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精神疾病
孩子沉迷 游戏 无法自拔,绝不仅仅是自控力差的问题,而是一种精神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9年 , 正式将 游戏 成瘾列为“精神疾病”。
心理学认为,所有成瘾行为,就是成瘾性疾病,可分为“物质成瘾”和“非物质成瘾”。
其中,非物质成瘾又称之为“行为成瘾”,而 游戏 成瘾就被归为这一类。
从心理学来看, 15~20岁是最容易出现 游戏 成瘾的年龄段。
《国际疾病分类》(ICD-11)测试版提出了 3条诊断标准: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喜欢玩 游戏 并不代表就是“ 游戏 成瘾”!
实际上大多数孩子仅仅是喜欢而已。
判断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一个重要的指标, 是看是否影响正常 社会 功能。
例如:一旦被动离开 游戏 ,就会出现 烦躁、易怒、心慌气短、寝食难安等情绪反应 ,甚至无法正常上学、工作,严重影响作息等等。
游戏 成瘾在程度上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更严重一些,确诊 游戏 障碍也往往需要 相关症状持续至少12个月。
如果担心孩子存在“ 游戏 成瘾”的问题,可以找专业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
有位妈妈咨询,自己14岁的儿子早晚不离手机,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玩 游戏 ,连刷牙洗脸都要把手机带到卫生间,每天上学也是强拉硬拽。
我问:家里人玩 游戏 吗?
她说:玩,我老公也爱玩 游戏 。但我们是大人,他是小孩儿,这不一样。
我问:你们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多吗?知道孩子在学校发生什么事,心情怎么样吗?
她说:很少交流,一般吃完饭就自己玩自己的手机。
我问:节假日有带孩子一起出游过吗?
她说:小时候有过几次,后来就没了。
孩子为什么会沉迷 游戏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孩子“ 游戏 成瘾”往往预示着 亲子关系出现问题,以及性格的缺陷。
孩子在现实世界生活得不开心, 无法从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价值感,于是只能在 游戏 中寻找乐趣和价值感。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
所谓的网游成瘾可能并不真正存在,长时间玩网游的人可能只想 暂时逃避现实生活中的不愉快。
越逃避现实,成瘾程度越高。
家长尚且沉迷手机无法自拔,又如何要求一个心智未熟的孩子,具备那么强大的自控力?
所以,家长首先要管好自己的手——不玩手机。
遇到工作上有急事需要处理,也最好跟孩子说清楚,自己用手机在干嘛,形成榜样的作用。
父母要学会分担和排解孩子的情绪,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
家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是孩子摆脱 游戏 和网络成瘾的最有力的方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