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一个人拼命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成功之后却忘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有这个吗?

我也忘了,我忘了不读博士也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养活自己——何必迷茫堕落。

自从今年春天退学后,在别人眼里,我一直过着猪一样的生活——不用上课,不用考试,不用担心出国或者学习,不努力,没有选择。但我的大脑从未停止过。看了很多书,尝试了一些其他的生活方式。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在一个看似优越的环境里,我一直不开心。我们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从一开始,我就欣然承认,除了一年的高中化学竞赛,我其实并不快乐。我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很乖的孩子。也许是遗传吧,我的软弱让父母毫不费力地把他们的价值观复制到我身上——好好学习,勇往直前,做一个优秀的人。这本书没有错。大多数孩子都是这样被教育的。但是我不喜欢学习,尤其是初中以后。我不喜欢学习,但我仍然努力学习。我重视分数和排名。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我都会感到焦虑。我准备期中和期末考试,然后每个学期都在假期后疯狂的玩来发泄郁闷的心情。我喜欢手工制作,喜欢玩所有的电子产品。现在想想,也许我本可以成为一名工程师。但是我每天都担心我的学习。我不喜欢语文,我讨厌写作,尤其是写老师要我们写的作文,然后给我点评;我非常喜欢数学,但是它太难了。我是数学课代表。初二花了很多时间做BT成绩,几何期中考试却考了75分,得到了数学老师疑惑的眼神。中考应该不用担心。正常发挥可以上我们高中,但是要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你必须得高分。每天熬夜伤害身体和心情。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

我不喜欢学习,但是我强迫自己学习。我希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却误以为只有“学习”才能成功。只能寄希望于获得学习结束后被耽误的快乐和成就感。

幸运的是,我度过了真正快乐的一天,那就是高中化学竞赛。那段时间,我不确定我是否喜欢化学,但至少我不讨厌它,而且我学得很好。我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命运,第一次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有用的人——我不讨厌自己做的事情,我做的事情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为了成绩而学,为了兴趣而学,为了梦想而学,感觉不一样。那时,我认为我将来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家。有了这个想法,你就什么都不怕了。我不听窗外事,只要我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就很开心很快乐。幸福不需要大房子,好车,年薪几十万,只需要兴趣和梦想。身边一起奋斗的同学也给了朋友温暖。直到现在,它们仍然是我最珍爱的。

上了大学之后,我一直无法摆脱自己的迷茫。多年的应试教育抹杀了我们的个性。我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只是一味的满足家长、学校、社会的要求,把这个要求想象成自己的要求,然后忠实的执行。面对高考,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种强迫感?高考后,两极分化。有些自制力差的人沉迷于游戏和玩乐,压抑欲望多年后,乐于释放,却在沉迷中感到空虚和迷茫;另一部分自制力强的人,依然每天强迫自己去图书馆学习,做实验,背诵,拿高分,在日常的忙碌中感到疲惫和迷茫。不管生活是积极的还是堕落的,迷茫都是一样的。

之前不觉得自己很迷茫。希望出国读博士,是因为大环境的感染和老师家长的期望。出国读博士给我的印象是很优秀,国外环境很好,科研条件很好。毕业后可以走学术路,或者找个好工作,要么安家,要么当个乌龟,拿个相对丰厚的工资,买房(当然现在不敢想),买车,娶妻,生子,养娃。然后是什么让Eva出国读博士,买房,娶妻,再生一个宝宝。有人问山里的孩子,你们放羊干什么?放羊,卖钱,带丈母娘,生孩子,生完孩子再放羊...

有人告诉我,这就是生活,生活终将平淡。好吧,我觉得有道理,就开始尝试这样的生活。我努力学习,考试前一天晚上刷了一下,找了个课题组研究DNA旋转扩散对FCS的影响,虽然我根本不明白理解这个东西的意义。也许这辈子我会走自己的路。

但也许命运在试图拯救或毁灭我,所以我对科研的忍耐力不如中学语文。日复一日的重复学习,考试,做实验,有种崩溃的感觉。我问过身边很多人,普遍的对话是:

你喜欢做实验吗?

还不错。

你真的喜欢做实验吗?

不完全是。

那你为什么要出国?

因为国外研究环境好,做的研究有水平,blabla……...

不要胡说!

嗯,因为出国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出国环境好吗?有钱?能找到好工作吗?我想是的。

为什么要读博士?

因为不读博士是找不到好工作的。现在毕业有多难。没有博士学位不能出国。

我知道我为什么困惑。我不是为了好玩而实验,我是为了一口饭而实验。我对做实验缺乏热情,那是达尔文、哥伦布、舍勒烧白磷和尤斯图斯·冯·李比希炸屋顶的热情。我不仅做实验,还为期末GPA而学习。整个大学都是别人的任务。

我失去了我的梦想,我的价值观和我特立独行的生活态度。我活着是为了生存。我希望买一套房子,一辆好车,一份好工作。我想那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弥补我奋斗中所有的痛苦。

很多人就是屈服了。他们告诉我,这是成长,这是成熟。理想是年轻人谈的。踏踏实实做事,每天思考人生的意义,去实验室比几根柱子踏实。

我不想妥协,就退学了。我需要一段时间的纯粹思考,回忆自己的经历,思考自己的兴趣和理想,思考自己这辈子应该做什么,想明白之后再去奋斗。这一年对于整个人生来说其实很小。如果钉子钉在砖上,不如钉在别的地方,不如更用力地敲。说来也怪,人们花在思考人生道路和选择上的时间,并没有花在思考去超市买哪个牌子的方便面上的时间多。

我的第一个想法是,为什么我的路越走越窄?

教育。中国的教育。中国的应试教育。以及我轻率的服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我喜欢小规模生产和机械。我从小就在拆玩具,修车,做模型。一些学生喜欢画画,另一些喜欢打球等等。后来,我放弃了制作,因为我忙于学习,但我也可以帮助调试家电和电脑。喜欢画画的人成为黑板报群成员,但一周只能画一次。喜欢打球的成了班里的主力,但只能在课余时间练习。最后大家高考都很好,进了大学。现在忙着研究,考研或者实习。

我想即使我是刚中专毕业的汽车修理工,我也比现在清醒。至少我不用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去想自己为什么这么迷茫。每次看到油腻的齿轮和气缸,我就有一种冲动。虽然我只是个汽修工,但是我喜欢。我想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汽车修理工。我想设计一个不增加能耗的自动变速器或者一个按下按钮就能换挡的手动变速器。想申请专利,想办厂赚钱,想应聘公司工作。与其天天在实验室研究DNA,不如平凡的死去,这很重要但我不珍惜。大学不仅教人如何拿高分,如何做实验,如何拿到好的offer,如何出国,如何赚更多的钱。我们应该教会人们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如果你追求自己的理想,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即使你成为一名汽车修理工,你也会有大学教授一样的自信。

我觉得喜欢画画的本来可以办个画展,喜欢打球的可能进了国家队。可惜他们都要去读博士了。

对于有些人来说,理想并不重要,因为根本没有理想,也不知道拥有理想是什么感觉。还有的,有过的,知道为了理想活着是好的,但是理想没了,只好说“年轻的时候很幼稚”,然后强迫自己向现实妥协,相信生活永远是平淡的。最后,有人觉得活着太无聊了。我们吃了去死吧。

学历不好,但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那些书也迷惑不了我们。高考结束后,一定有人大喊:“我再也不属于任何人了!”但是多年的顺从和忍耐让我们放弃了反抗,妥协成了习惯。

再以对话为例:

你喜欢做实验吗?

我不喜欢它

那你喜欢什么?

(Blabla,好爱好)

那你为什么不做呢?

我正忙着做实验。

那你为什么不能不做实验呢?

你在开玩笑吗?你不做实验,你给我offer,你给我奖学金,你给我文章,你给我博士,你支持我!

你发现了吗?让人们屈服的最好办法不是绑个柱子烧死他们,而是在死前把反抗精神灌输给在场的人。让人屈服的方法,就是用多年的统一教育,把我们变成价值观、思想、目的都一样的人,做大学要求我们做的事。巨大的就业压力,让我们每天为生存担忧,不敢停顿和懈怠,甚至抽时间思考自己的理想都是奢求。让我们相信:我必须做好我正在做的事情,否则就不会有好的工作和成功。

想起一个买房的笑话,说一个劫匪抢劫了一堆人,让他们排队付钱,第一个付了100,第二个付了200,以此类推。于是大家排起了队,第一个人得意地说,你看,我出的钱比你少。最后大家都抢着交钱,连反抗都忘了。

还有一个故事。一头大象被一根细绳拴着,很容易挣脱,却做不到。因为小时候被铁链锁着,习惯了,觉得挣脱不了,就停止了尝试,虽然尝试起来那么容易,虽然前面是自由的。

我也忘了。忘了不读博士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养活自己。可能不容易,可能失败,但是有可能!而且我会比现在更幸福。

我忘记了多少事情?我们忘记了多少?被潜规则的演员遗忘了,说不定还能自己表演。收红包的医生忘了,不收红包也能治病救人。政府官员忘了,不随波逐流也能升职。我们总是在要求自己,强迫自己去适应周围的环境,从不认为自己可以不妥协,甚至改变环境。

在这一点上,我成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在这段时间里,我尝试着不盲从的改变,有的失败,有的奏效。很多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要容易得多,但是我们从来都不想去改变。韩寒说,在文化领域,最强大的审查不是广电总局,而是每个创作者的自我审查。最大的障碍不是社会,而是人心。

我想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社会这么乱,大家都那么疯狂的追求物质,理想在哪里?

从根本上说,我们活着就是为了幸福。我们所做的一切,比如学习,工作,赚钱,都是为了自己的幸福。我们努力学习赚钱。买房买车娶老婆不都是为了幸福吗?

但是什么是幸福呢?因为统一的教育,我们的价值观也统一了。过去的人可能觉得入党很幸福,为* * *资本主义奋斗很幸福。那个时代的人看起来很可笑。后来人们发现自己很可笑,发现信仰和理想都是空洞的,没有钱那么真实,所以现在的人都相信钱。人家以为我赚了钱,买了大房子,开了好车,穿了名牌就幸福了。甚至把这些当成理想,当成事业,当成终身追求。

得到这些后,如果你开心了,那就好。但是如果你不快乐呢?好的物质条件对有些人来说足够了,对另一些人来说还不够。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背负着沉重的压力,虽然物质条件丰富,但得到的却是空虚。对于这些人来说,钱不是理想,而是欲望。理想和欲望的区别在于,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是快乐的,充实的,觉得人生是有意义的。即使我没有达到我的理想,也没关系,因为我没有虚度人生,我为我的命运而奋斗。就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取代“* * *产品主义”是最完美的理想宣言。欲望带来的满足和快乐是短暂的,它不断膨胀,让人空虚,然后去追求,去满足。再次空虚,再次膨胀,再次追求,永无止境,如饮鸩止渴。很多贪官有了一辈子花不完的钱,却不断贪婪,包养情妇。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陌生的。我就想,如果我是贪官贪百万,我就不玩了,移民自乐。后来想想也不现实。欲望无法满足。如果你有一百万,你想要一千万。

还是因为我们缺乏理想。说得好听点,我们缺乏多元化的价值观。千千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工作岗位,但我们不是为了利益、梦想、命运而奋斗,只是为了金钱,只是为了成就感,只是为了被赞美、被尊重、被崇拜。高贵一点,只为不虚度一生,只为觉得自己有用,只为老了不后悔。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奋斗是痛苦的?因为斗争的初衷是错误的。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应该是理想。我们不需要到达目的地,不需要成功,这些都只是副产品。真正值得珍惜的是沿途的风景,是我们为理想奋斗的经历,是我们美好的回忆而不是未来。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无论成功与否,人们都是快乐的。大家都会说,不要太在意目的地,要在意沿途的风景。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有多少人愿意为一个毫无结果的事业而奋斗?具体来说,有多少人愿意把自己的五年时间投入到一个不能发表的有意义的话题上?很少,因为这五年最美好的青春不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是我生存、金钱、地位、名望、成就感的牺牲品。人生的理想状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并努力用它养活自己。但是我们却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拼命满足自己膨胀的欲望,本末倒置。

我们的生活成本真的有那么高吗?我们需要一套市区三室两厅的房子,一辆好车,年薪几十万。在我看来,有了理想和兴趣,我需要的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一个学习的地方,还有吃饭的钱和闲钱。不需要买房、买车、500多的衣服,住五星级酒店不出差,不抽烟不喝酒,不送礼。每天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不需要娱乐,休息,看地平线上的八卦帖子,浏览bbs,刷校园。海顿说,当他坐在一架旧古钢琴前时,他觉得世界上最富有的国王也不如他快乐。一方面,他的理想使他快乐并奋斗了一生,另一方面,他的理想也给他带来了舒适的物质生活条件。理想和物质不是对立的。

这次之后,我找到了答案。当然,我的理想刚刚形成,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检验,不断调整。我现在相信,只要你想,你就会有所收获。对于生命的意义这样的大问题,也许永远不会有一个终极的答案,但每一个小小的经历都会对生命产生积极的影响。

用这些想法来总结一下这半年吧。按照周围人的看法,我已经变得越来越与众不同,是一个另类。但我仍然坚持我的想法。

-我是分界线。

其实一开始我只是喜欢小孩子,想和他们一起玩。然后我想教他们。然后我学了很多东西教他们。然后因为学的东西,我又学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我也做了很多其他的东西,因为我想学那些东西。好像什么都做不了。

后来不教孩子了,没时间陪他们玩了,也忘了自己只是想陪他们玩。

后来呢?

后来,后来,我太过分了,就没有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