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妈妈的小班语言活动教案
小班语文活动找妈妈教案1活动目标:
1,引起孩子仔细观察,练习说出所见。
2.练习清晰流利地说儿歌。
3.建立初步的安全意识,知道出门不要离开大人。
4.鼓励孩子大胆猜、说、动。
5.引导孩子在儿歌中学习,感悟人生。
活动准备:
小鸭找妈妈的闪光灯、DVD播放机和电视。
活动流程:
一、观看flash(集体观看,老师注意孩子的观看姿势)
互动问题:1。屏幕上有什么?
2.他们后来怎么样了?为什么小鸭子在哭?
3.其他鸭子是怎么做到的?
学历要求:1。鼓励孩子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们可以描述母鸭带着小鸭子们去玩,小鸭子们忙得没时间玩,却迷路了。母鸭找不到小鸭子们,急得到处找,到处喊,最后还是找不到。
2.给孩子时间思考,尊重他们的差异。由于个体差异,孩子对图片的观看和理解能力也是不同的。这时候老师不要着急,给能力差的孩子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二、关于讨论(小组讨论)
互动问题:1。为什么小鸭子会迷路?
2.母鸭是怎么找到小鸭的?
3.小鸭子去哪里了?
学历要求:1。老师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讨论,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2.教师在巡视每组讨论时,可以参与其中一组,让孩子更好地组织语言,学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三、儿歌理论(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
互动提问::1,老师通过flash渗透儿歌内容。
2.老师用动作背诵儿歌,孩子认真听。
3.孩子们用动作表演逐句学习儿歌。
学历要求:1。教师在说童谣时要放慢速度,有所行动,让孩子容易记住童谣。
2.鼓励孩子大胆表演。
四、总结(集体讨论)
互动问题:1。我们出门应该做什么?
2.找不到妈妈怎么办?
学历要求:1。老师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话。
2.老师要给孩子渗透相关的安全意识和知识。
活动建议:
儿歌可以改编成小故事,邀请演出。○可以邀请孩子回家为父母表演。○这个活动可以扩展到给孩子渗透简单的安全知识。
附儿歌:小鸭子找妈妈。
一只鸭子,两只鸭子,
三只小鸭子寻找它们的妈妈,
四天前,五只小鸭子跑了。
妈妈焦虑得呱呱叫,
到处喊叫,到处寻找,
小鸭子到底去哪了?
活动反映:
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朗朗上口的儿歌。有了生动的画面,他们能很快理解儿歌的内容。在特定的情境下,他们愿意背诵儿歌的内容,有些孩子可以很快学会背诵儿歌。
小班语文活动找妈妈教案2设计意图: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游戏是儿童活动的中心。”分析《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在一个很长的故事里,最需要孩子理解的是青蛙妈妈的外貌特征。因此,我根据故事中的场景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小蝌蚪找妈妈”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认识故事,使欣赏活动生动有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游戏场景中的故事,学会复述故事中的对话。
2.学会安静地听故事,了解青蛙妈妈的外貌特征和蝌蚪变青蛙的初级知识。
活动准备:
1,幻灯片
2、图片:两只大眼睛;图:嘴又宽又大;图:四条腿;图:白肚;
活动流程:
首先,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玩蝌蚪,游进活动室。
(播放背景音乐)你是谁?那我是谁?嘿,我们的妈妈呢?姐姐带你去池塘找妈妈。
二、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幻灯片(鸭妈妈的图像)
(1)我们要找谁?让我们问问鸭妈妈。她见过我们的母亲吗?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
(打鸭妈妈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和一张大嘴巴。去前面找找。)
(2)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和一张又宽又大的嘴巴。
(3)出示图片:两只大眼睛,一张又宽又大的嘴。
2.幻灯片(大金鱼的图像)
(1)游,游,看,看,这是谁?大金鱼长什么样?两只大眼睛和一张大嘴巴。我们问一下,是我们的母亲吗?大金鱼,大金鱼,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扮演大金鱼:好孩子,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有四条腿。去前面找找。)
(2)大金鱼是我们的妈妈吗?它对我们的母亲说了什么?(妈妈有四条腿)
(3)示图:四条腿。
3.幻灯片(乌龟的图像)
(1)游,游,看,看,谁来了?乌龟有四条腿。我们问问是不是我们的妈妈。乌龟,乌龟,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乌龟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妈妈。你妈的肚子是白色的。去前面找找。)
(2)乌龟是我们的妈妈吗?它对我们的母亲说了什么?(妈妈的肚子是白色的)
(3)示图:白肚
4.幻灯片(大白鹅的图像)
(1)游,游,看,看,谁来了?白鹅。我们问一下,是我们的母亲吗?大白鹅,大白鹅,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打大白鹅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妈。你的妈妈穿着绿色的衣服,唱着“呱呱呱”,跳着走。好孩子,去找她。)
(2)大白鹅是我们的妈妈吗?它对我们的母亲说了什么?妈妈穿着绿色的衣服,唱着“嘎嘎”,开始跳。)
(3)指出:绿色衣服。
5.幻灯片(青蛙的图像)
(1)游,游,看,让我们看看青蛙长什么样。她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又宽又大的嘴,四条腿,一个白色的肚子和绿色的衣服。)
(2)我们来问一下,是我们的母亲吗?好孩子,我是你妈妈。
第三,完全享受这个故事,直到你唱歌...
1,哦,我们的妈妈终于找到了!现在,请回到池塘边的椅子上休息一下。听一个叫《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边听边想,我们的妈妈长什么样?
2,哎!你发现了吗?为什么我们的母亲一点也不像我们?我们来问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一点都不像你?玩青蛙的话:好孩子,你会慢慢长大,你会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你的小尾巴会消失,你会穿上绿色的衣服。
第四,结尾部分。
1.游戏:蝌蚪的变化:池塘里,蝌蚪一天天长大,慢慢伸出前腿,穿上绿色的衣服,呱呱叫。
2.跳出活动室,在草地上玩。小班语文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小班语文活动找妈妈教案3设计意图:
这首诗内容简短,语言简练,童趣横生,朗朗上口,适合小班小朋友学习。老师在设计活动时,一方面使用孩子喜欢的游戏;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突破教材难点,了解小青蛙的成长过程。青蛙的生长过程一般很难通过实物了解,但标本体积较小,儿童无法观察清楚。这时,多媒体课件发挥了它的优势。
活动目的:
1.培养孩子喜欢并愿意参加与文学相关的活动。
2.发展孩子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初步了解青蛙是由蝌蚪进化而来的。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完整地阅读诗歌。丰富词汇:游来游去。
4.教育孩子养蝌蚪青蛙。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每人一个蝌蚪头饰,两盆物品,一个课件,多媒体设备。
2.知识准备:知道蝌蚪是青蛙妈妈的孩子。
3.活动分析:重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初步能完整背诵诗歌;难点——了解蝌蚪的成长过程。
活动流程:
(1)进口
孩子们玩蝌蚪,随着音乐进入。老师:“春天来了,河里的冰融化了。看啊!来了一群可爱的蝌蚪。”
(2)拓展
1.用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形态特征。
问题:蝌蚪长什么样?他们到处游泳。它叫什么?(丰富词:游来游去)让孩子扮演蝌蚪游来游去的角色。
语言过度:他们游来游去干什么?
设置问题:他们的妈妈是谁?
2.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和进化过程。
提问:
(1)蝌蚪的妈妈是谁?
(2)你是怎么知道的?(参见分解图)
(3)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说什么?(小朋友一起说:妈妈,妈妈,你在哪里?)老师扮演“青蛙”的角色,说:“来了一只大青蛙。”
语言过度:刚才我们一边玩游戏,一边编了一首儿歌叫《找妈妈》。现在,让我们一起看动画片,好吗?
3.欣赏诗词课件。
4.利用课件、游戏、玩耍等形式引导孩子背诵。
5.教育孩子保护蝌蚪和青蛙。
问题:青蛙是做什么的?会游泳,抓昆虫,保养庄稼,两栖动物。)
(3)延伸活动
手指画《小蝌蚪》,孩子们很自然地随着《小青蛙》这首歌离开教室。
小班语言活动找妈妈教案4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中“小黄鸭找妈妈”的情节。
2.要知道动物也有自己的妈妈。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的结合,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够认真听故事,理解故事主线。
5.理解故事中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要准备的活动
1.儿童资源:Tuka(小鸡小鸭的头饰)。
2.教师资源:挂图光盘。
活动过程
1.展示挂图,听小黄鸭找妈妈的故事。
(1)老师:春天到了。猜猜谁会从蛋里出来?
(2)老师:请仔细看。谁从蛋里出来的?
(3)老师:小鸭子从蛋里出来会说什么?它会找谁?
2.理解小黄鸭遇到其他动物妈妈时的情景对话。
(1)老师:小黄鸭去找妈妈了。它先看到了谁?它会说什么?母鸡会说什么?
(2)用上面的方式,问小黄鸭遇到狗、猫、老鼠、羊妈妈会说什么。
3.了解小黄鸭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1)老师:小黄鸭找不到妈妈了。它的表达有什么问题?
(2)老师:它在想什么?它会说什么?
(3)老师:我们来帮小黄鸭叫它的妈妈,看它的妈妈能不能听到。
老师:谁在这里?小黄鸭这次会说什么?
4.理解小黄鸭找妈妈的心情。
老师:小黄鸭们终于找到妈妈了。他们在做什么?
5.播放歌曲《鸭妈妈带小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表演小黄鸭和她妈妈的快乐场景。
6.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讲故事。
(1)老师:小黄鸭找到妈妈好开心。我们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爱你的母亲吗?
(2)老师:你会对妈妈说什么好话?
(3)老师:今天回家跟妈妈说一句好听的话,她一定会更爱你的,好吗?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适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孩子对动物感兴趣。通过“小黄鸭找妈妈”的故事,小朋友可以了解母鸡妈妈、狗妈妈、猫妈妈、老鼠妈妈、羊妈妈的宝宝。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妈妈,它们的叫声和长相都不一样,从而初步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很感兴趣,有的孩子知识渊博,一眼就能认出小黄鸭的妈妈。大多数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听从老师的提问,参与到活动中来。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可以看图讲故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当然,这个活动也有不足之处。有两三个孩子因为对什么活动都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整个活动都不是很积极,这个活动也没有激起热爱他们的热情。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一定要想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
小班语言活动找妈妈教案5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动物的诞生,知道动物会长大。
2.我喜欢阅读,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
3.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积累孩子的想象力。
4.鼓励孩子大胆猜、说、动。
5.引导孩子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人生。
要准备的活动
1.和动物交朋友。儿童书籍或电子书第12-13页。
2.关于动物生长的书。
3.动物母婴地图卡(见素材制作)。
活动过程
1.问小朋友:乐乐见过什么动物?
2.展示童书或电子书,讲“乐乐去看小花猫”的故事:有一天,爸爸对乐乐说:“今天我带你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原来爸爸要带乐乐去朋友家。那个人家里有几只猫,有些是灰黑色的,有些是黄色的。
一只大猫刚做了妈妈。它生了五只小猫。乐乐看到三只小猫在吃猫奶,两只小猫吃饱了在睡觉。
乐乐问爸爸:“我可以把小猫带回家吗?”爸爸说:“小猫刚出生,都需要它们的照顾。”你能当猫妈妈吗?"乐乐摇摇头,他爸爸也说:"如果小猫离开了母猫,母猫和小猫都会很伤心。"
乐乐又问:“爸爸,你能再带我去看小猫吗?”爸爸说:“可以,可以看着小猫长大。小猫会像你一样长大的。”
3.问孩子问题:你知道小猫是怎么出生长大的吗?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4.与孩子分享你发现的信息。
5.和孩子一起阅读有关动物成长的书籍,帮助孩子明白狗和猫的宝宝在出生前就会在肚子里生长发育。6.展示母亲和婴儿的图片,让孩子们正确地将母亲和婴儿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