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课堂听力?
梅子
学会倾听是语文新课程标准赋予语文教育的全新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回应的能力,让学生具备文明和谐人际交往的素养。”此外,对每个学习阶段听力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在这里,“听”被列为口语交际三大能力之一,排在“表达”之前,位列三大能力之首,可见语文新课程对学生听力能力的高度重视和充分强调。
学会倾听是现代学生进入“高度社会化”社会,以文明的方式与人交往的有效前提和保证。人际交往是人与人在特定情境下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传递和接收,具有鲜明的互动性和交流性。有些同学认为沟通就是“听我说”。其实不是会说话的人,而是会听的人。一般来说,一个优秀的沟通者,在整个沟通过程中,通常不会花超过自己三分之一的时间,会花三分之二的时间积极听取对方的意见和看法。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吸收更多的信息,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思考和调整,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一个人人际交往的失败,往往不是因为他说错了什么或者应该说什么,而是因为他听得太少或者根本不想听。倾听是理解、尊重、接纳,是心与心的贴近,是感情的对流,是思维的交锋;听力是一个人心理素养、交际智慧和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俗话说,“浪漫的谈话不健康,但沉默是好的。”一个真正善于沟通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睿智的倾听者。
学会倾听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日本学者佐藤说:“倾听是使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学习好的学生往往是听力好的孩子。”很显然,他把听看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所以他进一步指出“在课堂交际中,听远比说重要”,因为“只有培养了听的能力,课堂言语表达才能变得丰富”。美国汉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丹尼斯也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部分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听力来进行的,而中国老师应该教给学生的第一个学习技能就是课堂听力。”他这里说的“课堂听”不仅仅是“我叫你听”和“我叫你记”,而是听和理解的融合,包括欣赏性思维、主动理解和批判性接受。在学习中,只有学会倾听,学生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相互激活,相互学习,在课堂上保持有效的交流和旺盛的生命力;学生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经验。
但遗憾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弱化了听力的内涵,忽视了学生听力意识和听力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因为强调“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我,张扬个性,许多语文教师致力于营造轻松、安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展示自我风采。因此,语文课堂前所未有的“热闹”背后,潜藏着学生“孤独”感的暗流,学生不愿听、不会听的现象随时可见。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室里都是叽叽喳喳,有的小组各执一词,谁也听不清楚谁在说什么,那么我该如何兼顾别人的发言对我的启发和帮助呢?有的小组里,一两个尖子生唱独角戏,弱势生则心不在焉地做着自己的事;当一些群体意见不一致时,他们不会求同存异,而是坚持己见,“互相推诿”。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一个学生赢得了发言的机会,其他一些学生叹了口气,相当失落;有的不在听,继续顽强地握着小手,等待机会抢下一个发言;不甘示弱,有的继续在下面小声说自己的看法;一旦说话的学生出现问题,有些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打断说话者的思路,甚至发出嘲笑和嘘声。你没看到,一个学生答完,老师接着问“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哪位同学有什么要补充的?“继续答题的同学,要么答非所问,只是按照原来的思路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简单地重复刚才发言人的观点.....所有这些,不一而足。有表达而不听的对话是失败的,有表达而不听的学习是低效的。在课堂学习中,没有积极的倾听,就没有信息的交流和分享;没有主动听讲,就没有思想交锋和情感对流,就没有高质量的课堂互动;没有主动倾听,思维难以延伸和拓展,探究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没有积极的倾听,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就难以形成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重视学生听力意识和听力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听力意识和听力能力:
1.强化听的意识,让学生用心听。
首先,学生要通过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参加各种生动的案例学习和活动,充分认识到学会倾听在学习、交流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其次,在教学中,不仅强调学生的“说”,也强调学生的“听”。教师讲,小组讨论,学生讲,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注意强调学生听,明确听的内容和目标,提出听的具体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反馈听的效果,逐步培养学生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最后,建立课堂表达和倾听的规则,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的发言,等别人发言完了再举手发言。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听力意识,让学生用心听讲。
2.优化听课态度,让学生文明听课。
倾听是一种姿态,与人为善,心平气和,心胸开阔;倾听是一种修炼,是智者的宁静,就像郁郁葱葱的秋天,在寂静中收获深刻的思想。当我们面对一个急于抢在对方说完之前把话抢过来的人,一个急于在别人听不清楚之前发表个人意见的人,一个眼神涣散,手还时不时摆弄这个那个的人,我们不仅认为他不会听,还认为他缺乏修养。因此,教会学生倾听的礼仪,优化学生的倾听态度,让他们学会文明地倾听,就显得尤为重要。①专注。倾听对方,谦虚,与对方保持适当的眼神交流,不做无关的动作。②要有耐心。不要随便打断或打断对方,以保证对方思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在对方表达完整之前,不要下判断。③要有合作。善于通过有声语言、肢体语言或其他方式给予必要的信息反馈,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比如点头表示赞同,微笑表示对对方话题感兴趣,用“grace”、“oh”、“yes”或者适当的重复来表示自己确实在听,鼓励对方说下去。
3、培养倾听能力,让学生善于倾听。
听力是一种能力,是人对口语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它不仅指“听”(听的能力),还包含复杂的心理活动。听者在听的同时接受信息,同时要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加工,完成其意义和情感体验的建构。一个倾听能力强的人,不仅能准确地把握说话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还能从他的情绪、姿势、动作中推断出隐含的信息,从而敏锐地捕捉到说话人的真实意图,从容跟进,将话题引向深度;一个倾听能力强的人,一定要边听边思考,边听边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向,才能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和主动共享。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训练学生准确复述或接力演讲者的主要内容,总结演讲者的基本观点,合理欣赏和评价其他学生的演讲,合理延伸和扩展其他学生的演讲,从而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听力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思考、表达,进而学会学习!
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诚然,这是对演讲者渊博知识的一种恭维,但也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倾听的价值。一个缺乏倾听意识和倾听能力的人,绝对不可能有“赢十年学”的惊喜!希望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重视学生的听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听力中学会倾听,提升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本文发表于《教师》2007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