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峰的个性特点
海峰先生对待书画创作是极具艺术气息并且浪漫的人,但他对待生活却非常严肃而又有责任感。他与90岁的老母朝夕相伴、嘘寒问暖,老母亲经常静静地注视着儿子作画,儿子每次在创作完毕时总为母亲端上一杯热茶,母亲爱在心里,儿子的爱在画里,他将中国传统的孝道一边演绎一边创作,所以海峰先生创作的许多国色牡丹画幅都闪烁着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光辉。海峰先生的妻子文化不多,且身体多病,海峰对妻子相敬如宾、相濡以沫,每次外出活动,都要请示汇报,如果在外赚了稿费,总是一分不少的交给夫人。在几十年的生活当中他从来没有指着老婆鼻子说过高声话,这在浮躁的艺术圈子显得多么难能可贵?他对待孩子既有慈爱又有教导,如今他的儿子张涛不仅在单位上事业有成,而且子承父业,在书法创作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屡次在全国获大奖,并担任山东省青年书协副主席。
海峰先生通过自己的修养营建了一个和谐的家庭,他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也有非同寻常的经历。海峰先生是一全能型画家。早期在山东艺专(现山东艺术学院)学的是油画,能作花鸟,亦能为山水,为何独独在群芳谱中钟情于牡丹且赖以成名呢?
首先,得益于他对牡丹文化蕴含的深刻理解。如果在赏牡丹、画牡丹中只注意其雍容华贵、热闹红火,下笔时就难免沾染“甜、俗”习气。在海峰先生的眼中,牡丹是花中的王者,是人格化的伟丈夫,是儒家倡导的君子之风的最好载体。所以,他的画室名之为“天香斋”,他题画时经常用的诗句是:“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李正封),“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皮日休),“开日绮霞应失色,落时青帝合伤神”(唐彦谦),“牡丹令人豪”(张潮)。这是海峰先生胸中的牡丹、梦中的牡丹、理想国中的牡丹。因之,其笔下的牡丹是具有人性的牡丹一一王者之气、君子之风,更是具有神性的牡丹一一花之精灵、花之魂魄。
其次,得益于他对牡丹画技法的成功探索。潘天寿先生说:“色易艳丽,不易古雅,墨易古雅,不易流俗,以墨配色,是以济用色之难。”如何在花乌画特别是牡丹画中做到:艳丽而不失古雅,古雅中蕴含艳丽,海峰先生历经数十年的探索,悟到了其中真髓。他以笔墨为骨,以色彩为衣,将丰富的笔法和水、墨、色的巧妙运用,融合浑化、无迹无象、浑然天成地统一于尺幅之中,形成既古雅、浑厚,又艳丽、明亮的清新风格。六十岁以后,海峰先生已不满足于已有成就,也改变了过去下笔如风的习惯,集中精力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对中国花鸟画进行思考、进行探究。(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