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奇谭》继承哪些传统文化
198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第三部彩色动画长片《天书奇谭》诞生,它和《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齐名。
作为一部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之美誉的动画,《天书奇谭》在发行后颇受观众欢迎,其中的许多故事情节也成为了许多“70后”“80后”的童年集体记忆。
电视播放版本与《天书奇谭4K纪念版》的画质对比
《天书奇谭》以中国古典神话小说《平妖传》为蓝本,保留、改编了小说中的部分角色,并融合了许多传统民间故事。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三千年以来,天神袁公都看守着天书,尽职尽责。
但在一次瑶池聚会中,袁公却被告知“官卑职小”,不能前往参加。独自留守的袁公有了点小脾气,便想趁着玉帝不在,看一眼天书。
袁公打开天书后,发现天书中记载了108条法术,便决定如书中“天道无私,流传后世”八个字所说,把天书的内容分享出去。
于是,袁公偷偷下凡,把书中法术刻在了云梦山白云洞的石壁上。
并把其中的108种法术传授给徒弟“蛋生”。
然而,人间并不太平:商人、僧人各怀鬼胎,皇帝官员从上到下昏庸腐朽。
三个狐妖偷走袁公的仙丹幻化为人,他们盗走天书、坑蒙拐骗,在人间闯下了不少祸。
最终,蛋生手持天书,为百姓消灾除难,与狐妖斗智斗勇,拯救苍生。
而袁公虽心底善良,但还是因“泄露天机”,触犯了天条,被罚终身看守石壁天书,不得与凡人接触。并每当香炉冒烟发出声响时,须上天庭述职。
故事并不复杂,但《天书奇谭》制作却十分精良,其中包含众多中国传统文化。
比如,《天书奇谭》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雕塑、玩具、戏曲等艺术元素,汇集了众多民俗意象,大量采用传统民乐作为背景音乐,融入了小皇帝为之惊叹的“百鸟朝凤”,展现了踩高跷、舞龙舞狮等民间活动。
影片中的园林、宫殿、庭院、山水,则是遵循“吴门画派”风格,用工笔重彩绘制人文景观,用淡雅水墨绘制自然景观。
在人物设计与造型上,《天书奇谭》也独具匠心。
影片中的很多角色形象来自于戏曲的脸谱造型。
《新凡人修仙传》今日上线!“凡人IP”还原,再现修仙大世界!广告
新凡人修仙传
查看详情
袁公的形象酷似戏曲舞台上的关公,火红的须眉斜挑入鬓,一袭白衣正气凛然。
县令是借鉴了丑角形象,他骨瘦如柴,拥有非常夸张的削尖鼠脸和鼠须,连乌纱帽的配饰都是铜钱造型,突出他的鼠目寸光、贪得无厌。
小男主角蛋生的模样,参考了传统的年画娃娃,两坨腮红,显得喜庆热闹。
小皇帝的造型则借鉴了民间小玩具,他的脖子像一根细木棍,硕大的头可以自由转动,全身圆滚滚的看不见脚,像个任人操纵的傀儡。
就连三只狐狸,也是各有代表:
蓝狐妖是个白面书生,好吃懒做;粉狐妖的脸颊上有着大大的红晕,是花旦的样子;黑狐妖则是老旦的模样,那双诡计多端的小眼睛,怎么看都不是个好人。
除了故事和制作,这次的修复也值得了解。
早在2018年,相关工作人员便开始了修复工作。
因为老胶片没有办法直接电子转化,所以只能一帧一帧去修正,有的镜头已经脱胶,扫描就会断,工作人员便一点点重新粘。
影片的声音修复十分复杂,修复团队将声音从单声道中分离,相当于纯手工在一幅画中将所有单色提取出来,他们一边要保留旧版音乐中的“味道”,遵循原有的特殊音色,一边要重新录制缺失的音乐。
在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之后,如今我们才能能够影院中听到《天书奇谭》环绕立体声效。
影片的魅力和其中多包含的深意,还是建议大家亲眼去感受一下,特别是小时候没有看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