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智破令狐潮译文

至德元年(756年)五月,令狐潮又添兵加将,卷土重来。他望着弹痕累累,残破不堪的雍丘城堞,眼睛都红了,命叛军轮番猛攻,双方相持了40多天。此时,长安已经失守,唐玄宗已逃往蜀地。由于雍丘与外界早巳失去了联系,张巡并不知道这些情况。令狐潮以为有机可乘,忙送信招降张巡,说是大局已不可挽回,不如早降。

张巡接到信后,将情况告诉了众将官。于是有6名将官认为形势不妙,心动欲降,劝张巡说:“敌强我弱,众寡过于悬殊,实在难以取胜,再说天子存亡不知,不如早降。”张巡一听,肺都气炸了,他深知这种投降论调瓦解军心,至为险恶。特别是这6人,都官至开府、特进,在军中都有相当影响。他们欲降,全军将不可收拾。于是,他对6位将官的求降佯装许诺,答应明天再具体商议。第二天,张巡在大堂上,悬挂天子画像,带领众将士朝拜之后,庄严宣誓,誓与孤城***存亡。众将士群情激昂,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要坚决抵抗到底。那6位将官见势不妙,正仓皇失措,张巡突然喝令那6人跪在天子画像前,然后宣布他们的投降之罪。众人激愤,纷纷痛斥他们的无耻行径。张巡当即下令将那6人推出去斩首。这样,既稳妥地消除了内患,又激励了将士。令狐潮见张巡拒不投降,便命叛军不断攻城。张巡组织兵士在城头上奋勇抵抗,用乱箭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然而,时间一长,城中箭尽。守城御敌,弓箭是最具杀伤力的武器。有箭则能守城,无箭则旦夕难保。一时间,人心惶恐,情势万分危急。为此,张巡坐卧不安,万分焦虑,苦苦地思索着对敌良策。

一天深夜,雍丘城头上黑压压一片,忽然隐隐约约有成百上千个穿着黑衣服的士兵,沿着绳索爬下墙来。围城的士兵发现后,忙报知令狐潮。令狐潮断定是张巡派兵偷袭,于是命令士兵向城头放箭,射杀唐军。一时间,叛军兵士争相施射,一直放到天色发白。待到天色大亮,叛军这才发现城墙上所挂的全是草人。草人身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令狐潮见状,大呼上当,直气得差点儿背过气去。结果,张巡不费吹灰之力,得敌箭数十万只,补足了城中箭的不足。

张巡“蒿人借箭”的神机妙算,实在令人钦佩和赞叹,不亚于诸葛亮的草船借箭。遗憾的是,张巡的“蒿人借箭”,鲜为人知。其实,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过是小说家虚构的故事,史书上并无明载。而运用这种高超的智慧和奇妙的方法借箭者,张巡当为第一人。

尤其令人佩服的是,他没有只施此计而止。而是利用敌人不再上当的心理,继续计上施计。

几天以后,还是像前次夜里一样,城墙上又出现了“草人”。令狐潮的兵士见了感到又气愤,又好笑,都嘲笑张巡故伎重演,贪得无厌。于是只箭不发。这样,一连几天,围城的叛军对张巡夜缒草人电习以为常,不再防备。

这天深夜,城墙上又出现了“草人”。叛军兵士也不理睬,更没去报告令狐潮。他们哪里知道这次城上缒下来的并非草人,而是张巡派出的500名勇士。这些勇士乘敌毫不防备,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令狐潮的大营发起猛烈袭击。敌军顿时大乱,自相冲撞践踏,不辨敌我。令狐潮从梦中惊醒,见帐外火光冲天,众兵士乱作一团,四处逃窜,自知大事已去,只得仓皇逃遁。张巡大开城门,亲率千余名军士与500勇士一起追杀叛军10余里,大胜而归。

令狐潮接二连三中计,恼羞成怒,又纠合兵马,重新围城。在围攻雍丘数月不能克的情况下,令狐潮令兵士在雍丘之北筑城,企图截断雍丘守军的粮道,困死守城的唐军。

一天,张巡派人探知令狐潮运数艘船的盐米作军饷,即将到雍丘城下。张巡抓住战机,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命一队人马在城南大造声势,佯装突围。令狐潮闻报,慌忙率军增援南门。与此同时,张巡所派遣的数百勇士已悄悄地潜出北门,泅水渡河,劫夺叛军的军资。他们劫夺了千斛盐米等生活必需晶,然后把剩下的全部烧掉。待到令狐潮明白过来,回兵相救时,早已不见了唐军的踪影。

就这样,张巡指挥兵士,每每伺机出击,采取虚虚实实的办法,迷惑敌人。时而化假为真,时而化虚为实。时而又代无为有,神出鬼没,来去无踪,使叛军一夕数惊,惶惶不安。守城将土,在张巡的激励下,众志成城,斗志昂扬,带甲而食,裹疮复战。60余日,大小300余战,愈战愈勇,擒获敌将14人,歼敌数千人,又一次击退了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