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益智小故事

小个子猫在踢毽子,大个子老鼠在旁边看。

一不小心,这只毽子飞进旁边的篱笆里了。篱笆里是熊医生家的后院,那里支着一口大锅,“咕嘟咕嘟”在煮汤。汤里飘出蘑菇、胡萝卜和土豆的香味。

小个子猫从篱笆缝朝里看,她说:“奇怪,地上没有毽子。”

大个子老鼠说:“那就是掉到汤里了,它跟胡萝卜、土豆、蘑菇什么的做伴了。”

小个子猫发着呆说:“我的毽子把人家的汤搞脏了,我要不要去道歉?”

大个子老鼠说:“要道歉的,不然的话你就不诚实了。”

小个子猫发愁地说:“我想道歉的,但我怕熊太太骂我,她骂起人来很厉害的。”

“可是你一定要承认把汤弄脏的事。”大个子老鼠说,“你要是不承认的话,他们以后也会知道是你干的。”“他们怎么会知道?”“我会告诉他们。”小个子猫惊讶道:“你向他们告密?你可是我的好朋友啊。”大个子老鼠说:“对不起,把这个不光彩的秘密藏在心里,我会憋得受不了的。”听好朋友这样说,小个子猫有点伤心。

汤的“咕嘟咕嘟”声越来越响了。熊医生一家快要来喝汤了。

“要不这样,”大个子老鼠说,“我先去告诉熊太太,毽子掉进汤里了。她一定会破口大骂。我就替你挨骂。等她骂累了,骂不动了,你再去告诉她,是你把毽子掉进汤里的。”

小个子猫很感动。大个子老鼠翻过了篱笆。这时熊医生、熊太太和三个熊宝宝正闻着香味咽着口水向汤锅走来。熊太太很不客气地问大个子老鼠:“你想干什么?”

大个子老鼠忽然在汤锅后面发现了一样东西——那只毽子!

大个子老鼠很高兴,他捡捡起毽子对篱笆外面的小个子猫说:“我们不用挨骂了!”

在一次数学老师的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测量一下灯泡的体积,是为了检测一下上星期刚刚学过的体积计算方法,也是为了看看哪位同学最聪明。

老师刚刚宣布完,就看到同学们都拿起铅笔和尺子专心致志地在下面测量灯泡的直径和高度,忙得不亦乐乎。但是有细心地同学发现,灯泡的形状是不规则的,这样测出的直径和高度算出来的体积是不准确的,忙活了半天,谁也没有测出来。

这时,老师看到了坐在后排的一位同学,什么也没有做,便让他站起来说测量的方法,只见这位同学走到讲台上,三两下就把灯泡的体积测出来了,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位同学的方法是怎样的吗?你们会测量灯泡的体积吗?

这位同学走到讲台,往灯泡里灌满了水,然后又拿来一个量杯,把灌在灯泡里的水倒在量杯里,测出量杯水里的数量,灯泡的体积就测出来了。

因为灯泡的体积与储存在灯泡里的水的体积是相等的,根本不用经过这些繁琐的计算,所以这位同学无疑是最聪明的

星期日,刚吃过午饭,李丹就忙着打扮起来了。她穿上了漂亮的花裙子,小辫子上扎了蝴蝶结。她和同学约好,要去敬老院为爷爷奶奶们表演节目,她准备了一曲独唱。

李丹准备完毕,刚要出门,电话铃响起来了。

“喂,丹丹吗?”是爸爸!电话那头,爸爸的声音很急促,“丹丹,你快点出门,坐3路汽车到中山路下,我在车站等你。”

李丹问:“什么事这么急?”

“我得到了两张马戏票,下午两点开演。你不是想看马戏,盼了好多天了吗?”

是啊,李丹多想亲眼看看山羊拉车、小狗算算术、老虎钻火圈哪!可是——李丹犹豫了。

“丹丹,时间快到了。你怎么了?”

“爸爸,我和同学约好,今天要去敬老院的。”

“必须去吗?”爸爸问。

李丹想起敬老院那些慈祥的爷爷奶奶,想起他们每次看表演时的微笑脸想起同学们在集合地点正等着自己,她对爸爸说:"是啊,我必须去!”

爸爸说:“好吧。丹丹,你做得对,以后还有看马戏的机会,可是你不能对老人、对同学失信。”

晏子又名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人,因他能言善辩,聪明过人,所以齐景公经常派他出使各国。

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国,被楚灵王知道了,就召集众大臣说:“听说晏子身材矮小,我想当面羞辱他,不能让他小瞧了咱们楚国,你们谁有什么好计策吗?”

这时,一个大臣想了想,便献了一条妙计,楚灵王和各大臣听后连连称赞,决定晏子来那天就依计行事。

于是,那个大臣吩咐人在城门的旁边挖了一个只有狗才能钻进来的小洞,并大关城门,想让晏子从狗洞里爬进来。

晏子进城时,那个大臣叫在城楼上大喊,让晏子从狗洞进。晏子看了看关闭的城门说:“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我今天是来到了楚国,不是狗国。”大臣们尴尬不已,谁也说不出话来,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城。

晏子觐见楚王,楚王还 不死心,想给他难堪,便说道:“怎么,你们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这样的人出使我们楚国呢?”

聪明的晏子一番话,使楚王和大臣们无地自容,羞愧难当。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晏子是怎么说的吗?

晏子说:“我们齐国是大国,人口众多,仅首都临淄,就有七八千户人家。大王,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只是我们齐国派遣使臣有个规矩:如果对方是个上等国家,就派一个有本事的人去;如果对方是个下等国家,就派一个无能的人去。我就是个无能的人,所以才派我到你们楚国来。”

明代林文斌六岁时游庙,有一个寺庙和尚见他梳着三叉小辫,觉得很好玩,就故意逗他,说:“三叉似鼓架。”

林文斌随口对答:“一秃似锣槌。”

和尚又惊又气,惊的是这孩子才思如此敏捷,气的是他居然骂自己是秃子,于是便不服气地说道:“三尊大佛坐象坐虎坐莲花。”

“一个秃驴偷鱼偷肉偷酒菜。”林文斌也不甘示弱。孩子的母亲听到嗔怪他太不文明,于是这孩子便又改口道:“一个书生攀龙攀凤攀桂枝。”

后来有一次,他梳两条小辫去庙里玩,和尚又笑他:“牛头且喜生双角。”林文斌很生气,但一时没想起来怎么应对。忽然,他看到一个老翁牵着一条狗走了出来,立即想出了下联反击,气得那个和尚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林文斌对了什么下联?

“狗嘴何曾吐象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