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世界》的德国“印度坦克计划”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依据是什么?
事实上,这东西几乎不存在,
如果你想知道他是否有一辆真正的车,那不是。
毕竟他没有实体,只有图纸。
20世纪50年代,为了对抗苏联,北约意识到联邦德国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盟友。毕竟,人们最接近红军的前线。但如果他们试图向苏联学习,向前线献血,他们肯定是低人一等的。没办法,他们只能默许德国军事工业的复苏,希望自己自给自足,避免啃掉其他北约人。
复苏的开始并不顺利。毕竟德国人最后的整个人生是1945年。已经五年没有十年了。这么长时间,他们不敢有小动作。如果他们真的想重操旧业,除了自己造过坦克,大概也知道该往哪里走之外,几乎都是从零开始。
另一方面,我们做不出好东西,更不用说联盟不要,其他盟友也不给自己面子,所以我们必须在恢复上开个好头。但是如果你连尝试的机会都不给我,那你就得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不顾美国佬的面子,直接扔掉手里的M47和M48。我能在哪里争论?我们很感兴趣,但你得付钱,对吗?
巧的是,远在南亚的印度,自印度分治以来,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巴基斯坦从美国拿到M48后,他们更紧张了。自己造不出坦克对抗巴基斯坦的印度,紧张地召开招标会,从世界各地购买新型坦克。西方世界消息灵通,联合会立即给保时捷、戴姆勒奔驰、ZF等公司打电话,让他们努力组成一个联邦德国代表团,去印度捞第一桶金,在作品身上试试。
这些老家伙蛰伏在瑞士,利用德桑的剩余图纸,做了一个德桑的计划。据悉,原计划是一架蒙皮缩小的E-50...阿三傻但不傻,他们明白第一个计划是骗钱。然后,团队给出了第二个方案,确实是骗子在原来的基础上为E-50设计了一个“多边形炮塔”。......
是的,你缺钱,萨姆当然知道。如果你不缺钱,怎么会来找我,以我为耻?但我不管你多少年没造坦克了,你还是安心啃你的老本吧。36~39吨坦克拿不出新的设计方案就走人!
团队自然知道不能再拖了,于是在1954完成了设计图纸。车体设计基于E-50,炮塔设计基于狮子坦克。虽然尽可能减少了重量,但估计重量还是40吨。
很新颖吧?这是联合会迈出的第一步。
1955,再次调整了车的设计。最大的特点是换装了90毫米Kanone,由90毫米M36简单改装而成,车顶安装了双20毫米遥控高射炮。为了逗印度军方开心,他们还提出了一个“可靠的本地化流程”——保时捷制造车身,鲁尔钢铁制造炮塔,戴姆勒奔驰制造发动机,ZF负责传统系统。
开局不利1956,招标结束,印度曾经的老东家英国中标印度国产坦克。
相比于联邦队的新鲜感,英国队更了解印度军方的内心。你不着急吗?我有一批成品——百夫长主战坦克。怎么样?大家看了都说不错。只要你要求购买,就会被能装备四个团的百夫长送到你家。
当然,如果我们只是把百夫长卖给你,你可能不会接受。维克斯防务公司还是很聪明的。他们复制了百夫长号,命名为维克斯Mk.1,也就是后来的“胜利”主战坦克。
英国的胜利有赖于印度的急需,但他们也利用了西德队的问题:相比维克斯Mk.1的均质钢焊接炮塔,印度坦克方案的大型铸造炮塔在当时的印度无法国产化,为印度坦克方案规划的光学瞄准仪在当时的印度眼中也是奢侈品,之前的三个方案其实都是E-50的改造。光是E-50的后勤设计就够印度哭十年了。真要拿的话,恐怕还没开始量产就被巴基斯坦吓死了。所以,建立这个印度坦克计划需要更多的钱。德国和英国也有类似的能力。我为什么不选择有现货,有技术可以马上量产,而且价格相对便宜的英国货呢?
故事没有尽头——印度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印度带着百夫长Mk.7在手,与巴基斯坦的M48A2交战,结果五五开。维克斯防务公司自然明白阿三的需求,告诉他们“提供给你们的坦克包括了主战坦克的一些技术”。就这样,印度愉快地接受了这样一批货,维克斯防务也拿到了钱,皆大欢喜。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获胜的主战坦克完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再加上苏联的支持,成功打败了美国支持的巴基斯坦。他们真的很喜欢这个“国产MBT”,连苏联的T-55都不愿意放过。
1983,胜利主战坦克停产。
1987年,为了让仍在服役的胜利主战坦克继续发光发热,印度军方启动了“野牛计划”。这一计划的升级方案如下:安装康达CV-12发动机,马可尼SFCS 600火控系统,印度自主研发的“坎昌”附加复合装甲,火炮配备印度设计的尾翼稳定穿甲弹和炮口修正系统。
1993年,胜利主战坦克大量退役,部分车辆改装为“石弩”自行火炮继续服役。当时维克斯防务为了继续骗氪,拿出了GBT 155mm的方案,帮助印度改造手头的胜利坦克,但是由于联邦德国当年的失误,没能骗到钱。
胜利主战坦克后续改造计划缺失,所有工作都为印度自主研发MBT阿琼做了让步。然而,如果没有胜利坦克,印度不一定会有今天这样膨胀的信心。说到底,之所以让他们独立研发Arjun,是因为他们在英国的协助下具备了一定的军事工业能力。
可以传承的水果——瑞士
西德队带着他们的建议回到了欧洲,但没有成功。这次申办只给了他们一个教训——当年的辉煌今天无法复制,啃老本也没用。受1956年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联合起草的欧罗巴主战坦克联合要求交换的启发,他们走上了一条新路。
印度的坦克计划被德国人放弃了,但被瑞士人捡起来了,瑞士人或多或少地参与了这个计划。面对苏联的威胁,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方案。他们希望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适合阿尔卑斯山的坦克,具有优良的火力和动力,以及相对可观的防护能力。
瑞士人没有陷入真正的困境。他们从1950开始准备KW30计划,印度坦克计划只是他们改造KW30的敲门砖。1957年制造了KW30最后一个方案的样机,命名为Pz85。第一架原型机装备了德国90毫米Kanone,第二架原型机装备了英国20磅炮。
1961,Pz58-PZ61升级版完成。最大的变化是用了105mm L7,20mm同轴炮换成了7.5mm机枪,换了奔驰V8发动机。悬挂系统采用贝氏碟簧悬挂。
1971,Pz61升级版完成。最大的变化是更换了双向稳定器,改进了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加宽了履带和承重轮圈,并在炮塔左侧增加了供弹口。后来该车又发展出Pz68/75、Pz68/75GT、Pz68。
后来瑞士因为预计研发费用高,研发时间长,停止了瑞士所有的坦克自主研发工作。1983年,他们购买了一批豹2主战坦克,后来拿到了生产许可证,开始自主生产该型坦克。该坦克被改名为Pz87,并一直服役至今。
事实上,在20世纪50年代,印度想要建造一辆坦克来制衡巴基斯坦的巴顿。但由于印度当时的工业水平不佳,放弃了自研,转而求助于坦克设计最好的德国。德国工程师为了展示自己的技术,绞尽脑汁研发这样一款坦克,其中保时捷、戴姆勒奔驰和ZF联合研发了一款中型坦克方案。但该方案对当时的印度来说过于精密复杂,最终被放弃。最终选择了印度的百夫长,让印度坦克在没有量产的情况下一直在蓝图上。
是的,有。
又到了我们讲故事的时候了
印度的武器装备一般都和巴基斯坦有关。“印巴战争”在高中地理、历史课本上经常看到吗?
猎豹是这种环境的衍生物。
50年代初,山姆为了对抗巴铁的巴顿坦克,想发展自己的装甲兵(军售一般都有政治影响,但我们那时候不叫巴铁。当时巴基斯坦是亲美的,后来巴基斯坦在关键时刻被美国撮合。多亏了东方巨人的帮助,巴基斯坦才免于亡国的危险。此后又有巴铁,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但工业基础薄弱,起点低且短。
这时,山姆想到了一个又快又经济的办法——买!
寻找坦克界的大佬,德国。
德国工程师也渴望为印度开发新型坦克。别误会,不是两国友谊有多好,都是钱的问题。
最后的结果是德国工程师的各种方案都被阿三推翻了,德国工程师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据说最大的原因是阿三国内制造业不行,德国技术太尖端,阿三跟不上。很尴尬。其实我个人认为这只是一个骗人的理由。技术跟不上可以解决,花钱就能解决。我之前说过,军售有政治影响。
最终,印度的前宗主国英国以一辆百夫长坦克中标。
到现在,阿三的坦克之路依然坎坷,阿琼的坦克更是难产。
拿出图纸说,我们一起做这个卖给你怎么样?印度人不会傻到说这种坦克好。印度以现在的工业水平急着造t34是很好的。e50不仅需要更换零件,普通的保养也是个问题。于是德国人想出了几个方案,其中一个方案用的是简化版的e50,其中一个就是这个,但是最后被印度拒绝了。印度最后找到英国,从法国买了一些百夫长和amx13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