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习俗:藏族节日

藏族节日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并伴随着许多娱乐活动。* * *每个月都有节日,尤其是1和2月。它的主要节日有:

藏历新年除夕和新年夜

它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受到高度重视。藏历12月,人们开始为新年做一系列准备:将青稞种子浸泡在锅里,在藏历的第一天向佛寺供奉青稞苗,以求新的一年有个好收成和好运气;油炸食品,如用酥油和白面粉做的“Kasai ”;完成针线活,打扫房子的院子。在老城区和农村,人们还用石灰、白漆或糍粑粉在墙上画吉祥图案,还有人画蝎子辟邪。

藏历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吃“古屠”(即脸疙瘩)驱鬼。家庭主妇在制作“古图”时,要特意包一些东西,以考验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吃瓷的,是懒;如果你吃辣椒,你的嘴就像一把刀;吃肉,就是尊老爱幼;如果你吃牛粪,你经常会有好运。当场把吃的东西吐出来,经常引来笑声。吃了“古屠”后,举行驱魔仪式。人们将碗中剩下的“古图”倒入一个陶罐中,罐中装有面团制成的“鬼”。倒“顾图”的时候要说“剩下的给你”等话。然后,拿一块面团在手里,自己打来打去,说“辟邪”,然后把面团扔进土锅里。赶走身上的“鬼”再赶走屋里的“鬼”。这时,家里的男人用火点燃一根稻草,在房子周围和院子外面抽,一边抽一边喊“鬼出来了”,以此把“鬼”赶出家门。女主拿起陶罐,跟着火把,把“鬼”扔在十字路口,一家人要在后面放鞭炮。据说“鬼”之所以被扔在十字路口,是为了防止它找不到回原来房子的路。这一天,夜幕降临,城里到处都是鞭炮声,大街小巷都是手持火把的“驱魔人”,十字路口火光冲天。

在元旦的第一天早上,人们用“扎嘎”(现在由录音机播放)的声音来迎接藏历新年,在这种声音中,老人们祝好运。这一天,各家各户把青稞苗、“葛西”(榨油果)、“郭龙”(羊头)、“切马”(谷丰收桶)、各种糖果放在佛龛或柜子上,全家人穿上新衣服,坐在崭新的卡垫上,吃人参果、酥油、糖做成的“吉祥饭”。饭后,长辈们拿来粮桶,每人轮流抓几粒撒在天上,以示对神的祭祀,然后往嘴里塞一些。这时,长辈祝大家“Tashildler”,晚辈回“祝大家永远健康幸福”。

在这一天,家庭基本上闭门聚会,邻居不会互相拜访。第二年初二,亲戚朋友开始互相拜访,拜年,持续了半个月。

莫兰钦博节

即在藏历正月十五举行赵大法会。这次聚会是宗喀巴在* * * 1416年发起的祈祷会的延续。在昭传时期,三大寺和其他寺庙的喇嘛聚集在城内集体诵经,并举行“格思”学位考试。二月份还要开一个祈祷会,藏语叫“聪觉”。活动内容与赵传大法会类似,但规模较小,所以也叫“小招”。

元宵节

于藏历正月15在* * *举行。届时,喇嘛和各寺庙的人会用五颜六色的酥油塑成各种酥油雕塑,挂在大昭寺两侧事先搭建好的花架上。夜幕降临,灯笼点亮后,像星星一样落下。灯笼上绘有花卉、神仙、鸟兽等。看灯的人群整夜在灯下载歌载舞。

春播节

又称播种节、试种节,是给第一次学种地的小牛套上轭,试着种地。它在每年的第一个月的一个吉祥的日子举行。

春播节前三四天,家家户户都要酿青稞酒,给牲畜准备装饰品。春播节那天日出时,一个年过花甲的女人和几个老农穿上节日盛装,带着准备好的茶、酒、经幡、香炉到破农田里祭拜土地神和农神,然后回村。这时,村里所有的男女老少都穿上了他们最漂亮的衣服,领着农场的牲口来到准备耕种的耕地上。大家开心地分成几个摊位,喝茶喝酒。茶酒过后,几个人在耕田处烧香立旗,唱赞歌,祭神,为试耕做准备。一般来说,每家每户都带来一对牛,该户的主妇向天敬酒三次,并在牛的额头上抹上三块酥油,以示吉祥。新耕的第一犁由当年的妇女播下吉祥的种子,然后开始犁地。祭拜仪式结束后,会有跑步、摔跤等娱乐活动。

萨加达瓦节

藏历4月15是一个独特的节日——萨加达瓦节。“萨加达瓦”在藏语中是昴宿星月亮的意思(昴宿星是西藏占星术中的28颗星星之一)。在藏历中,昴宿星出现在四月,所以这个月被称为昴宿星月,即萨加达瓦。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开悟、圆寂都是在15年4月,所以这个月会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久而久之,这些活动将会整合成一个宏大的转折。

所谓祈祷,就是按照一定的路线走一圈,是祈祷的一种形式。转经路线有三条,一条是胶囊廓,绕大昭寺大雄宝殿,全是法轮,长约500米,是内环线。藏语“囊廓”即内环;二是八角街,环绕大昭寺一周,全长约1,000m,为中央环线,藏语“八纲”意为中央;第三条是林廓路,绕* * *老城一周,全长5000米左右。就是外环路,藏语叫“林阔”。

外环的意思。胶囊廓和八角街掉头的人流每天都是不断的,林口路是重要日子人们掉头的路线。萨加达瓦节上,森林轮廓的转折最为壮观。从萨加达瓦的第一天起,林廓路上就有成群结队的人经过子午。藏历十五,转折子午线达到顶点。从凌晨2点一直到晚上,人潮如潮,河水不断。

Shoton/Sho Dun节

在藏语中,“雪”是酸的意思,“顿”是盛宴的意思,“雪顿节”是吃酸奶的节日。

雪顿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之前,当时是一项纯粹的宗教活动。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为僧人建立了夏季住房制度,即夏季僧人只允许在室内学习,不允许外出。因为夏季是高原上各种生物最活跃的季节,以免被无意的捕杀。这一禁令将持续到藏历六月底七月初。解禁那天,和尚们出寺下山。除了享受世俗人给予的酸腐盛宴,他们还得找乐子。

17世纪中叶,清朝皇帝正式授予五世班禅和四世班禅的称号。根据V * * *“雪顿”活动的意愿,增加了罗布林卡藏戏表演的内容,并允许人们入园看戏。就这样,斯诺登节逐渐成为一年一度的群众节日。因为雪节的主要内容逐渐演变为藏戏表演,所以又叫藏戏节。

目前,雪顿节期间主要有哲蚌晒佛、藏戏表演、游览卡琳等活动。

沐浴节[在藏历7月上半月的7天内

藏语称为“嘎玛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的特殊节日。每年藏历7月6日至12日,为期7天,又称“沐浴周”。

相传很久以前青藏高原发生了一场罕见的瘟疫,大量人畜死亡。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派七个仙女从瑶池中取出七瓶仙水,倒进* * *里所有的河里。那天晚上,老百姓在梦里看到了一个面黄肌瘦,浑身伤痕累累的姑娘。她跳入清澈的河水中沐浴后,彻底病入膏肓,面容姣好。从此,每年夏末秋初,在“噶玛吉日”(金星)出现的七天里,城市、农村、牧区的男女老少纷纷出门到江、湖、河、溪,搭起帐篷,拉上窗帘,铺上席子,在水中嬉戏、游泳。女人也肆无忌惮地在水里洗澡。中午一家人在外面野餐,品尝醇香的青稞酒和香浓的酥油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享受这个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水果节

是藏族人民祝愿丰收的节日,持续1-3天,在秋收前的吉日举行。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藏语中,“王”是“田”的意思,“过”是“转身”的意思,“郭旺”是“把田变成垄”的意思。

相传吐蕃时期,农民向苯教首领请教如何保证粮食丰收。首领让农民们围着田地转圈,拿着香炉和经幡的人做向导,然后首领带路,后面跟着拿着青稞穗或麦穗的村民。在田里绕了几圈后,他们把各种各样的谷穗放在粮仓和神龛里,以求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

水果节上,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或手持青稞穗,或手持经书,举着彩旗,举着绑着青稞穗和麦穗做成的白色哈达的丰收塔,敲锣打鼓,唱着颂歌,围着田地转圈。之后在河坝的森林里,我们喝着酥油茶,喝着青稞酒,载歌载舞,祝愿丰收。现在一些地方仍然举行赛马、射箭、体育和藏戏表演。节日一过,紧张的秋收就要开始了。那曲赛马会

在民间流传下来的所有藏族节日中,赛马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在征战频繁的古代,通过赛马和比赛的方式来选拔领袖并不少见。生活在高原特殊自然环境中的人,没有马是动不了的,没有马是无法进行艰苦战斗的。因此,藏族人民在原始的日常生活中培养了对马的强烈感情,即对马神圣化、神化,认为马可以决定部落的命运和首领。基于对马的强烈信仰,藏区形成了许多赛马节,其中以那首最大。那曲赛马节,藏语叫“达贫”,是藏北草原上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公历八月一日举行,为期五至十五天。8月的藏北,天气晴朗,天空湛蓝,万里和山野长满了花草。节日前几天,来自藏北各地的牧民身着华丽的节日盛装,带着青稞酒、酸米汤等各种食物,以及图案精美的帐篷、席子,从四面八方骑着马来到赛场。节日期间,赛马场上彩旗飘扬。比赛开始时,骑手们牵着马进入赛场,绕场一周,然后牵着马到指定地点。当他们到达起点时,骑手们骑上马,准备出发。当命令响起时,他们抽打马匹,向终点线飞奔。这一传统节日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除赛马、射箭、马术表演等传统项目外,还增加了举重、拔河、唱《格萨尔》等活动,还举办了大型物资交流会。

江孜达玛节

江孜达玛节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说在萨加尔王朝时期,江孜国王帕巴·桑布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帕巴桑布死后,他的弟子们每年都要献祭来纪念他,但都被战争打断了。公元1416年,帕巴桑布之子贡桑·约帕继位江孜王后,恢复祭祀。今年藏历4月10日至4月27日,贡桑约帕念经祭祖,进行娱乐活动,主要有示佛跳神、摔跤挑担等宗教活动。到扎西饶丹被任命为江孜王时,即公元1447年,还增加了骑射、藏戏、歌舞等娱乐活动。江孜达玛节一直延续到今天。

日喀则新年

日喀则新年正式开始于藏历65438年2月29日。这一天会举行“古查”活动,即彻底清扫室内外、厨房、庭院、院落,晚上还会举行驱邪送鬼的仪式。

大年初一,东方刚一发白,家里的媳妇或者大女儿就起来烧酒。当公鸡第一次啼叫时,它向全家人祝酒。喝了一两碗酒,说“现在不喝了”,就罚三碗。喝不下去,剩下的酒就倒在你头上。鸡鸣三声,人取“切马”“糍粑”得“四新”,即他人牛粪出牛粪新,夏耕土新,水源水新,狗窝粪新。服用“四创新”时,要在上述四个地方撒一些年糕粉。天一亮,人们就穿上新衣服去附近的山上祭拜山神,祈求来年丰收。

新年持续多少天取决于当地的风俗和条件,没有固定的时间限制。在年底的晚上,一些家庭会举行“新年宴会”,尽可能地召集家人、邻居、亲戚、朋友和能歌善舞的男女,摆上藏式“切玛”、糍粑粉和粮食酒,以示庆祝。宴会结束后,大家撒了一点“竹车马”的年糕粉,大声祈祷:“吉吉啰嗦,愿善神得胜!”

当雄赛马会

当雄赛马会每年藏历7月10开始,为期三天。藏语叫“念起仁来”,意思是请喇嘛念经。马会本来是庆祝丰收,开展农畜产品交流,进行文化娱乐的活动。后来又渗透了宗教色彩。当雄赛马的活动丰富多彩,有赛马、射箭、歌舞表演等。

林芝工布节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支外军入侵* * *,当地百姓无力抵抗,只好向全国各地求援。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工人农民组成了一支爱国军队来支援他们。当他们踏上征途时,已是九月,战士们后悔不能喝青稞酒过年,吃不上年夜饭,烤不上松木火过年。工部人民把藏历年提前到10月1日。为了纪念那些年英勇入伍的战士,每年的十月一日,工农祭出三祭,为战士守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十月一日庆祝工农年的习俗。

与藏历新年相比,工布年具有浓郁的森林特色。主要活动有驱鬼、请狗吃饭、吃“结大”、挑水、祭祀丰收女神等。

卡琳节

热爱户外生活的藏族人,在夏天从河边进入卡琳,这被称为“玩卡琳”或“卡琳节”。卡琳节的活动非常丰富。总的来说,离不开两个主题:拜神和娱乐。每当节日来临,身着盛装的人们就会从城市涌向郊区的卡琳。汽车、骡马、自行车、摩托车载着人,载着桌椅板凳,载着食物和饮具,在大街小巷熙熙攘攘。有的在林卡里搭起帐篷,大多是白色的,绣着蓝色的吉祥图案,简单美观;还有的用五颜六色的帐篷围出一个小环境。在帐篷或帐篷里,人们支起炉灶,摆好桌椅,铺上席子,摆上各种小吃、菜肴和饮料,并唱歌、跳舞、打藏牌、掷骰子、讲故事、玩游戏、请客宴饮、纵酒狂欢,有时还观看电影、文艺节目和藏戏,进行传统体育、射箭和竞技比赛。近年来,林卡里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电视机、录像机、卡拉ok和电子游戏也搬进了帐篷,传统文化和现代娱乐在这里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