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 狄仁杰传 翻译 仁杰孝友绝伦,……

这还需要翻译?大概看懂就行。

仁杰对朋友仁义绝伦。在并州的时候,有一位任法曹的同事叫郑崇质,他的母亲年老有病,这时上面有命令让他去充当使者去遥远的边疆国家。仁杰对他说:“你娘有重病在身,而你出使遥远,怎么可以解决后顾之忧!”于是写信给长史蔺仁基,请帮忙替代崇质前往。以前蔺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和,(狄仁杰出面调和,)对蔺仁基说:“我们这些人难道自己就没有愧对别人的地方?”(意即都有错的地方,大家算了。)蔺仁基一听,觉得也是,于是与李孝廉相互待见如以前了。(此次仁杰写信有求于蔺仁基,蔺仁基答应仁杰要求出使绝域,从而解决了郑崇质的后顾之忧。)

仁杰司职仪凤大理丞的时候,一年审判遗留案件涉及人数一万七千多人,没有一个再喊冤申诉的。

当时朝中左司郎中王本立仗着受宠专横跋扈,朝里的人很多人都怕他。仁杰奏他一本,要求交给法寺(法院)处理,唐高宗(他奶奶的)因为宠他,特别迁就王本立。仁杰说:“国家目前虽然缺少人才,但是怎么会少王本立之流?陛下何必可惜了罪人而理亏了王法?如果陛下一定要与私赦免本立,就请陛下将臣下放到没有人的地方,也为将来那些忠贞之臣的警告。”(高宗没办法,虽然喜欢王本立,但是也不能缺少狄仁杰。于是同意狄仁杰的意见,将王本立交给了法寺。)王本立就此获得了罪行,从此以后朝廷纪律严谨有条。

过了没多久,宁州刺史招安了戎夏,人们皆大欢喜,县里的人刻碑歌颂功绩。御史郭翰巡察陇石,一路上(查到)都是按照规定(的名单数量安抚归顺军民),等到了宁州境内,路上到处都是老老少少,都说刺史仁义美德。因此皇帝降命宁州刺史任豫州刺史。

后来越王李贞发起了武装起义,但是在汝南这个地方失败了,抓了坐牢的有六七百人,消除户籍流放的五千人,司刑使很快就要(按照命令)行刑了。狄仁杰通知司刑使,请求暂缓行刑,(他要向皇帝奏本),于是私下(没有在朝上)向皇帝奏表:“我本来想在朝上奏表,但好像是为这些叛逆说情。但是知道事理又不向皇帝奏明,又怕违反了陛下体恤天下百姓的宗旨。奏表写好了又烧了,拿不定主意。陛下,(逆贼头目李贞已死)剩下的这些犯人都不是真心谋反的,只是受李贞蛊惑)跪请陛下细细察讯。”(高宗一听,给我戴高帽,说我体恤百姓,就顺水推舟)特赦了这些犯人,(没有坐牢),全部流放到丰州(当苦力去了)。

后来,(遭武三思等陷害,(可能不准确,需查资料))被抓到宁州,父老乡亲拿酒水米饭迎接他,说:“我们姓狄的都希望你活着啊!"在道旁的墓碑下拉着狄仁杰的手潸然泪下。

圣历三年,左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右武威卫将军骆务整顿军队讨伐契丹余部,擒获了契丹一批人,在含枢殿清点俘虏。李楷固、务整都曾是契丹首领李尽忠的副帅。当初李尽忠在边疆作乱的时候,李楷固等人曾经多次率兵伏击官军,后来李尽忠兵败,李楷固率众来投降,有司判他死刑。狄仁杰(有识才的眼光)上奏,认为李楷固等人有骁将之才,如果赦免他死罪,他等人必然感谢皇帝的大恩而效劳朝廷。又上奏请求皇帝授予李楷固官爵,委以边疆大将的职责。这次李楷固在战争中胜利而归,武则天召狄仁杰前来赴庆功宴,席上则天亲自举杯劝仁杰多喝几杯,仁杰回去后则天加了很多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