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要迁都到许都

第一,许昌当时属于豫州,曹操之前击破了汝南和颍川的黄巾军,吕布也被他赶去了徐州,许昌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皇帝当然要掌握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才能放心。

第二,许昌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三面环山,西北有嵩山山脉,西部有石人山、白云山、伏牛山等山脉阻隔,南部有大别山、博山等山脉横亘,只有东部是开阔的平原。

而当时许昌北面有袁绍,东南有袁术,南面和西南分别是刘表和张绣,东面是吕布和刘备,曹操选此形胜之地作为新的都城和他争霸的根基,不得不佩服他的战略眼光。

第三,当时他实力远不如袁绍,如果依然以洛阳为都城,与许昌相比,洛阳更靠近袁绍的实力范围。事实上,袁绍手下的谋士沮授和田丰等人就曾建议袁绍偷袭许都夺回汉献帝,袁绍之所以犹豫了,可能和许都的地形有关。

如果汉献帝依然在洛阳的话,也许袁绍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进攻洛阳夺回汉献帝了,在当时曹操势力还不是很强大的时候,曹操选择许昌也是为了避开袁绍的锋芒,这是个大家心知肚明的原因。

第四,除了防备袁绍之外,洛阳周边其实也并不安全,当时李傕郭汜势力虽然混战,但是实力尚存,洛阳西去就是河东,河东过去就是关中李傕郭汜的实力范围,而且洛阳周边的黄巾残余势力还没有被剿除干净,仍然定都洛阳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第五,前面说过,董卓在离开洛阳迁都长安之前曾经对洛阳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几年过去了,诸侯都忙着征战,要重新修复洛阳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倒不如找重新找一个。

扩展资料

东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天下诸侯群起讨伐掌握东汉朝廷的董卓,董卓为避关东群雄兵锋,在破坏了洛阳之后胁迫汉献帝和百官迁都长安。

这一年曹操也参与了汉末这场军事行动,虽然损兵折将无数但也算是崭露头角了,讨董联盟解散后,曹操在击败兖州刺史刘岱后出任兖州牧并收降了几十万黄巾军组成了精锐的青州军,有了根据地,又有了军队,曹操一跃成为当时颇有实力的诸侯之一。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曹操和吕布在兖州连续大战,终于把趁他远征徐州时偷袭他兖州老巢的吕布赶出了兖州,彻底把兖州掌握在了手中。

同年,离开了洛阳五六年之久的汉献帝自长安东归驻跸安邑,并下诏天下诸侯勤王。建安元年(196年)八月,在各诸侯持观望状态时,曹操听从谋士荀彧和郭嘉等人的建议迎奉天子还都于洛阳,不久后自洛阳迁都至许昌,十一月,汉献帝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一步妙棋,从此曹操占据了主动并一步步扫平了北方各诸侯最终在官渡之战击败最强大的对手袁绍,进而统一了北方。

百度百科-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