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的小山头(6):清风山(燕顺、王矮虎、郑天寿)

文集目录: 《水浒》里的小山头

清风山出场紧挨着上篇剧情。武松与宋江在白虎山分别后,去了二龙山落草,而宋江则前往清风寨投奔小李广花荣,在路上被小喽啰捉了,绑到了这座清风山上。

小说里这段剧情很像是《西游记》给人的印象。宋江被绑在柱子上,大王们要吃他的心肝做的醒酒汤。原文这段,读来极新奇,又令人后怕,水浒作者们所流传下来的这些故事,一般有几分真实吧?何以能把这些细节说得这样头头是道?“冷水泼散热血,心肝就脆了好吃”,我倒愿意相信这是杀猪宰羊的经验得来的艺术加工,不然就太可怕了。

燕顺等三人,仅仅是《水浒》中众多食人者的一小队伍。其余人员,我凭记忆就有李逵、邓飞、张青、孙二娘、还有江州劫法场吃黄文炳的众多头目。《水浒》的作者写食人,是用一种极自然的毫无感情色彩的文风,似乎完全不以为意。其实把目光拉到整个中国历史,倒又不觉得《水浒》的描写有多么夸张了。

但如今的许多读者,一上来就说:水浒里这群人没几个是好汉的,这本书读不得之类的蠢话,这就是不懂得小说的本来面目了。

描写善不一定是称颂善,描写恶更不一定就是宣扬恶。

《水浒》从第一章节就告诉我们,这是108个魔君被放出来的故事。征方腊结局的版本,最后除了鲁智深圆寂、几个朝廷将领继续做官,燕青、李俊等急流勇退之外,108将也没有多少得到好结局的。在金圣叹本中,则是给出了一个更为夸张的结局,108人在卢俊义梦中全伙被斩杀。

我们在看到水浒里的义气和热血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水浒中所展现出的恶的一面。作者描写宋江的权谋,也在写他的虚伪和狠毒。写武松前期的英雄气魄,也在写他后来的滥杀无度。《水浒》里的种种人物,都不能简单地用标签片面的思想来解读。

清风山的三个头领里,矮脚虎王英给人的印象较深刻,因为有一个“好色”的标签,后来扈三娘被许配给他,也增加了他的不少戏份。白面郎君郑天寿是个纯龙套,连单独台词都没有一句,而作为大头领的燕顺,粗看似乎也是一个没什么特点的龙套。但如果仔细一点分析,其实燕顺和郑天寿大不相同,作者对他是有一定的细化描写的。

燕顺排在108将的50位,72地煞的14位,对于实战几乎没有任何战绩的燕顺来说,这是一个相当高的位置。远高于清风山其他两位,并且排在他后面的不乏地煞的实力人物,如:凌振、吕方、郭盛、扈三娘、鲍旭、樊瑞等人。燕顺在征方腊时被石宝飞锤秒杀,而排位在他后面的吕方是和石宝大战50回合落败,其余几位的战绩也都可圈可点。

燕顺排在这里有什么理由呢?我想就在于他对宋江的一系列示好表忠心的行为,让他成为宋江的绝对亲信之一。在宋江自报家门后,燕顺这番话可谓是108将戴高帽水平第一:

如果仅仅是嘴上的工夫,倒也不至于影响宋江。燕顺在王英抢压寨夫人事件中的表现,才是重点所在。

宋江想着解救了刘知寨夫人,做副职的花荣面子上好看,所以力求王英放刘夫人下山。王英是个好色之徒,怎么肯轻易答应?这时燕顺就动手了:

要知道王英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至少目前是你山寨二把手,你的把兄弟,燕顺这下就分出亲疏了。而更明显的在后面,宋江被这刘夫人陷害,燕顺花荣等人把他救出来,王英再次把刘夫人抢去,这是抢人之前:

而在收秦明、打了城寨后,结果这刘夫人的一大段原文,可以看出燕顺这人的心机不浅(注意加黑处):

你想,宋江要杀这妇人,但王英话说在前头,又是第二遭抓住,宋江就不好开这个口,更不可能去王英房里抢人。于是燕顺出来把事情做全了。先是安抚王英,等王英把人交出来,话没说几句,一刀杀了。这时候王英再怒,当着这么多人,被“义气”压了,又有什么用?

如果燕顺事先并没和宋江说好,那对宋江来说,燕顺办的这件事就是聪明顺从之极了,无怪后来排座次在前了。

况且从王矮虎屡次对燕顺的反驳来看,山寨里也并不尽服他,燕顺干脆在宋江事件里占了一回大头,今后说到清风山众人,总归是燕顺为首了。

对宋江来说,对王矮虎今后再找个人安排嫁给他,一来自己得了守诺的名声,二来也拉拢了人心,只不过一丈青和王英的搭配实在难受,最后两夫妇在征方腊时双双死于郑彪之手,那就是后话了。

全集目录: 《水浒》里的小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