的配音演员演绎出来。它以孩子们更喜爱、更能接受的语言,将儿童与成人的世界完美的结合为一体,即使儿童也可以轻松的透过想象去透析这传世千年的西游记里所描绘的精彩的世界,而不用再发愁如果不识字看不懂该怎么办。
有了它,每天晚上我们便可以抱着孩子,一同在赋与磁性的声音作用下安然入睡,诙谐的对话将会带走您一身的疲劳,让您和孩子***同进入由古人与当今人士***同编织的美丽梦境里,酣畅游移。
因此,这是一款为您和孩子量身打造的少儿读物,是一个更适合孩子们去了解世界的眼睛,绚烂而多彩。
——朱亚彤
日月如梭,你还在感怀于老版《西游记》那种传统的浑厚的声音吗?你还在念念不忘老版电视剧《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的惊险故事吗?经典将永垂不巧!
以怎样的表达方式,让新时代的孩子有我们曾经的对《西游记》的热恋?艺科社做到了。艺科社重磅推出的大型有声读物《西游记》扛起了这面大旗,使孩子们听了这最精彩的27个故事后,终生难忘。
——王一宾
中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最能吸引孩子们眼球的要数《西游记》,《西游记》中最受孩子们喜欢的人物要数孙悟空。他是一位顶天立地、战天斗地的英雄,是一个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文学形象。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自明代人吴承恩创造问世以来,数百年间,传播不衰,历久弥新,除小说外,有连环画、动画、电影、电视剧、戏曲等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孙悟空的故事和他的精神,已然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孙悟空也成为孩子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英雄人物。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神话)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曲折的反映。同样,《西游记》中的魔幻世界也是现实世界的曲折反映。孙悟空的故事对于今天孩子们的成长具有现实的借鉴和教育意义。我常常在想,我们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怎样向孩子们讲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怎样让他们能够从孙悟空身上吸取对于自己有益的精神营养?由此,我也想到了孩子们为什么会对孙悟空情有独钟,喜爱有加?是什么吸引了他们的眼球?这里,我们不能不说作者在塑造孙悟空这一形象方面的独到的艺术功力,不能不说孙悟空和孩子们的天然联系。
首先,孙悟空的魔法形象贴合了儿童好奇、幻想的天性。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说:“知识是有限的,但想象力可以包括世界的一切。”在孩子们的眼睛里,世界是空旷的,生活是纯白的,他们需要凭借他的想象去慢慢明白这个世界。孙悟空的形象,正好为孩子们提供了想象的基础和空间。一个婴儿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再到感知周围的世界,这一切对他们来讲都是新奇的。在学前期和小学期,他们更多地会以听故事的方式来接受教育,了解世界;同时也会在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起一个儿童的世界。儿童世界里充满了各种异想天开的斑斓色彩,他们渴求对这种色彩得到再现或阐释。而《西游记》中孙悟空所独具的神话、传奇和魔幻色彩,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要求。它不受历史时空的局限,任凭奇异的想象纵横驰骋,让人(肉身凡胎的地球人)、神(拟人化的生活在天上的众神)、仙(生活在天上和人间的长生不老并有种种神通的人)、妖(拟人化的怪异邪恶的害人精)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交替出现,展开正义与邪恶间的殊死较量,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绝伦的活话剧。其中,孙悟空作为正义方的代表,在降妖除魔、最终完成取经任务方面最为出色。他上天入地,降妖除魔,无所不能,这也是最让孩子们心驰神往的地方。
近些年来,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美国电影《哈利·波特》、《蓝精灵》之所以受到儿童少年们的欢迎,是因为故事内容正好与孩子们的这一天性所契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中国版的哈利·波特和铁臂阿童木,而且他的神奇色彩更具中国化,更具典型性。
其次,孙悟空率真、顽皮的性格,对孩子们具有亲和力。每次带小朋友去动物园玩的家长都有深切体会: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就是猴子。它们小巧、机灵、顽皮、多动,而这些特质,恰恰是小朋友们身上所具备的。因此,猴子变的孙悟空与小朋友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的故事自然就能引入入胜,给孩子们带来愉悦和乐趣。
孙悟空身上有许多猴子的特点。他是天产的石猴,生就一副猴相。毛脸雷公嘴,罗圈腿,走路时是歪歪扭扭的拐子步,红屁股,长尾巴,即使七十二般变化,也藏不住他的红屁股和长尾巴。不但如此,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都是猴子做派。他好动喜闹,坐不安宁,立不长久。在车迟国斗法,一听说要比赛坐禅,他就慌了神,说道:“若是踢天弄井……诸般巧事我都干得,就是砍头剁脑……却也不怕;但说坐禅,我就输了。我那里有这坐性?你就是把我锁在铁柱子上,我也要上下爬踏,莫想坐得住。”
孙悟空和孩子一样会难过、会欢愉。当吃到桃子的时候,他会开心地大笑;当与妖魔鬼怪进行殊死搏斗时,他会说着孩子气的话,俏皮地咧开嘴笑;当唐僧冤枉他而将他逐出师门时,他委屈的泪水在眼里打转,却依然任性地腾空而去,而内心却不减对师父的忠诚。
在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确是一个天真浪漫、调皮任性的“野猴”。且看他的屡屡“战功”: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阎王爷的“生死簿”;大闹天宫,高喊玉帝为“玉帝老儿”;回归花果山,高挂的旗号是“齐天大圣”……这个时期的孙悟空正如林语堂老先生所说的那样:“他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顽皮的部分”。
孙悟空是个可爱的孩子,因为他的率真、任性、正直、纯洁的个性,具备了一个孩子的特征。
第三,孙悟空聪明、叛逆、无畏的品质,对培养孩子们积极进取的品格具有借鉴意义。《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猴子。他出世以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勇敢地跳入水帘洞,发现和启用了猴子们赖以栖身的场所——花果山水帘洞。此时的美猴王又第一个想到了要想长生不老,就要学得神仙术,就要拜师学艺。美猴王为了找到教他长生不老的神仙,一直找了十年。最后,在灵台山三星洞,终于找到了菩提祖师。为了学到长生不老术,孙悟空领悟了师父敲打自己三戒尺的用意,让师傅给自己开了“小灶”,学到了别人学不到的本领。以后,孙悟空凭借这些本领,干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取经途中,孙悟空的聪明才智更是派上了大用场。他善于观察,经常找当地山神土地查询情况;当师傅失踪时,他会变成小虫飞进魔洞探听虚实;或钻进妖魔的体内,或装扮成妖魔的亲友,想方设法地夺取他们的法宝、捣毁他们的巢穴。
孙悟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天性奔放,追求自由,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为了达到自己的“合理”目标,敢于向任何权威发起挑战,敢于造反。天上的玉皇,海底的龙王,阴间的阎罗,只要违反了我美猴王的合理要求,均在“造反”之列。我们看到,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孙悟空是被指违背了统治阶级的“纲常”而处于“围剿”之下不得不应战的。比如他不满玉帝封弼马温的“愚弄”,回到花果山后,反而遭到了天庭的抓捕,他被逼奋起反抗,以一己之力,对抗十万天兵天将,最终打上凌霄宝殿,大闹天宫。这也是孙悟空最出彩的地方。
今天我们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孩子们自由奔放的天性,其实,在科学领域里,我们更应该倡导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
第四,孙悟空的本领是他战无不胜的最大保障,而高超的本领必须经过学习和磨难才能取得。孙悟空通过拜师学艺,不仅学会了长生不老的法术,还学会了七十二种变化,他身上千万根毫毛,每一根都可以无穷变化;还学会了一跳就能飞出十万八千里远的筋斗云功夫。他龙宫得宝,取得了最为得心应手的武器——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这块一万三千五百斤的神铁被他耍得出神入化,如入无人之境,真是碰到的死,挨着的亡。从此打遍天下无敌手。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他因祸得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从此妖魔鬼怪难逃法眼;同时也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刀剑雷电、火烧水淹都对他奈何不得。这些本领,是他经过学习、经历磨难后所取得的。
孙悟空不仅敢斗,更在于斗则必胜,故为“斗战胜佛”。他取得斗争胜利有两个法宝:一是武艺高强——这在大闹天宫中表现得尤为精彩;一是善于斗争,亦即有勇有谋,斗智斗勇。他经常变成蚊子、苍蝇、蟭蟟虫,钻到妖精洞里去弄清妖精的底细(如黄风怪);或者根据蛛丝马迹推断妖怪的来历,然后根据这些妖怪的特点,寻找相应的对策(如黄袍怪);有时他又化为妖精的丈夫或妻子去欺骗妖精(如三调芭蕉扇)。或者赚来妖怪的法宝,反置妖怪于死地(如计盗紫金铃)。他还善于运用钻到敌人肚子里去的战术来制服妖精(如黄眉怪)。他机智灵活,随处设计,常常令妖怪防不胜防。
第五,孙悟空的成长过程对青少年的人生之路具有启迪意义。大概说来,孙悟空的成长过程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混沌期。当孙悟空从一块奇妙的石头里蹦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他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天真可爱,纯洁无暇。他整天和众猴子们一起在花果山嬉戏玩耍,一副孩子气。同时,他的一些特质在此时已初露端倪,比如,争做美猴王,固执且无畏;喜欢舞刀弄枪,勇敢且率真;聪明伶俐,能想到一般的猴子们想不到的事情。这也为他后来从猴群里脱颖而出埋下了伏笔。但这时候的孙悟空的确是一个天真浪漫、调皮任性的“野猴”。
二,启蒙期。当花果山的众猴们沉浸在安逸舒适、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时,美猴王却能居安思危、先知先觉——为了长生不老,拜师学艺!经过拜师途中的社会实践以及大师的特殊教育(因人施教,重点辅导),加上他的聪明好学,最终完成了启蒙期的教育过程,使他从一个“猴”蜕变为有着超凡才能的“悟空”。启蒙期在孙悟空的一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他掌握了高强的本领,为他以后战天斗地、完成取经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叛逆期。孙悟空在学成归来至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这段时间,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叛逆期”。就像大多数孩子在中学阶段会出现叛逆的心理一样,“齐天大圣”也概莫能外。他蔑视天庭神仙,不崇拜权威,不惧怕强权,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本身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猴子,不愿受老天之气,就独自称王;不想让别人决定他的生死,就到地府取消了死籍。他蔑视神权,见了玉帝和太上老君,从不下跪,只是唱个喏罢了,有时还直呼玉帝为“玉帝老儿”,叫太上老君为“老倌儿”。即使对三界中法力最高、权力最大的如来佛祖,他也不会毕恭毕敬。狮驼岭收三妖时,他竟然痛骂如来是“妖精的外甥”。对于一般的神灵,孙悟空更是不放在眼里,稍不称意,就要“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
四,嬗变期。人生发展的规律决定了叛逆期终归是有期限的,它只不过是完整人格形成过程中一个短暂的时期。当孙悟空大闹天宫,取得屡屡“战功”之后,如来佛出现了。如来佛的出现,是他人生发生嬗变的第一个外因。无法无天、自认为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居然没能跳出如来佛的手心。他与如来佛祖斗法的结果,是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败于佛祖被压五行山这件事对他产生很大的打击,也让他开始反思自己,认识自己或许可以齐天,但天外还有天。孙悟空人生嬗变的第二个外因是,在被压五百年的反思过程中,得到了观音菩萨的点化,给他指出了一条正道——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英雄气短时也要给出路,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所以,经过五百年的反思,悟空必然是要从心理上产生变化。并且,他五百年的思考一定会产生一些疑问以及一些还未验证的结论。而西游取经则正好为他提供这样一个解答疑问验证结论的机会。于是,第三个外因出现了。前往西天取经的唐僧,行至五行山时,为他揭去了如来佛压在山上的金字封帖。五行山顷刻间崩裂,只见一只赤身裸体、浑身长满了杂毛的瘦猴子拜倒在师傅面前,从此开始了他降妖伏魔的征程。而为了控制顽猴的“劣性”,导师们早已策划好的为他量身定制的紧箍咒也套在了他的头上。那让他头晕目眩的紧箍咒不仅使他归顺之后不得反悔,而且也使它变得听话了。林语堂说这代表者“不甘约束的人类精神与神圣的规范之间的冲突”。好在这个冲突最终有了解决的办法。至此,孙悟空的嬗变期完成。
五,成熟期。皈依佛门的孙悟空,在经历了短暂而又辉煌的人生前四个时期以后,终于开始了他护送师傅前往西天取经的漫漫长途。这是一项正义的事业,《西游记》中用80%以上的篇幅来描写取经的艰难过程。孙悟空的人生经历也由此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这时的孙悟空除去一如既往地勇敢之外,还变得更有定性——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忠于职守,攻坚克难。在取经路上,他始终一马当先,降妖除魔,奋勇无敌,虽然困难重重,但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几乎从未想过拆帮散伙,即使唐僧说了灰心丧气的话,他也从旁加以纠正。猪八戒多次想散伙回高老庄,都被他坚决制止。
孙悟空虽出身猴门,却重情重义,懂得感恩。孙悟空感激唐僧把他从五行山下救出的恩情,并始终以涌泉相报,忠心耿耿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即使路遇再大的险阻也没有退缩过。唐僧生病,他跑前跑后,悉心服侍。在隐雾山连环洞,南山大王用假人头冒充唐僧的人头欺骗悟空等人,他信以为真,痛哭失声,埋掉人头后仍然想着为师父报仇。
西行途中孙悟空被师父“一度气跑,两次遭贬逐”。面对误解和惩罚(多次念紧箍咒),悟空忍辱负重,不喊屈叫冤,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一心以事业为重。即使被迫“身回水帘洞”,仍然 “心逐取经僧,从而表现出宽广的胸襟与气度,这些放在“齐天大圣”那时的他是万万办不到的。这是他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孙悟空扫除妖孽、匡扶正义的品格最能体现其人性的光辉。在比丘国,他扮作小童,打败妖怪,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子的性命;在通天河,他不仅救下了两个“祭献”妖精的幼儿,而且剪除了“为祸一方” 的金鱼精,免除了老百姓世代的灾害;在雾隐山,他打死豹子精,救出贫困的樵夫……作者一再通过书中人物之口,赞扬孙悟空“专救人间灾害”,“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为民除害。可见,孙悟空已经脱离了专为自己斗争的性质,而是为了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为了弱者而斗争。正是有了孙悟空中流砥柱的作用,师徒四人才能够长途跋涉十四年,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他本人也终于修成正果——从“美猴王”到“齐天大圣”再到“斗战胜佛”,为自己的的英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从孙悟空的经历我们可以看生命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为”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是每一个儿童少年乃至每一个社会人生命中所要经历的必然过程。所不同的是,这个过程充满了神奇的魔幻色彩,更具想象力,更具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孙悟空的故事是孩子们认可的“有味”、“有意思”的故事,因此也更适合于为儿童少年去讲述。
法国心理学家H·瓦龙将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分为四个时期即:婴儿期、学前期、小学期、青春期。颇有趣味的是,孙悟空的成长经历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时期基本吻合,而孙悟空的故事也符合儿童在幻想和游戏中去认知事物的智力发展规律。我们姑且将它们做个比较或对应:混沌期→婴儿期;启蒙期→学前期;叛逆期→小学期;嬗变期→青春期;成熟期→成年期。从这个比较不难看出,孙悟空的成长过程恰好与儿童的的成长过程与认知过程相一致。儿童心理学表明,学前阶段语言与感知发展较快;这时候,视听教材大有用武之地。好听、有趣的故事能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扎根。小学阶段社交与逻辑思维的发展较快,孙悟空的形象已经从最初的有趣好玩,渐渐地清晰起来,一个完整的、立体的美猴王形象便逐渐形成。青春期理性的分辨能力更强,除去一般的认知之外,可能对他们崇拜的偶像产生不同的认知。孙悟空的形象会不断地饱满和丰富起来。一百个孩子的头脑里,可能会有一百个不同的孙悟空形象。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孙悟空是个超级英雄,孩子们为他的种种英雄行为而感动着、愉悦着。同时,孙悟空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他具备了一个孩子的特征。他的这个特征,更容易让孩子们所认可、所接受。经过大人们的导读,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们会像孙悟空一样快乐的成长。这也是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对于孩子们而言具有经典意义的价值所在。
——胡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