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农村三部曲指的是什么
《春蚕》《秋收》《残冬》。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中国现代作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矛盾农村三部曲具体如下:
《春蚕》是现代作家茅盾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初载于1932年11月《现代》第二卷第一期。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的江南农村为背景,描写了老通宝一家一村为夺取蚕事丰收而竭尽心力和财力地奋斗,结果丰收而欠债,由此揭露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资本家以及地主高利贷者重重压榨农民的罪恶,反映了旧中国的社会面貌。
《秋收》是以三十年代乌镇农村的生活情状为题材的小说,作者:茅盾,2008年4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残冬》,小说,发表于1933年2月《东方杂志》第30卷第4号刊物,是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