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众所周知,“婴儿期就是博弈期”。学龄前儿童对模仿成人的活动和反映他们周围熟悉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兴趣,这使得教学游戏的制作成为必然。作为幼师,在游戏中把握幼儿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和教育是最重要的任务。孩子随便玩游戏远远不够。其实游戏也是老师教育的一种手段。我来说说游戏开发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首先,游戏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通过游戏中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操纵,让孩子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表面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在玩具堆里找一些正方形和长方形,看谁找得多,谁找得快。孩子不仅有竞争意识,还能学到很多知识,从而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观察智力发育缓慢、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在玩游戏时抓住机会表扬他们,提高他们在班里的威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孩子不仅在游戏中掌握一定的知识,还能增强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心理学认为,智力由五个基本因素组成: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这五个因素都可以在玩积木的游戏中培养。比如做一堆建筑,孩子的脑海里一定要有建筑的形象。建筑的形象来自于观察和感知。如果感知在过去,靠记忆恢复想象,细心操作靠专注。思维过程中,头脑在思考各部分的因果关系和结构作用,在玩游戏时可以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第二,游戏让孩子对社会有所了解。

游戏是一种儿童反映社会和成人活动的游戏,模仿性很强。很大程度上,孩子是通过模仿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老师提供一个游戏场景,创造一个游戏情节,让孩子从不同的方面去了解社会,这是游戏和其他游戏的一个区别。比如有一次在一个游戏里,一个朋友说“我听电话”,我马上问:“听电话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公用电话’里听电话的人,他们听电话,帮人传呼;还有一种人是听电话帮别人解决问题的。你属于哪种人?”“我专门帮别人解决问题。”“真的能帮别人解决一切吗?”“是的。”于是我说:“现在社会上有一个地方,只要你打电话有困难,都会帮你。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旁边一个小孩哭着说:“是热线服务台,110!”“是的,110热线服务台就是专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谁有困难不用怕,打电话就行。”我这次谈话的目的只是想让他们了解一下社会,了解一下当今社会的新机构以及新机构成立的目的。比如有一次,我们一个孩子提出要开店。我问他们这是什么店,他们说:“这家店是专门养狗猫鸟的。”"在这家商店里养这些小动物有什么用?"“我们可以养这些小动物给别人买,再买回来国内用。”于是我告诉他们,他们养的这些小动物和“宠物”同名,这种店就叫“宠物店”。然后我问:“你知道谁最喜欢宠物,谁最需要宠物吗?”他们说:“孩子们最喜欢动物,因为孩子们喜欢和狗、小猫、小鸟做朋友;老人最需要宠物,因为他们相当孤独,宠物可以陪伴他们。”“是的,所以我们应该关心老年人。“其实这种对话也是抓住了孩子最萌芽的一种思想,并有意识地将其升华,让孩子了解社会的一种趋势,从而引导孩子尊重和关爱老人。

第三,游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期是培养道德意识、道德情感、教导正确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容易接受正确、美好、规范的刺激,这对他们形成习惯非常重要。那么这些目标能通过游戏实现吗?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有一次一个小孩在公交车上当售票员,我对他说:“我是你的老朋友,但是我今天身上没带钱,请让我不买票上车吧!””他听了我的话愣住了,但在我再三催促下终于同意了。但这真的对吗?我会让孩子们来评判。结果就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既然是老朋友,当然可以不买票;而另一个认为不能。一个小朋友激动地说:“坐公交车有个规矩,就是‘上车请出示月票’,大家都要遵守这个规矩。”经她这么一说,大家恍然大悟。第二天,当我们要求他重复昨天的插曲时,我们的“指挥”说他不同意任何事情。他郑重地说,“这个道理我已经懂了。为什么我要再做一次?“由此可见,游戏中教给孩子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在游戏中讨论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讨论让孩子知道一些道理,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大有好处。

第四,游戏拓展孩子的知识面。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儿童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游戏。”从而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为孩子自由学习;老师教书也是天经地义的。其实游戏中有很多可以丰富孩子知识的东西。如:四大发明,交通规则,交通工具,人体的成长,世界著名建筑,中国的文化历史等等。这种知识的传播是孩子们在游戏中最渴望得到的。如果能及时给予帮助,效果会比一劳永逸的说教好很多。

简而言之,游戏是以孩子为主体的心甘情愿的游戏。教师只有把目标牢记在心,掌握孩子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引导,这样的游戏才会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游戏是最爱的游戏。现在我才真正明白“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不会引导游戏的老师不是好老师”的含义,才真正发现游戏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