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1活动目标
1.感受活泼开朗的音乐风格,对民族音乐感兴趣,向往蒙古族和草原。
2.在欣赏和游戏中,表现为音乐片段的重复和节奏加快的特征。
3.自信地参与“摔跤”游戏,在音乐节点“嘿”和朋友一起玩。
要准备的活动
材料准备:
1.16孩子们坐成半圆形。
2.黑板,音乐,PT,简单图集
经验准备:对蒙古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一、营造草原情境,自然感知和欣赏音乐。
1.用音乐欣赏《美丽草原》PPT,引出草原游戏的主题。
2.随着A段的音乐欣赏草原游戏的画面,并随着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3.提出关键游戏——摔跤是蒙古人交友的一种方式。
4.出示草原地图,放音乐A,自然感受。
第二,结合图集和肢体动作,再次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1.再欣赏一遍音乐,老师会跟着音乐画一张图,了解音乐结构。
2.老师对“摔跤故事”的讲解,结合孩子的猜测情节内容。
3.在座位上用肢体动作和音乐做游戏,再次感受音乐的结构。
第三,用音乐玩摔跤游戏。
1.创造一个摔跤游戏情境,邀请两个孩子做摔跤手,比较一下,看第一轮谁更嚣张。
2.展示两个摔跤手的图片,第二回合谁更有实力。
3.两个老师做一个错误的示范,让孩子评价一下,再做一个正确的示范。
4.跟着A段的音乐家玩一次游戏。
5.所有的孩子都两人一组做游戏。
第四,完全跟着音乐玩游戏
1.老师解释说要去另一个草原交朋友,结合图集,演奏了三首完整的曲子。
2.小孩子和他们的伙伴在座位上玩游戏。随着音乐的加速,他们移动得越来越快。
3.所有的孩子都跟着音乐一起玩摔跤游戏,并在中场休息时交换朋友。
5.介绍蒙古族,激发孩子对蒙古族和大草原的向往。
草原教案二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游览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热烈欢迎的情景。(2个课时)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生词,理解重点句子。
2.按照作者进入草原以来所经历的事情的顺序来分文,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总结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情绪化地阅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秀丽。她是一个团结友好的各族人民大家庭。被教育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想象必须通过语言和人物来进行,文中所描述的生动场景就会在你的脑海中重现。
2.带着感情练习阅读课文。
难点:理解关键句子
第四,教学方法:
读书自悟,体悟之情。
五、学生的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媒体的使用:
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片。
七、教学程序:
第一类
(1)明确目标。
1.学习课文的前两段,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想法和感受。
(2)目标完成过程。
1,街体:
中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广阔的草原,风景优美,牛羊成群。本文叙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烈欢迎。
2、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3.读课文,学生自悟。
(1)板书项目
(2)自由阅读课文,思考:
作者刚到草原,快到目的地的时候看到了什么?
4、整理脉络,讨论分割:
5.默读与思考:本文以作者进入草原后所经历的事情为序进行叙述。可以分成多少段?这一段是什么意思?
6.复习检查。请大家课后根据习题1的提示告诉我课文写的是什么。
(文中说刚到草原时,看到了草原的美景;到了目的地,看到草原人在迎接几十里外的客人。)
7.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单词,提出问题。
8、7、老师的辅导,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一段。
听老师朗读,在脑海里画一幅画。
自由阅读和思考。
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
哪个句子能概括这个特点?
(这是作家第一眼看到的草原风光:“阳光下,是千里之外,不是无边无际。)
投影演示:
太阳底下有一千英里
小组讨论,教师指导:
千里之外:一望无际的草原,满目苍翠。
无边:柠檬龙的出现。虽然一望无际,但在远处还是那么清晰,没有一点模糊的感觉。
“千里不无边”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具体是怎么写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相关句子,分组交流。
教师适时启发:
a、在这一段中,作者用了非常恰当的比喻句来写具体。“羊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来,所到之处,就像给一望无际的绿色地毯绣上了大朵大朵的白花。”作者用“绣着大白花的无边绿地毯”来形容草原上羊群的景象。
“那些山丘的线条是那么柔和,就像只染了绿色,没有用墨线勾勒出来的中国画,绿色无处不在,轻轻地流进云端。”作者用“青涩无墨线的中国画”比喻草原上丘陵线条的柔美。
b、作者用词准确,句子生动、形象、优美。对比句子,读一读,说哪个写得好,有什么好的?
再读一遍第一段,理解作者是如何详细描写风景的。
(2)学习第二段。
A.自由阅读第二段,告诉我你读到了什么。(这一段主要写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方的客人。从“洒脱”二字到“千里之外”的草原。“河”字后加了一个惊叹号,表示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性。有了河流,才有动物和人...)
b、原始草原的景色和公社附近的景色有什么区别?画出相关的句子,互相交流。(第一次来到草原,可以看到草原的辽阔和寂静。从“在草原上开车很洒脱,只要…………”到“初入草原,听不到……也看不到……”到了公社,看到的是河水,牛羊马匹,听到的是马鞭声。
C.展示幻灯片:看图,读句子,告诉我你从单词中学到了什么。分组讨论,老师指导。
(从“远方”二字,可以看出草原人民是从远方来迎接客人,体会牧区人民的深情厚谊。《骏马驰骋》《飘带舞》表现的是主人穿着华丽的民族服装,挥舞着马鞭,马儿跑得飞快,体会到主人欢迎客人的急切心情;山顶呈半圆形,因为骑兵是从山上来的,所以从远处看就像一道彩虹朝我们飞来。热闹的场面打破了草原的宁静。)
带着感情大声朗读,加深理解。
8.作业:朗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第二节课
(1)明确目标。
1,学习第三、四、五段。
2.总结全文,概括中心。
(2)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背诵第一段的名字)
2.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
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主客见面时的真挚感情?用“-”线标记和交流。
(比如《握手言和,笑哈哈》中的两个“在”。总是抱着“永远”的热情,在“永远”中有许多人,他们都来看我们“许多”
(2)引导本段的阅读。
注意:重读带下划线的单词,以表达主人和客人的兴奋。)
3.学习第四段:
a、自由阅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如何招待客人的?告诉学生你最理解的是什么。(比如b .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好茶,摆上好豆腐,端进来一大盘羊肉。他们用自己独特风味的食物招待我们。这充分说明蒙汉两个民族是一家人。
B.宾主相互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让学生大声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图片。
4.学习第五段:一起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3)总结与拓展。
1.总结全文,概括中心。本文通过描写老舍先生第一次游览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热烈欢迎的情景,展示了民族团结精神。
2.聚焦重点;学会表达。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部分和描写蒙古族同胞对窑子热情的部分读一读。
思考:作者怎么写草原的美,和人更亲近?
(2)小结:这段文字既描写了草原的静态之美,又有热情迎客的动人场景,感人至深,感人至深。
(3)小品练习:校园一角。
(要求:用草原的写法,突出校园某个角落的特色。)
▲教学总结:
同学们,草原真的很美。请大家想象一下,这篇文章描述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游览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的?你能想一想说出来吗?
草原教案3-教学目标
1,能认10个字,能写8个字。
2.独立积累单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
1,学习这节课的新单词。
2.学习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背诵课文。
第四,准备识字卡,风光片或关于草原的图片进行教学。
5.教学时数为2课时。
第六,教学过程
第一类
(1)观看草原的视频,激发兴趣。你去过草原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引导题目阅读,读出自己喜欢的感受。
(3)第一遍读课文,学习生词。
1,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单词用拼音读,发音读对。2、拼写会认字,注意读正确的发音。3.检查小组内生词发音的掌握情况。
4.老师检查发音的掌握情况。
(1)读这几个新词,一口气把它们的名字读出来:“枣红马,百灵鸟,忘了吧,因为,在这里,最生动,最坚强,最冷漠”。
(2)进行拼写比赛,分组朗读单词,看哪一组读得快、准。
(3)让学生提问:哪个词你不理解?理解“庄”:在文中找一个有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这里的牛是最强的。学生说出“庄”这个词在这句话中的意思。
(4)低声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单词,向老师同学求助。
5.按名字读课文,其他学生标出自然段落。(4)朗读。1.分组点名读课文,思考:谁喜欢课文中的草原?
2、命名答案,老师图。(波尔多马,百灵鸟,小作者)3。学“百”。怎么记单词(1)?(白加一横)(2)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学生注意案例。(3)学生练习写字,注意横写第一笔。
4.学习课文内容。问题: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草原?读课文找出答案。
5.自己读课文,找出答案。让大家知道有没有人发现,选择自愿举报。(老师会按照学生说的和学生一起学哪一节。)
6.学习第一部分。(1)师生共读。(2)学生反映,其他同学补充:“马为什么喜欢草原?”
(3)展示练习:草()牛()羊()(4)引导朗读“最新鲜、最强壮、最快乐”。读懂草原之美,热爱草原。
7.学习第二节。
过渡:为什么云雀喜欢大草原?
(1)谁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请读出来。
(2)引导朗读。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到自己喜欢的感觉?请试着读一读。
8.作者为什么喜欢大草原?可以说说之前学过的,一起读最后一句。
(5)总结。
1,听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你喜欢草原吗?带着感情读这篇课文
。(6)口语交际练习。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家乡还是祖国)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1.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不会忘记你可爱的家,因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不会忘记你可爱的家乡,因为它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我可爱的祖国,因为它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七)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节课
(1)课前介绍(2)背诵课文采取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学习新单词
1,复习“是、抓、柄、地”的读音。
2.观察“彭、是、抓、挂、打、巴、地”这几个词的结构特征(都是左右结构)。
3.记忆符号。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记住它们吗?先自己做个笔记,然后分组交流背单词的方法,最后集体反馈(带新带旧)。
4.练习合并字形
(1)看激进团体。
(2)在熟悉的词上加偏旁部首,组成新词-()十-()八-()也-()
5、指导写作,注意用词的对称性。
(1)导“彭”字的大小写,左右相同。
(2)观察剩余单词的结构特征。(都是左窄右宽)写的时候请注意右半部分占了左半部分一点点空间。
(3)先描后练,再自己写。注意书写正确美观。
草原教案第四条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词,正确读写本课单词。
2.带着感情读课文,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
4.在课文中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拓展想象力,在脑海中重现文中所描述的生动场景。
2.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文中积累优美的语言。
班级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类
一,初步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说说如何记好这节课的生词。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话,由老师和学生来回答。
第二,再读课文,整理线索
1,小组讨论。
2、总结板书:
草原美景
欢迎远方的客人。
亲切会见
热情接待
告别聚会
第三,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结合以下文字,体验自然之美:
①那里的天...表明我充满了幸福。
(2)在阳光下...但不是无边无际的。
(3)绵羊...白色的大花。
那些山丘...缓缓流入云端。
2.找出比喻句,说出要比什么。
第四,作业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节课
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写课文的线索和板书。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哪些文字写的是草原的宽度。
2.找个比喻,说对比什么。
第三,课文怎么写内蒙古人民的好客(人情之美)
1,学生读课文,在相关句子下面划线。
2.回答老师的黑板:
在汽车前面带路
欢迎远方的客人。
许多人来看客人。
抓住某人的手
亲切会见
奶茶和酒
牛奶豆腐,肉
热情接待
唱歌
不要在聚会上跳舞
第四,理解句子的意思
“为什么蒙古人和中国人不能相爱?天边青,夕阳西下。”
1,讨论。
2.学生谈论他们对句子的理解。
5.学生们以不同的角色表演欢迎远方的客人,热情好客和聚在一起道别的场景。
第六,作业
抄你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曹苑
草原美景
在汽车前面带路
欢迎远方的客人。
许多人来看客人。
在汽车前面带路
欢迎远方的客人。
许多人来看客人。
抓住某人的手
亲切会见
奶茶和酒
牛奶豆腐,肉
热情接待
唱歌
不要在聚会上跳舞
草原教案第五章教学内容
1,歌曲《草原是我的家》
2.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3.综合练习:二声部节奏练习和双响鼓及各种伴奏乐器。
4.音乐游戏《马会》及大型粘贴图片创作。
指导思想:
根据音乐新课程的要求,本课倡导以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融合为指导思想,将音乐与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形式相融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并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草原是我的家》的学习,引导学生用表情演唱歌曲,并为歌曲即兴创作动作剧。以及对不同音乐意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2.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探索声音。
3.通过“意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唱、听、感受,培养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体验《草原是我的家》这首歌的情感,会带着表情唱歌,会带着舞蹈动作玩耍。
2.通过表现草原上的赛马场景,模仿马蹄声,加油,掌握两种声音的节奏。
教学难点:《马会》音乐游戏的挖掘,游戏中与孩子的合作,合作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马儿奔跑”的节奏音乐。
同学:跟着“骑马”的节奏进教室。
老师:看,孩子们!我们在哪里骑马?
同学:草原!
老师介绍了大草原
老师:是的,我们来到了一片广阔的草原。它就像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铺在地上。太美了!
第二,新课程的引入
1,教师舞蹈入门(背景音乐《草原是我的家》)
老师:有人知道老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吗?
同学:蒙古族
老师:(给课件)介绍一下蒙古族的服饰和蒙古包。
老师:没错。看,这是蒙古孩子。蒙古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常年生活在草原上,喜欢穿漂亮的五颜六色的长袍和漂亮的马靴。他们最常见的打扮是在头上绑一个漂亮的发箍,很有气势。
老师:(画一幅蒙古包的画)看这是什么。这是他们的房子。因为他们常年生活在草原上,所以他们的房子不是用砖砌成的,而是一堵木制的圆形墙,屋顶是伞状的。屋顶铺着厚厚的毯子,用羊毛绳固定。房子是可以移动的。这是蒙古包。
2.学几个蒙古舞蹈动作,边学边考虑蒙古人的生活。
老师通过做马儿奔跑、挤奶和老鹰展翅来介绍蒙古人的生活。
学生学习蒙古舞蹈的基本动作
第三,学歌
1,老师带着感情看了歌词。
2.学生读一遍歌词。
a、歌词加动作。
b、孩子一起玩,选一个做的很好的孩子带大家再做一遍。老师请了一个小朋友做小老师,带大家来了一次。
3.听着。
一、老教师唱道
学生听录音
C.学生带着感情和秦一起唱,老师给提示,让孩子唱得更有感情。
d、用动作播放歌曲
第四,拓展歌曲
1,欢乐的草原。
老师提供彩纸和孩子们一起装扮成蒙古人。
老师:(弹马图)
老师拿出两件乐器,问哪个听起来更像马蹄。(双环鼓和手串钟演示)
同学:双发声管
b、老师把乐器分发给一些同学,拿到手环的小朋友思考如何用它来为赛手加油,拿到双筒的小朋友用它来模仿马蹄声。
没有乐器的孩子可以开动脑筋模仿马蹄声。或者用什么样的动作表情来加油!
C.把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在欢呼,一组在模仿马蹄声。每个队选一个啦啦队长。)
2.与音乐一起营造一个热闹的赛马情境。请一些孩子玩赛马。)
3.粘贴图片
a、老师演奏变奏曲《草原是我的家》的音乐。
同学: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你的感受。
b、老师拿出为小朋友准备的贴纸,让小朋友一边听音乐,一边创作代表美丽大草原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