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宝妈,胎教音乐会有必要参加吗

没必要参加,胎教音乐就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用来骗人钱的玩意!

首先我告诉你没用,胎儿在你的里面是听不清楚。他隔着肚皮的话,其实肚皮相当于什么?相当于一个低通滤波,就是他在里面真的是嗡嗡的声音,他听不见音乐。他在里面听到最多的声音,其实是妈妈听妈妈的讲话,是我妈妈的心跳。其实所以儿童出生以后,他对什么声音最敏感,就是妈妈的声音和那种低频的声音。他的听觉,也是慢慢的发展起来。

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如果你给他听音乐的话会让小孩的智力更高,但是听音乐可能对母亲有一定的影响,为什么?你听舒缓音乐他心情更愉悦,母亲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

简而言之,就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你外面放啥歌,他(她)在里面都听不清楚。比起宝宝听歌,妈妈本身的状态反而更重要

解析

到目前为止没有没有任何正规的科学能证明胎教真的有效,可以算是伪科学。

放音乐时这种音乐通过母体的传递,被胎儿的听觉神经感受到时已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和谐的旋律与节奏,而只是一个单纯的物理声波,是有害的噪声。给胎儿听音乐,得到的结果是胎儿的听力阈值下降了,胎教专家因此判断这种方法是科学的、可行的,它产生了良性效果。然而国际生理学界的***同评判是,胎儿听力阈值下降证明,这种音乐通过母体的传递,被胎儿的听觉神经感受到时已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和谐的旋律与节奏,而只是一个单纯的物理声波,是有害的噪声,而不是音乐教育,它造成胎儿的易干扰和易激惹性。也就是说,本来给胎儿一定音量的声音才能引起他的反应,而现在,一个比原来音量还要低的声音就能引起他的反应,表面上看起来,胎儿变得伶俐了,但实际上,这使得胎儿神经紧张,得不到安静的环境。而且这种伤害还不是短期内就能表现出来的。”

胎教音乐的“生意经”

作为有着千亿量级消费的母婴市场中的一份子,胎教音乐其实也早已是重点关注对象,甚至随着MZ时代出生的准父母们到来,有点“闷声发大财”的意味。

MZ时代准父母多以90后为主,其也也热衷将自己偏好的曲目赋加在胎教时期的音乐选择上,胎教音乐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像是在QQ音乐,包含“胎教音乐”的歌单便细分到宫崎骏、摇滚乐等付费会员歌单,且拥有可观的播放量。

据2020年母婴研究院数据显示,孕期胎教这一细分类目增长高达1295%,仅次于玩具类。而据《2022年中国母婴行业研究报告》,孕期妈妈愿意在购买孕期课程及书籍的花费上各占23.9%与24.3%,属于占比较大的孕期支出。在《2021年中国母婴行业研究报告》中更是详细指出过,从母婴服务需求来看,孕期支出也是主要围绕在音乐与游戏、医院、饮食方面。

这一慷慨育儿的情况,也影响到了线上及线下市场。从线上音乐相关平台来看,QQ音乐、喜马拉雅等均将音乐库进行场景分类,胎教音乐也成为一类音乐标签。像是QQ音乐,便在2018年推出亲子模式,以及从胎教音乐开始匹配的音乐包。

另一方面,自2016年以来母婴垂类App也呈现井喷,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市面上约有300多个母婴相关App,胎教音乐几乎属于必备功能分区。根据《2022年Q3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到今年第三季度末,唯一位于母婴行业App第一梯队的“亲宝宝”,因其核心功能之一有提供含音乐胎教在内的智能育儿助手功能,也相对影响到用户粘性,14日活跃用户留存率高达55.2%。

在喜马拉雅,胎教音乐稳居站内畅销榜前列,还出现会员付费与单独付费两种选择,会员付费即开通站内会员便可收听。以目前位于全站音乐畅销榜第20名的《胎教音乐宝宝哄睡阿尔法》会员免费专辑来说,目前已有1012万播放量。而单独付费的胎教音乐,大多为拥有一定粉丝数量的专业人士提供,价格也在几十到几百不等,由中央音乐学院出身的小提琴家陈曦所售卖的胎教音乐便达到198元一套,至今已有15.5万播放量。

从早年的音乐胎教磁带,再到如今的线上音乐平台付费,胎教音乐都是在外部经由载体不断变化来收听,在此之下,一体化的音乐胎教仪、胎教机等产品也随之出现。

根据《2021年胎教仪行业分析报告》显示,以音乐胎教为主体的胎教仪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12.5亿元增长至2020年以达到548.5亿元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5%,到明年可达到829亿元规模。?而孕之宝、Realbubee等胎教仪品牌也常年稳居销量前列。

除此之外,2016年西班牙马奎斯研究所还推出了一款名为Babypod的“阴道音响”,售价高达15000美元。这一产品主打将线上音乐通过母体阴道传送给胎儿,类似于扬声器的存在,至今仍在全球热销。

这个产品背后,甚至有相关研究支撑。根据Institut Marques团队与巴塞罗那大学医学系的解剖学和人体胚胎学教授Alberto Prats的一项研究,当所听音乐是来自阴道的时候,87%的胎儿动了他们的嘴巴或者舌头,约有一半胎儿的反应非常明显,他们张大了嘴巴,并吐出自己的舌头,仿佛真能随音乐舞动身体。相较之下,在所听音乐通过母亲腹部或声波传播的时候,胎儿面部表情则几乎没有变化。

另外,线上短视频平台也出现了一股胎教音乐变现热潮,具体表现为垂类博主变现和知识付费变现。

这些垂类博主多以建立粉丝基础为第一目标,其多以免费更新胎教音乐或是24小时直播胎教音乐陪伴进行引流,并建立孕妇社群为准妈妈提供小圈层,然后带货获利。比如博主“胎教音乐阿尔法”有着近23万粉丝,根据蝉妈妈显示,其20秒以内单支视频报价便达7900元。

其中,更为精细的做法,则是按照预产期划分“月群”。同一月份预产期的孕妇在同一粉丝群,增加准妈妈们的情感沟通与***鸣,并为后期电商带货、私域变现铺下道路,也令粉丝粘性十分之强。

比如博主“胎教音乐阿尔法”直播挂出的商品橱窗,不仅涉及到胎教仪、胎教音乐课程、孕妇衣食等母婴产品方面,也影响到普通的生活用品消费方面,多层次转化。像是其挂到名下橱窗的胎教故事书,目前已为渠道书店带来约140万元的进账。

有意思的是,该领域博主粉丝数虽仍未出现百万博主,但即便是无机构的千粉博主,带货数据仍十分可观。根据蝉妈妈数据显示,名为“点点胎教音乐”的抖音博主虽仅有1836名总粉丝数,但其一个月内销售额预估最高便可达到7500元左右,其主营品类,也多为母婴用品。

线上知识付费方面,则是以拆解胎教音乐账号、教授复刻做号等课程为主。内容基本也以贩卖所谓的做号技巧,成功将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网友纳入知识付费群体。在荔枝微课App中,包含这一拆解内容的运营课程售价高达198元,已售出9000多套,销售额近180万元。

而在线下,胎教音乐也成为音乐公司新业务,形成胎教音乐与月子会所之间合作销售的自产自销、闭环渠道模式,出现了专门的胎教音乐月子会所。

以老牌版权公司八度影音为例,旗下不仅拥有普通流行音乐版权还专门研发胎教音乐、早教音乐等,形成系统方案后,应用到自有线下音乐月子会所。除了拥有钢琴等乐器现场弹奏外,还有调音器械进行一对一的胎教音乐服务。据其门店线上主页显示,包含“胎教与孕期音乐美疗”在内的为高档套餐,费用在2.3万元至6.8万元不等,而无这一服务的套餐则为千元左右的低档套餐。

总的来看,胎教音乐市场其实一直在被默默耕耘,而在新兴渠道崛起的背景下,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商业路径。

结语

在海外,音乐胎教同样备受重视,除了上述内容的大同小异外,甚至还出现了针对孕妇所举办的各类胎教音乐展。比如今年10月19日,刚刚在圣地亚哥结束的“Happy Mama”博览会,便旨在令孕妇在孕期到分娩的整个过程中,沉浸式体验音乐在胎教及产后的作用。

事实上,目前市面上流通的“胎教音乐”生意,大多在考虑胎儿感受之时,忽略了母体。就像大多数人认为,轻柔的音乐、古典音乐才是对胎儿发育造成正面影响的存在,因而胎教音乐产品也多为如此。但随着年轻一代注重准妈妈本人感受,音乐类型也更加多样,其实也是育儿观认知开放的一种表现。

究其根本,准父母也不过是希望能够给予后代最好的一切,即便是胎儿时期,也希望后代能够从“听”的角度,领先在起跑线上。因而,不管胎教音乐是否能够起到塑造智力或是脑力的作用,这片尚未完全被发掘的宝地便还会源源不断更新着贴近新一代准父母观念的“胎教音乐”品类。

或许未来,“打娘胎起就是摇滚乐迷”的玩笑话,也会有真实上演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