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孩子自控能力差,老师该怎么办
孩子自制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急躁。这种类型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孩子自控能力差怎么办?
妈妈说:孩子自控能力差。
儿子5岁多了,自控能力很差。他做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很难坚持下去。老师也反映,儿子和孩子一起活动时经常违规;上课不专心,经常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或者玩自己带的小玩具,有时候甚至会跑出椅子;吃饭的时候经常边吃边聊,会擅自跑来跑去。老师说她头疼。告诉我们后,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专家建议:孩子自控能力差怎么办?
孩子讲述:自控能力差是有原因的。
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意愿,这其实和孩子的生理发育密切相关。因为儿童的神经纤维并不完善,神经兴奋性强于抑制性。另外,孩子自制力差也和他们的教育环境有关。如果身边的大人经常宠他,纵容他,让他为所欲为,那么孩子必然会失去自制力。所以,孩子在交往过程中的消极行为,大部分不是孩子的行为习惯,而是在一定阶段,孩子还没有掌握有效的交往手段,采取了一种自以为是的方式。
缺乏自控能力不仅会阻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还会阻碍他与朋友的友好关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自控能力差呢?
1,“我”身心都不成熟。
由于年龄的特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对外界刺激产生兴奋和不可控的情绪,抵抗诱惑的能力较差。这也是为什么父母很容易用一个新奇的玩具或者好吃的东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是非不是特别清楚,所以有些冲动,控制能力差也是正常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控能力会逐渐增强。
2.父母对我的溺爱态度。
虽然孩子偶尔控制力差可以理解,但如果孩子经常这样,家长就要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很多孩子一出生就成了家庭的“中心”,整个家庭都围着他转,要什么给什么,这让孩子养成了“一言不发”的习惯。孩子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3.父母对我的影响。
孩子处于模仿好奇期,喜欢“跟风”。请家长想一想:带孩子出去玩遇到堵车,你表现出焦虑吗?你和孩子玩游戏的时候经常会不耐烦吗?心情不好的时候会经常生气拿孩子出气吗?你在生活中不经意的行为和情绪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父母缺乏自制力,孩子在这方面也会表现不佳。
4.父母对“我”的忽视。
有些家长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顾和管教孩子,导致孩子从小缺乏亲子沟通,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5.家人用不同的方式教育我。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四二一”模式,那么多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而且成人教育观念的不同,必然导致他们教育方式的不同,两代人教育观念的不同,这也是原因之一。
父母可以这样做:
自制力是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孩子未来的顺利成长至关重要。控制欲强的孩子长大后能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困难,不会因为情绪失控而与人发生冲突或做错事。控制力弱的孩子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所以,增强孩子的自控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用适当的方法教育孩子。
四岁以后,孩子已经开始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家长可以用推理的方法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什么后果,从而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如果到了睡觉时间,孩子坚持吃自己喜欢的糖果,不给就不睡觉。如果家长态度强硬,会适得其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如果睡前吃糖,会有蛀牙,牙齿会很痛,以后吃不到好吃的。面对诱惑,讲道理不一定立竿见影,但是让孩子明白事情是很重要的,因为真正的自制力来自于孩子的明白。只要父母坚持,孩子会逐渐学会控制自己。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故事和动画来教育孩子。
2.使用正确的处理技巧。
延迟满足。当孩子提出某个要求时,父母可以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等一段时间再实现他的愿望。如果家里要来客人,妈妈做了很多好吃的,孩子忍不住要吃,妈妈就告诉孩子等客人来了,表现好可以奖励一小块巧克力。孩子可能在等待中学会了忍耐,这是自制力形成的前提。
合理的宣泄自己的情绪。自我情绪的控制是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内容。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弱,难免会发脾气。家长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而要给孩子提供合理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比如锻炼身体、在纸上涂鸦、大声喊叫等等。只有这样,孩子的情绪才能得到有效的疏导和更好的控制。家长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探索更多的技巧来应对孩子的无理行为。
3.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孩子有了规则意识,才能提高自制力。父母可以从现在的生活常规入手,制定按时起床、睡觉、不挑食等规则。家长要长期坚持一致的要求,孩子会逐渐约束自己。除了日常生活,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定一些规矩,并坚持下去。比如,带孩子去商场之前,跟孩子说清楚,不能乱买东西。尽管如此,孩子可能还是会提出要求,家长也会果断拒绝。反复失败后,孩子自然不会随意要了。
4.通过游戏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游戏往往包含规则,孩子更容易通过这种有趣的形式形成自控能力。例如,母亲可以和孩子玩“木头脑袋”的游戏,孩子可以通过玩“木头脑袋”学会控制自己的动作,从而产生自控感。
5.父母应该树立自我控制的好榜样。
如果父母在自我控制方面表现良好,他们的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带孩子出门,遇到堵车的时候,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小游戏消磨时间,避免让孩子感染焦虑,让等待的过程变得有趣。当你想对孩子发火的时候,深呼吸,说:“我想冷静,不想发火。”这些言行会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6.多和孩子交流。
人的成长不仅需要物质,更需要精神和情感的需求。只有经常和孩子交流,才会发现孩子的道德品质有没有偏差?好的行为习惯需要进一步养成吗?只有经常与孩子交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7、循序渐进,适时表扬。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首先家长要有耐心,注意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内心世界,与孩子建立绝对的信任,从而树立孩子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效提升孩子的教育影响力。对孩子的不良表现要耐心劝导和教育,不能一味的训斥和打压。而且要对孩子良好的自制力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8.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
毅力是一个人良好自制力的重要保证,所以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自制力,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良好意志。比如,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参加“户外拓展训练”等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平时也要注意不要太宠孩子,要理智的爱孩子。
自控能力是孩子今后顺利学习生活的必备素质。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已经成为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家长只要掌握窍门,就能加强孩子的自控能力,让孩子变得更好!
改善孩子自制力差的一些方法
对于学习来说,缺乏主动的学习精神,自控能力差是最可怕的学习障碍。只有孩子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学习来说,缺乏主动的学习精神,自控能力差是最可怕的学习障碍。只有孩子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自控能力差有哪些表现呢?孩子自控能力差的原因是什么?自控能力差的孩子怎么提高?
第一,自制力差的表现
在调查中,反映最多的是年龄较小的男生,多为小学2-6年级的男生。一位家长曾苦恼地说,儿子调皮捣蛋,上课只能专心15分钟。之后她开始四处活动,影响其他同学,于是带着孩子来了,希望能找出儿子自制力不强的原因和对策。
像这样的情况很多。自制力差的孩子有一些特点:经常说一些让人生气的话,以此来打断和干扰大人的活动,往往会引起大人的厌烦;他们不敢躲避危险,特别是一激动就会有不良行为,喜欢吵架打骂;他们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他们经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者看起来很安静,但实际上他们是在“走神”。
作为父母,不要一味的批评说教,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容易激化矛盾。因此,找到问题的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导致孩子自控能力差的四个原因
(1)是生理原因。
母亲怀孕和早产等不利因素会给孩子带来问题。比如剖腹产的孩子容易前庭失衡,会导致孩子需要四处走动,会不自觉地撞到障碍物。更何况现在剖腹产的孩子越来越多,越是自制力差。
还有的孩子前期缺乏足够的锻炼,也有学习问题,比如缺乏身体活动。比如有的孩子到了学龄就爬不好了,所以双手写字的速度很慢,孩子可能会拖作业,抄的很慢。如果空间感知的表现滞后,也会导致读写困难,也会导致行为问题。有些孩子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体位和别人有关系,所以一直惹麻烦。
因此,孩子们需要锻炼,这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发育,也有助于智力的发展。身体素质好的孩子可能比身体素质差的同龄人更自信,这也会影响他们与同龄人的交往方式。良好的反应、平衡、力量和速度能鼓励孩子参与社会交往,得到同伴的认可。这比孩子在初级阶段会读会背英语单词有用多了。
(2)环境影响
由于色彩鲜艳,声音悦耳,孩子们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动画片。但是一进学校,单调的课堂很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于是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在目前教育模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看电视,尤其是暴力动画片,可以多带孩子参加游戏和运动。
(3)个人性格气质导致的行为问题。
每个孩子天生的气质都不一样,有的孩子急躁,有的孩子安静。脾气不好的孩子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这种情绪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影响。如果父母脾气暴躁,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
(四)不良教育方法的影响
比如暴力管教,或者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不管,或者过度放纵,都会导致孩子缺乏自制力,意志力薄弱。
三、如何改变孩子自控能力差的情况?
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孩子的行为。除了需要配合特定训练的多动症儿童,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儿童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孩子的行为。
无论是孩子还是小学生,他们都可以从父母对待他人的方式中学习如何对待他人。家长要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孩子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也不要通过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父母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在这种感受中,父母教给孩子很多东西,孩子可以看到父母是如何表达沮丧、兴奋、悲伤和愉悦的。在潜移默化中,孩子逐渐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通过有效的沟通帮助孩子成长。
当父母以友好、尊重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时,不仅能让孩子服从,还能帮助孩子处理周围的事物,帮助孩子解决矛盾,让孩子学会自控和合作。在沟通时,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这样的鼓励会让孩子更加主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我们也应该及时纠正他们的缺点。
(三)通过训练,培养孩子做事的意志力。
家长可以让孩子学习下棋、画画,让孩子通过努力学习这些技能,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另外,家长要培养孩子做事从头到尾的习惯。别人的谈话和门外的噪音会让孩子打断正在进行的事情。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艰难险阻,督促他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项活动,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低年级小学生自控能力弱的原因分析及提高途径
我见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给低年级的孩子看两种玩具:一辆大消防车和一辆小卡车,问孩子:“你喜欢哪一种?”孩子们用大手指表达对消防车的喜爱。研究员进一步告诉孩子们,老师要在房子里工作。想玩大消防车,得等老师下班回来。如果你等不及,就按铃,老师听到铃声就会回来,但是你不能玩大消防车,只能玩小货车。(要求坚持15分钟)实验结果显示,老师刚走出2、3分钟,实验室里的孩子就开始躁动,有的马上按响了指挥铃,真正坚持15分钟的人少,表现出孩子自控能力弱的特点。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低年级学生缺乏自控能力的情况五花八门,相当普遍,比如随便发脾气,上课说话,无故挑衅别人,说很难听话,做事缺乏恒心等。缺乏自控能力已经成为儿童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孩子的学业、同伴关系和社会适应,影响孩子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一、控制的定义:
自我控制能力(简称自控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它是个体有意识地选择目标,适当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综合能力,表现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最近的一些研究认为,儿童的自制力主要表现为情绪自制力、行为自制力和坚持力,这是自制力的三个核心内容。
自控能力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属于非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实生活中,很多例子表明,很多人事业上的成就,往往并不主要是因为他们超常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拥有优秀的非智力因素。我们知道,所谓非智力因素不仅包括自我控制能力,还包括理想、信念、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心理要素。它们是人类内部的多功能动力系统。如果这个动力系统健全完善,那么就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内功,促进智力的充分发挥,提高活动的积极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相反,这种动力系统是病态的、不完善的、有障碍的,比如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追求无所适从,害怕困难,缺乏攀登知识高峰的勇气,缺乏必胜的信心和扭力,这将使一个人的智力难以正常发挥,人格难以健全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培养儿童的非智力心理素质,特别是自控能力,是促进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初中生自控能力弱的原因:
低年级儿童自制力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不同的气质类型和认知能力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一,特殊的生理特征。
许多研究者证明,神经系统的发育直接影响个体自控力的形成和发展,大脑皮层抑制功能的成熟是儿童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生理前提。比如,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大脑皮层的抑制功能还不成熟,兴奋过程占主导地位,所以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冲动性,一生气就生气,就会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大脑的皮质细胞也在不断发育成熟。随着额叶等区域的成熟,儿童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趋于平衡。初一的孩子正处于这个生长发育期,各种不稳定因素导致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
第二,气质类型不同。
在心理学上,按照传统,人的气质主要可以分为四类:粘液型、胆汁型、抑郁型、多血质型。不同的气质类型有不同的特点,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有粘液的人,性格呆板,内向,情绪激动能力弱,反应慢;胆汁质比抑制胜利更兴奋,外向,情绪激动,反应快;抑郁症患者虽然兴奋,但情绪低落,行动缓慢,不灵活;血液质量非常令人兴奋,具有弹性和反应性。许多研究发现,气质中的抑制性、冲动性和注意时间与儿童的自控表现有很高的相关性。相对来说,有粘液的人最善于克制自己,自控能力强,而有胆汁的人容易冲动、好斗、易激动。所以,孩子不同的气质类型是影响其自制力的重要因素。
第三,孩子认知的发展。
儿童自控行为出现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要有自控意识,即儿童必须在认知中形成明确的概念,意识到应该控制自己。儿童自控意识的形成,与他们对制度和规则的清醒认识以及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儿童在规则认知或行为后果认知的基础上,出于对规则和制度的遵从,或为了避免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不良影响,而抑制自己的冲动,抵制外界的诱惑,从而表现出自我控制的行为。因此,认知发展水平低也是初中生自控能力弱的一大原因。
三、提高自控能力的方法:
自我控制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儿童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形成、积极同伴关系的建立、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要有意识地从各方面要求和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和水平。
首先,面对现实,因材施教。
自控能力是随着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不能按照大人的要求来要求孩子。学龄前儿童不同于小学生,小学生不同于中学生,小学生的中、低、中、高四个年级的学生也各有特点。培养自控能力,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不同认知能力、认知水平和实践经验,循序渐进。低年级孩子的培养主要是在观念上打基础,引导他们把知识转化为内在的信念和意志,懂得用观念指挥行为。同时,要注意儿童的个性特点,即教师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老师和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孤傲,不要对抗,不要矛盾。人的性格差异很大,不管是亲兄妹,甚至是亲生子女,都有自己的特点。即使是同一个人,他的心情和思想、记忆也因时间、地点、环境、年龄而异。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全面了解和把握儿童的各个方面,从而精心选择有利的教育时机,运用恰当的方法实现我们的教育意图。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不断仔细观察,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调整我们的教育手段,努力取得更好的效果。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一定不要错过每一个机会,严格训练,持之以恒,我们的自控能力一定会逐步增强。比如早起,锻炼身体,按时做作业,适度花钱等等。,应该理性,培养自觉,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加强自制力,注重训练,养成习惯,从而在习惯上形成优秀的品质。
第二,培养同理心,理解他人。
自制力是个体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通过自我控制,我们可以养成自己合适的行为,避免不合适行为的发生。所以孩子不可控的行为往往伴随着一些不好的后果,包括对自己和他人。因为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往往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很少考虑别人。因此,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提高对他人情绪的敏感度,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感受和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从而有意识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控制水平。
第三,情绪自控,学会坚持。
我们知道情绪自控、行为自控和坚持是自控的三大组成部分。国内外有研究发现,相对而言,在这三个方面的发展中,行为自制力发展较快,而情绪自制力和持久性发展较慢,尤其是他们的持久性相对较差。儿童自制力的这种发展特点与他们的认知发展和教育方法密切相关。因为思维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他们对行为的感知往往先于对情感的感知。再加上成年人更关注孩子的行为,对这方面的要求更多,所以孩子的行为自制力发展最快。鉴于这一发展特点,为了更好地提高自我控制水平,我们应该在促进自我行为控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强对自我情绪控制的要求,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持久性,如注意不要随意发脾气,生气时努力控制自己,坚持从头到尾自由地做事,做完一件事又做另一件事,从而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各方面的平衡发展。
第四,向好的同伴学习,抵制坏习惯。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同伴交往的增多,同伴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儿童通过观察、模仿和识别向同龄人学习。好的同伴往往能为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促进其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而不良的同伴行为在孩子身边形成了负面的榜样,不利于其积极行为的培养。所以,在同伴群体中,孩子一定要善于辨别,正确对待同伴的行为,学习同伴积极的、适当的、好的行为模式,而不是一味地全部认同或接受。我们要善于观察同伴的行为结果,通过同伴的行为结果和他人的反馈来判断同伴行为的正确性和恰当性,而不仅仅是行为本身。比如有的同伴虽然很想玩,但还是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再玩。有的同伴一见好玩就去玩。单纯从行为本身来说,后者比前者玩得早,玩得多,但结果前者能按时完成作业,后者却因为玩的兴起而忘记作业,最后被老师批评。所以一定要全面辩证的看待同龄人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同伴榜样的积极作用,防止同伴的消极作用。
第五,教育自己,树立信心。
人的一生中,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极短,而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长,教育机会更频繁。但这些都是外部条件。我们说一个聪明的老师不仅仅是教人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人学习,尤其是培养自制力。不把被动教育变成自我教育,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个孩子可以自己教育自己,这是教育过程中质的飞跃。但这种飞跃不是一次性的,它有一个从低到高的持续发展过程。自我教育可谓是素质培养不可或缺的自动机制。因此,我们认为激发自我教育的情感是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自制力弱的孩子,往往听课不能专心,不能耐心学习,粗心大意,甚至考试也考不好。有些孩子很聪明,但是自制力差。他们上课小动作,看似在听课,实则心不在焉。结果他们会听,放了就忘,做了就出错。他们大多对学习不感兴趣。但有的孩子擅长唱歌,有的孩子擅长跳舞,他们在其他方面默默发光。我们的老师应该善于观察,甚至引导,给这些孩子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提高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让他们觉得自己也很棒,也是其他同龄人学习的榜样。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自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密切相关。正如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两句名言:“千教教人求真”;“学一千样,学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执着追求真善美以达到完美人格的人。当然,在现实生活中,道德水平是有等级和阶梯的。我们提倡追求高标准,同时注重脚下的层次和阶梯,提倡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所以自制力的培养一定要从小做起,终身发力,尤其是在行动上下功夫。要认识到应该做什么,就要排除一切干扰,做好它,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持之以恒地磨练自己的技能,养成习惯。一个人如果能成长起来,在各个年龄段都具备相应的自控能力,就能受益终生,事业成功有坚实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