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案:美术教学需要注意什么?
一、美术课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教材的地位、内容和作用;二是教学目标;三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教材的地位、内容和作用这一部分要明确三个方面,一是教材的地位,二是教材的内容,三是教材的作用。(1)教材的定位是指出讲课内容是哪个版本,哪个时期,哪个单元。(2)教材内容主要阐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3)教材的作用主要阐述通过课程学习可以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或者对后续学习的影响,与其他单元或课题甚至其他学科的联系等等。(二)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美术教学目标应该是三维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表达过程中,三维教学目标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相互结合的。(3)根据教材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例1色彩心理学色彩心理学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第三章的一部分。本章包括造型、光影、色彩、空间、肌理五个部分。我选择色彩部分展开它,成为这节课的内容。这节课首先复习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色彩心理的作用,感受色彩心理与生活的联系。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既加强了课堂上的互动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陶冶学生的艺术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关于色彩的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颜色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的兴趣,用审美的心去感受生活。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联想。(2)教学难点:色彩的心理效应。例2“飞”和“飞”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鉴赏和评论领域。主要内容是向学生介绍壁画艺术的祖国——天妃。向学生展示敦煌莫高窟,飞天最多的佛教石窟,分析莫高窟飞天的演变发展。探索飞行之美,以及古代劳动人民如何用流畅的线条来表现他们的飞行姿态。这些飞行的形状优美多变,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能够欣赏和表现飞翔的形象,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表现方法,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能力,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1.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飞行艺术,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在收集素材、讨论、分析、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基本的艺术素养和学习能力。(3)道德情感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的优秀艺术传统。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飞翔的艺术特征,掌握飞翔的基本创作技法,尝试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翔作品,表现飞翔的气势。(2)教学难点: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件飞翔的作品,表现飞翔的气势。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全面客观地阐述学生现有的学业情况和方法,为优化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总的来说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已有知识和经验: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讲出来,讲清楚如何运用,有利于实现学生从“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移,解决教师“怎么教”的问题。2.学习方法与技巧:即讲学生从已有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转变的入口或途径,讲学习新知识时应重点掌握的方法,有助于解决“怎么学”的问题。3.人格发展与群体提升:需要对班级的班风、学风、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等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对班级中特殊个体(如后进生、特长生)的人格特征进行单独分析,以便从整体上把握班级群体和个体的实际发展水平,解决“资格+特长”的问题。小学: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美术感兴趣,对学习教材兴趣浓厚。小学生的思维一般还处于“具体操作阶段”,基本掌握了空间关系和分类的能力,但仍不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思维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遵循“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以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根据本课程的性质,我将采用启发式引导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模型图等直观教具,采用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和练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日记的结构特点,学会入学之初,学生会不适应学校生活。所以为了帮助孩子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均衡过渡,在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做好小学学习生活的基础准备。应注重审美启蒙教育,注重培养美术学习兴趣,注重美术学习习惯的初步形成。在知识技能方面,一年级儿童有一定的生活感,能认识一些简单的事物和形状,但其思维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所以教学需要实物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言语上,可以大胆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用提问和启发来培养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友谊”精神。另外,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贪玩活泼,天真自由。如何恰当地将它们转移到美术课堂学习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专心学习,活泼快乐地学习,积极有效地学习,发现每一个孩子宝贵的个性和创造力,首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和交流,需要学生明确好的美术学习行为规范,从而知道如何有序有效地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小学二年级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天真,思想道德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还不够成熟。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对学校和班级的纪律和规定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础绘画知识和技巧,但在绘画和动手的过程中仍然缺乏大胆的想象和创造。小学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极高,动手创作能力较一、二年级明显增强。平时很多同学爱画画,却被右脑模型强烈干扰。因此,教师要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绘画方法指导,让他们在接触初步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综合运用各种材料的能力,其中运用绘画材料的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达平面形象,大胆发挥想象力。作品内容丰富,充满生活情趣。因为对三维建模的感知起步较晚,所以还是有点欠缺,尤其是对物体的空间理解。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造型、色彩、肌理等艺术语言,学会了使用各种绘画工具。他们也能体验不同表现手法的效果,懂得看、画、做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但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五年级小学生美术知识掌握扎实。大多数学生学会了欣赏中外艺术精品、建筑艺术、民间年画、传统图案、木雕和中外面具艺术;前四年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在水性颜料、毛笔、宣纸上进行了各种尝试,开展了有趣的造型活动,进行了简单的创作;学习了原色、中间色、冷暖色的基础知识,体验了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应用,初步学会了铅笔浅色的画法;通过绘画、拼贴、积累、组合的方法,我可以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结合所学的各种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和应用设计,用各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围绕某个主题描述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按照自己的想法反映身边的事情,表达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以日记绘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感受;能进行初步的素描练习,能表现出人物或物体的一般特征,能用各种易加工的雕刻成型材料做出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形状。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普遍提高,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多数学生对艺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到了小学六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心的不断发展,学生对美术的要求也不同了,相比二、三年级,六年级的学习兴趣明显下降。他们追求更现实、更真实的东西,像现在流行的“动漫”,大量抄袭。绘画技巧开始成熟,线条非常流畅,但画风平淡,表达欲下降,缺乏童趣。初中:随着孩子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思维从具体形象逐渐发展到抽象思维,直观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的组织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总结和归纳的方法进行教学。而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不同,个体差异显著。我们可以通过实例运用欣赏、启发、归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初一、高一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绘画方面的基本技能,也具备了艺术方面的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但基础仍然较差,缺乏自律和自控能力。初中生思维活跃,喜欢参加一些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地为每节课、每个单元设置有趣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情感导入,以兴趣启迪智慧,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交流与互动。七年级学生对艺术学习更有热情和兴趣。特别是对于漫画,大部分同学都爱看,爱画,这是一个有利的条件。而学生的建模能力较弱,对漫画内容的处理分辨率较差,对漫画的本质特征认识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教学与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看漫画——说漫画——画漫画”的教学过程,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漫画艺术的欣赏能力,激发艺术想象力和创作潜能。初二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较高,有一定的基础知识,部分学生美术特长有所发展。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压力,大部分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有所减弱。但因为学习紧张,他们也希望通过美术课来调节压力。高中: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高度发展。高中生的学习很紧张。学生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主见。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对这部分感兴趣,有些对那部分感兴趣。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说做就做”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表演”课很少出现,偶尔的“故事会”更不能用。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而是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兴趣来进行。美术课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由老师决定的。第三,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基本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和目标导向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内容适当采用。美术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示范法、情境导入法、欣赏评价法、试讲法、分层教学法、实践法、自评互评法、四步教学法(读、议、练、评)等。在说话的过程中,要以几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四、教学过程新课改将美术课程分为“综合、探索”、“欣赏、评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各门课程的教学程序略有不同。综合探索:艺术在人类生产生活领域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如何将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美术课程标准中“综合与探究”的学习领域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设置的。分为三个层次:(1)整合艺术的所有学习领域;②艺术与其他学科融合;③艺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综合探索课程通过综合艺术教学活动,引入其他学科知识,将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融合,既保持了艺术学科本身的特色,又增加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欣赏与评论:“欣赏与评论”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艺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论,逐步形成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学习领域,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作为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较差,甚至是空白,很多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基础知识一无所知。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只停留在“很美”、“很好”上,教师应根据鉴赏课的特点和现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行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艺术鉴赏活动,培养学生对鉴赏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直观感受自然和艺术作品的形状和色彩,鼓励学生用简短的文字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设计与应用:“设计与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和制作,传递和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和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要求“设计与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四个目标。一是理解“学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生产活动,提高动手能力;三、理解艺术形式的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体及其周围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欲望;第四,养成提前预期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执着的工作态度。设计应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阵地。但是,如果教师过分强调课堂结构,采用浅显的介绍——教师的示范——学生的制作——教师对作品的评价的固定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只会按照教师的示范去做,这就抑制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造型表达:“造型表达”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的一个学习领域。造型和表演是艺术创作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演的基础,表演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来实现的。在“造型与表演”教学过程中,既要以传授简单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又要贴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艺术学习的实际水平,引导学生积极寻找和尝试不同的素材,探索各种造型方法,既要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在“造型与表演”活动中参与和探索的过程。(1)综合探究课程教学大纲1、导入(明确教学任务)2、讲授新课程(1)知识学习(2)探究方法(3)创新设计(4)改进(3)欣赏与评价(2)欣赏与点评课程教学大纲1、组织检查2、导入:利用。3.讲授新课(1)设置问题,带领学生欣赏。(2)讲解本课程的重难点。(3)分组讨论:欣赏和比较相关作品。(4)总结本课程的重难点。(3)设计应用课程教学方案,教学准备(1)教具。(2)学习工具。(2)进口。(2)欣赏和讨论名家作品的异同,了解题材和选材的关系,思考还有哪些制作方法可以采用。3.讲授新课(1)讲解与示范:重点与难点(2)学生分组设计制作:讲解注意事项(3)作品展示与评价:自评、互评、老师点评(4)讨论:主题与构思的关系(4)总结(1)重点与难点(2)教学建议(4)建模。新课导入——鉴赏探究(1)实物、图片、典故等。(2)真实场景(3)讲授新课——学生创造(1)学生描述特点(2)教师讲解(3)学生临摹或制作:教师指导(4)作品展示与评价:自评、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