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率20万秦军灭楚,结果大败而归,秦始皇是如何处理李信的?
李信在历史上的活动轨迹主要集中在秦始皇一朝,从公元前228年到公元前221年的7年间,史书有李信的记载,除此之外,再无记载,李信这个人仿佛只存在了7年一样,其实并不是这样。历史上的秦国被称为暴秦,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秦军残暴,杀人如麻
整个战国时期光是秦国斩杀的东方六国士兵人数就达到了200万多人,其中白起一人就杀了一百多万。二是秦法严苛,一人犯法,全家连坐,一家犯法,全伍连坐,一伍犯法,全什连坐。看上去秦法是相当严苛,而且毫不讲人情。
正是因为秦国给了东方六国这样的印象,所以才会被称为暴秦,而对于为秦国打仗失败的将军,理所当然处罚会很重,事实上秦国还有不少这样的先例,比如秦国名将樊於期,就是那个逃到燕国用自己的首级换取荆轲刺杀秦王的那个秦将,樊於期因为教唆并协助秦王政的弟弟长安君成蟜造反,失败后逃走,秦王政诛灭了樊於期所有在秦国的族人,全部斩杀,可见秦法严酷。
但樊於期属于叛乱,跟秦将打了败仗还是有区别的,如果秦国的将军在外打了败仗,也都是有处罚的,但远远没有诛杀三族这么严重的处罚,比如秦国将领王陵,在长平之战后攻打赵国都城邯郸,结果损失了五校秦军合计4万人,秦王政对王陵的处罚上免去官职,削去爵位,并没有杀他,可见秦法对战败的将领并不残酷。
还有名将王龁,就是那个在长平之战前期指挥秦军攻击廉颇的秦军主帅,在白起到长平前线前,就是王龁作为主帅指挥秦军作战,在王陵攻打邯郸城失败被免职后,秦国换上了王龁继续攻打邯郸城,结果王龁还是被救援赵国的魏楚联军击败,损失惨重,结果是秦王政都没有处罚王龁,因为两个月后王龁再次领导进攻赵国的汾城,估计最多也就是剥夺部分爵位。
所以 ,秦国没有斩杀作战失败秦国将领的先例,除非秦将背叛秦国,那样的话,处罚就非常重,就是诛灭三族的重罪,所以李信率领20万大军在楚国作战失败,秦王政对李信的处罚也只是剥夺部分爵位,并没有杀他,甚至都没有免去官职,所以说秦法并不残酷,说秦法残酷都是被秦国所灭亡的原东方六国人说的。
况且李信在攻打楚国的失败还有意外的原因存在,如果没有这个意外原因,说不准李信攻打楚国还有机会获得胜利,这个意外原因就是:秦国国相昌平君发兵背叛秦国,趁机攻打李信,导致李信前后受敌,被楚国大将项燕击败,最终大败而归。
李信在率领军队攻打楚国时,是一名年轻将领,而年轻就会气盛,所以李信向秦王政提出用20万大军灭亡楚国,而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却提出要60万大军才能灭楚,作为秦王,当然是最小的代价能取胜更好,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李信。
然后李信就率领20万大军开始攻打楚国,而蒙恬的父亲蒙武是李信的副将,李信攻打楚国的战役遭受了楚国大军的前后夹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昌平君的反叛,昌平君是楚国公子,他的母亲是秦国公主,也就是说昌平君是秦楚两国政治联姻的产物,他的外祖父是秦王政的祖爷爷秦昭襄王,算起来昌平君和秦王政也是亲戚。
昌平君当时任秦国国相,并且在自己位于楚国的封地郢城,当李信率军攻楚时,昌平君由于巨大的压力,开始选择背叛秦国,联合楚国军民在背后切断了李信的粮道,并与项燕一起前后夹击李信、蒙武大军,李信的20万大军在楚军前后夹击之下被打得惨败而归。
正是因为这个意外原因,才导致李信大军的失败,李信损失惨重,具体死了多少人没有记载,至少损失过半才叫惨重,李信大军另外还损失了七个都尉,一个都尉至少指挥数千军队,七个都尉都被杀,可见秦军损失惨重,李信回到秦国后,秦王政并没有特别严厉处罚李信,因为就在李信攻楚的三年后,李信作为王翦儿子王贲的副将,率领秦军攻打燕国,可见李信没有被免职。
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前夕,李信还参与了灭亡东方最后一个国家齐国,可见李信是活到了秦王政统一天下并自称皇帝之后,从李信攻楚时是个年轻人来看,到秦王政统一天下之时,也不过只有4年 ,换句话说 ,秦王政统一天下之时,李信年龄也不大,不会超过40岁,否则也不会被称为年轻气盛了。
算起来,李信有可能比秦始皇年轻十岁左右,秦始皇去世的时候只有50岁,况且秦始皇在位时没有杀害任何一位功臣,所有的功臣都活了下来了,包括功高盖主的王翦和王贲父子都没事,更别说李信,所以李信很有可能会活到楚汉相争之时。
另外,李信的家族是出自陇西李氏的大家族,在秦朝及汉朝西汉时期都非常显赫,其家族更是人才辈出,西汉的李广、李陵家族,唐朝的李渊,都是李信的后代,所以如果没有生病的话,李信就应该是自然死亡,秦始皇更不会对李信有什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