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名词—甄嬛体,坑爹等的出现和流行,反映出的哲学道理是
意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
因为,这些新名称都在反应一些现实的状况。
就像坑爹,以前最多说不肖子孙,重点强调子孙之不是,而坑爹,嗯~重点完全转移到爹被坑了,淡化了‘子孙’在这里的责任。算是文化转型中,不完全转型的一种体现。虽然,我们都在说扬弃,实际操作上,一不小心就是‘扬弃’——把昂扬上升的部分弃掉之扬弃。
比如甄嬛体,说实话,很多人觉得平常说的话太过直白了,加加上上,嘿!感觉还不错,但末了,总要来句讽刺,表明此非人话,堪比胡言乱语。其实,感觉上用时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要这样的说辞,又不想要这样的表达方式。
再比如米有,杯具,洗具,餐具,虾米…………就非常的生活化了。
再比如元芳你怎么看(说实话,这片都多久了,怎么元芳突然就火起来了,完全不能理解),嗯~跟甄嬛体一样,可见电视对人之影响。还有,人们对那贫乏的台词之抗议。
一个时代的语言、用词有着一个时代的烙印,最多只能说是变化,是不是发展,可能考卷上会说此为发展,但是如果是发展的话,那是扬弃,还是‘扬弃’呢?或者两者都不是,既然不是,那发展的内涵只是充实表达方式吗?然后就能进步了,嗯~进步。
其实,或许可以用——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来表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