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外资企业是可口可乐吗?有人知道具体的历史吗?

是的,新中国成立后,1979年中美建交,可口可乐再次回到中国,成为第一家进入新中国的外企。其实在1920年左右,可口可乐进入了中国市场,1948年退出了中国市场。

上世纪二十年代,也就是民国时期,可口可乐第一次进入中国时,情况就出人意料。最初,可口可乐被翻译为“蝌蝌啃蜡”,让人望而生畏,但改为“可口可乐”这个喜气又朗朗上口的新名字后,很快打开了中国市场。

这瓶黑褐色带气的饮料受欢迎到什么地步?退出中国市场的前一年(1948年),可口可乐在上海的年销量超过100万箱,仅次于美国本土。

1979年,中美建交,可口可乐再次回到中国,成为第一家进入新中国的外企。三年后,百事可乐接踵而至。

两大“可乐”联手进击,攻城掠寨。到1986年,它们已经在内地建有18条生产线;1988年,总产量超过国产同类饮料的一倍多。

巨头强势,使得国产饮料面临巨大压力。比如,青岛的崂山可乐,八十年代时曾占据全国20%的市场份额,但当可口可乐在青岛建设分装厂,加上其彪悍的品牌影响力与密集的营销攻势,崂山可乐的销量急剧下降。

面对巨头的攻势,国产饮料难有招架之力。再加上90年代初市场开放的大趋势,使得八大国产汽水厂纷纷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联手,进行合资经营。

八大国产汽水中,沈阳八王寺、天津山海关、青岛崂山可乐与可口可乐合作;武汉二厂滨江汽水、广州亚洲汽水、重庆天府可乐、北京北冰洋则归于百事可乐门下;上海正广和因股权没有及时厘清,没有与两大巨头合作。

这些国产饮料本想通过合资,以退为进,学习更多技术,扭转颓势。没想到,全都被巨头雪藏,并且一藏就是十多年,这段惨痛的经历,业界后来称之为“水淹七军”。

北冰洋所属公司北京一轻化工集团党委书记邢慧明直言:“那时大家都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我们向西方学习管理,学习技术,却把自己的东西给弄丢了。”

除了被巨头“冰封”的“七军”,其他国产饮料的日子也不好过。

这方面,健力宝颇为典型。两大“可乐”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1997年后,健力宝经营绩效大幅下降。2000年至2001年,销售额比鼎盛时期下降三分之二,随后,在接连不断的股权变动中,健力宝加快“失速”,陷入困境。

至此,在中国饮料市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除了彼此,便再无强劲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