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离《西部世界》里的人工智能差距有多大?
记得在一个展览上看到的一个机器人,非常接近于人形,可以进行基础的对话,但绝对不可能像人类那样自如的行走,也不可能出现人类的各种表情,据说人类具有两百多种微表情,但在现实社会的机器人身上,脸部表情基本就没有变化。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一眼看上去就是个机器人,充其量就是个与人类外形比较接近的机器人罢了。
不过坦白说,人形是最直接最外在的一方面,其余人相接触时的表现则是更深层次的差异。
机器人的反应首先依靠编程,继而还需要声音接收系统的配合,但是我看到一些机器人在无法准确读取人类话语之时,会傻傻地问:“听不清,请重复”之类的话语,那样基本就是第一时间彻底彻尾告诉对方,他就是个机器人。
而且,现在机器人的声音一般都比较单调,接近于复读机。动作僵硬,就像扫地机器人般会出现卡顿。
而在西部世界中就绝非如此,如果不是游客事先知道那些接待员都是机器人,这一事实将会得到很好的隐瞒。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这样的机器人进入了真实的世界,那么我想,除非与她朝夕相处,如若不然,几乎无人能够发现其中的秘密。出了不需要像人类那般吃喝拉撒,他们的日常生活反应已经与人类如出一辙了。
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接待员们完美的外形处理,以及与人类无异的反应。
他们会接吻、哭泣、流眼泪,除了有一点,这一切都是被程序决定的,而非出自真实的大脑反应。他们的所作所为,就如同一个没有记忆力的演员,每日重复前一天的戏码。不过除了他们自己,其余参与者每日不同罢了。
人的一天所会遭遇到的事情就五花八门,如果要想机器人不出现偏差,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对其所有的遭遇都进行编程。
而西部世界的主导者们正是这样做的,那些接待员们每日都像过去的每一天那样过日子,重复同样的情景。
要想做到像西部世界中那般真实,现在的科技手段还远不能够胜任。毕竟,就是那样真实的身体构造,基本就如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家之所以不制造与人形完全接近的机器人,是因为那样的机器人其实会引起人类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