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的过程与总结
实验目的:探索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设备:一个杠杆(含支架)和一个钩码盒。
实验设计:
等臂平衡条件的研究:
提问:
在左边的第一个盒子里挂两个校验码,在右边的第一个盒子里挂几个。
左边第二个盒子里有三个钩子代码,右边的三个钩子代码在哪里?
……
实验步骤和过程:
……
杠杆尺平衡实验数据记录表
左边和右边
网格号钩码号网格号钩码号
1 2
2 3
……
实验结论:
不等臂平衡条件的研究:
实验条件:
将两个钩子代码挂在左边的第三个格子上,你能找到多少种方法来平衡它们?
实验步骤和过程:
.....杠杆尺天平实验数据记录表
左边和右边
网格号钩码号网格号钩码号
2 2
2 2
2 2
2 2
2 2
实验结论:
不等臂平衡条件研究:Step 1。调节杆两端的B。
,平衡木。第二步。用细铁丝在杠杆的左右两端依次挂上不同编号的钩码(假设左边重物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边钩码重力产生的拉力为动力F1),先固定F1的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阻力F2,再移动阻力作用点,即改变阻力臂l 2的大小,直到杠杆平衡。记录此时功率F1、功率臂l1、电阻F2和电阻臂l 2的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第三步:固定F1的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即改变阻力臂l 2的大小,直到杠杆平衡,记录此时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值,填入实验记录表。第四步。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和阻力F2的大小不变,然后改变阻力F2的作用点,直到杠杆重新平衡,记录此时动力F1的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填入实验数据记录表。第五步。改变动力臂l1的大小,保持动力F1和阻力F2不变,移动阻力作用点直到杠杆重新平衡,记录此时动力臂l1和阻力臂l 2的值,填入实验数据表。第六步。安排实验设备。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动力F1 (N)动力臂l1。
(厘米)动力×动力臂
(N?m)电阻F2
(n)阻力臂l2
(厘米)电阻×电阻臂
(N?m)
1 10 C 2 5 0.1分析论证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查询的结论是:D. (1)依次完成上述查询报告中A、B、C、D四个对应部分的内容:(1分每格)
a;
b;
c;
d;(2)在上面的探究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保持杠杆处于水平位置?
。(3)在询问报告中,该生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是否存在缺陷,如何改进?
1)A、B、C B、螺母
c,0.1 D,功率×功率臂=电阻×电阻臂。(2)方便测量杠杆上的力臂(读力臂)。(3)记录的数据只有一组,要测量记录多组数据。
(自己想)
关于托里切利实验
1,实验原理:P=ρgh
2.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3.对管道的长度有什么要求?超过760毫米
4.为什么水银柱被倒过来放掉后会下降?p大气PHg
5.跌落后,管内水银柱以上是什么?真空
760mm是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而不是管内水银柱的长度。
(1)玻璃管稍微倾斜对实验有影响吗?不,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保持不变。
(2)是否一直倾斜?
水银逐渐充满整个管道。
当管道高度小于760mm时,实验结果会受到影响。
7.用粗管或形状不规则的管子做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没有变化。结果只取决于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管的形状无关。
8.实验中,玻璃管向上提或向下压2cm(管口始终在液面下)。实验结果如何?
没有变化。
9.玻璃管顶部不小心破了会怎么样?像喷泉一样?
所有的汞都返回到汞罐中。
10,如果管道长度只有600mm,实验结果是什么?
(1)水银是否充满整个管道?充满/充满/充满
(2)管道顶部是否承受强大压力?多大了?/多大?受体,P管=P大气-P水银
(3)顶部换成橡胶膜会怎么样?李湘坳
11.实验中不小心混入了空气。实验结果如何?水银柱上方的气压是多少?
变小。上面的空气将水银柱向下压。
P空气=P大气-P水银。
12.做实验时,倾斜玻璃管。不管怎么倾斜,管里的水银始终灌不进去。这是什么意思?
空气混合在管子里。
13.如果我们在高山上做这个实验,结果会怎样?760毫米汞柱
14.实验换水怎么样?水柱有多高?水柱≈10m
如何使用余额1?把它放在水平的地方。漫游代码应该为零。2.调节平衡螺母(天平两端的螺母)并调节零点,直到指针与中心刻度线对齐。3.将称重的物体放在左侧托盘上,砝码放在右侧托盘上。根据被称物体的特性,将其放在玻璃器皿或干净的纸上,事先称好玻璃器皿或纸的质量在同一天的水平上,再称出被称物质。4.从被称物体的估计最大值开始增加重量,并逐渐减少。托盘天平只能校准到0.1g。加减砝码,移动标尺上的游走码,直到指针再次与中心刻度线对齐。5.不应该在天平上称量过冷和过热的物体。称重前应置于干燥器中至室温。6.物体质量=重量+游荡码7。砝码必须用镊子取,取出的砝码要放在砝码盒内。称重后,流浪码要移回零。8.称量干燥固体药物时,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在纸上称量药物。9.易潮解的药物必须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如小烧杯和表面皿)。10.如果砝码生锈,测量结果小;如果砝码磨损,测量结果过大。注意:1。预先将行程码移动到刻度线0,调节平衡螺母使平衡左右平衡。2.把重量放在右边,物体放在左边。3.重量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夹。使用天空时不能用手移动代码。4.不应该在天平上称量过冷和过热的物体。称重前应置于干燥器中至室温。5.加重量要从大到小,这样可以节省时间。6.称重期间不要再次触摸平衡螺母。
2011物理复习实验探究系列训练——探究液体内压规律
提出问题
说个猜测:
实验方法:对照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是总和。
为了探究液体产生的压力与深度的关系,在弹簧秤下悬挂一个圆柱体,容器中盛有一些液体。
取得的证据显示,圆柱体的横截面积为1×10-4m 3,圆柱体的重量为0.6牛顿。当圆柱体缓慢浸入人体液体中时(圆柱体始终垂直不浸入),记下圆柱体下表面的深度h和弹簧秤对应的指针f,求得对应圆柱体下表面的压力P(身体对圆柱体下表面产生的压力也是P)。获得的数据如下:
实验序列号1 2 3 4 5
深度h/ m 0.1 0.2 0.3 0.4 0.5
弹簧秤的指示f/N 0.48 0.36 0.24 0.1.20
下表面产生的压力P/Pa 1.2×103 2.4×103 3.6×103 4.8×103。
根据上述数据得出结论,液体产生的压力与深度的定量关系为
▲
讨论交流(1)根据第五个实验得到的数据,发现圆柱体对下表面液体产生的压力为
▲ pa。
(2)当弹簧秤的指针为0.3 N时,圆柱体的浮力为▲ N..
2用压力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力。
压力由U形管左右管中的液位高度差来感应。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力越大。
b .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同一深度,将压力表的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
得出的结论是
注:勘探过程中应选择两种不同密度的液体。
探究液体压力和液体深度的关系。要控制同样的密度,把压力表的金属盒放在同一液体的不同深度。
结论是:
d .保持压力表金属盒的中心低于水面3厘米,使橡胶膜朝上、朝下和向任何一侧。
结论:
将金属箱移动到水下6厘米和9厘米处,观察U形管内液柱的变化,得出结论:
e总结液体压力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力;液体在各个方向都有压力。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力相等,液体的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液体的压力也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3.如图24所示。将覆盖有橡胶薄膜的容器浸入水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大约
液体内部的压力可以归纳如下:(写两个)
(1)_______
(2)_______
液体在各个方向都有压力。液体中的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c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力相等。
图11是老师演示液体内压的六张图。除了图②中的盐水,其他杯子都装满了水。请仔细看这六张图回答:(1)对比两张图, 我们可以得出,液体的内压与_ _ _ _ _ _ _ _ _ _有关(2) 对比⑤ ⑤两张图,可以得出液体的内压也与液体的_ _ _ _ _ _有关;
(3)通过比较这三幅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下表是小明用图17所示实验装置探索液体压强规律时测得的部分数据。
(1)一组实验数据错误,其实验序号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综合分析以上实验数据,液体压力的规律可以归纳为: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5.小明做“研究液体压强”实验时得到几组数据如下:?
序号液体深度/cm橡胶膜方向压力Keiso液面高度差/cm
1水5以上4.9
2水5降4.9
3水5面向侧面4.9
4水10面向侧面9.7
5水15面向侧面14.6
6酒精15面向侧面11.8
马德堡半球
(对应教材P56——P57)
教学目标:
了解大气压的存在。
知道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了解生活中的大气压现象。
通过模拟实验感受大气压力。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感受大气压力。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大气压现象。
教学准备:2个吸盘,马德雷堡半球的资料,2块玻璃,小玻璃,罐子,鸡蛋,塑料片,brainpop视频。
教学过程:
目标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计时间复习学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空中力量,玩了一些与空中力量有关的小游戏。谁能告诉你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空中力量有关?电风扇、风力发电机、飞机、气动千斤顶、风力...(可以用气球吹大后放飞,飞出去演示)5分钟就好。好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将学习更多关于空中力量的知识。吸盘示范(展示吸盘)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是什么?2分钟的吸盘真的很巧妙。现在老师嘴对嘴对准两个吸盘按下去。谁来试试?请两三名学生上台试演。如果老师不按吸盘,还能吸吗?我们不能分组讨论。为什么吸盘不挤压不能吸在一起?同时,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对吸盘。你可以在讨论前尝试一下。从现在开始。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挤压时吸盘内的空气被挤出,所以周围的空气向内挤压吸盘。)5分钟知道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播放视频不错。其实之前也有人做过类似的实验。让我们来看看。5分钟视频结束。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吸盘会吸引在一起了吧?谁来陈述理由?周围的空气将吸盘压在一起。展示马德堡的半球很聪明。老师,这里有一个马德堡半球。虽然因为一些原因损坏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一起看看内部结构。去给学生看2分钟。现在我们进入下一个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感受一下大气压。老师手里有两块玻璃,玻璃两面的光滑度不一样。让一些学生触摸它5分钟。老师把玻璃杯浸在水里,然后把光滑的一面放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两块玻璃粘在一起了。为什么?是水把它们粘在一起的(那为什么水不能把其他东西粘在一起?& lt用其他东西做反例,用手边的其他东西做实验> )如果两片玻璃中间有水,中间是什么?空气现在,谁知道为什么玻璃片可以粘在一起?因为周围的空气聪明到可以把它们压在一起,我们再看一个实验。鸡蛋掉进了罐子里。老师,这里有一个煮鸡蛋和一个罐子。这个鸡蛋比瓶口略大,那么把它放在瓶口上会怎么样呢?卡在上面需要1分钟(同时演示)。然后老师把点燃的酒精棉放在瓶子里,再把鸡蛋放在瓶口上,看看会发生什么。鸡蛋掉了。谁能解释这个现象?燃烧的火炬耗尽空气后,外面的空气把鸡蛋压进瓶子里,把玻璃杯倒过来。似乎每个人都很聪明。接下来,老师做了一个很难的实验。这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和一片薄塑料。现在是见证奇迹(实验)的时候了。可能大家都会站起来看(控制纪律)(每组都要试)5分钟。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杯子倒过来,水却不出来?外面的空气把塑料片压在杯口,这样水就不会流出来了。很好。我们总结一下。这么多实验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这是什么?空气有力量。生活中的其他力量发布brainpop视频。你现在知道什么力量?逐一分析5分钟。好了,这堂课就到这里。下课了。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序号对比三组数据,可以得出同一液体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力相等的结论。
(2)比较序号为3、4、5的三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3)用序号比较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同一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力与密度有关。
1液体产生的压力与深度有什么关系?什么因素与液体的压力有关?液体内部的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液体内部的压力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深度由变量法控制。在同一液体中,液体内部的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6×103±0.3 ^ 2。液体内部的压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力越大,液体的内压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在同一液体中,液体内部的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力,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力相等。在同一液体中,液体内部的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密度深度A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力。液体内部的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c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密度深度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各个方向的压力相等。4: (1) 4 (1) (2)①液体内部的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
1.2.3(或1.2.5或1.2.6) (1) 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力相等(1)。
3.5.6 (1) 5: (1) 1, 2, 3?(2)液体的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