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被10家公司拒绝,中年变平庸很容易,承认自己平庸很难吗?
在朋友圈和现实的生活当中,看到不少中年人辞职的辞职,跳槽的跳槽,自己所在的公司也是因为疫情的原因,经营性收入骤降,为了降低开支和成本,也是裁掉了一批中年员工,不少人也是投递了几十份简历,但是收到的offer寥寥无几。
不禁忍不住高喊:“中年实在是太难了。”
有一次打车的时候和师傅聊了起来,一个38岁的男人,之前是一家设计公司的总监,如今出来跑滴滴了。我问他为什么会选择跑滴滴,他给的回答是:“公司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养自己的成本太高,招了一个降低一半月薪的90后总监进来,自己自然而然就失业了。”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世界对中年人真不公平。
过了35岁,中年职场人就真的那么不值钱吗?
答案是:是的,不仅不值钱,而且会越来越不值钱。
1. 多数公司招聘明确不要35岁以上的员工,赤裸裸的年龄鄙视。
2. 网易的员工为公司拼死拼命,加班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最后被公司一脚踢开,连员工补偿都不肯多给一点,在老板眼里你年龄大好欺负。
3. 月薪4万的电影美术指导,中年转行去做了外卖小哥,觉得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4. 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上,以前的总监,产品经理,在人生的下半段,都去卖保险了。
好像年龄越大,我们在职场上的职业竞争力会越来越弱,所做的工作看上去价值体现也不会那么强,甚至是大多数人的都可以干的工作,只要自己肯吃苦,肯干。
这和当初二十几岁的我们,对于自己职业生涯想象和规划是完全不同的。
那时候我们认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是这样的(列举几个职业)):
码农:25岁软件工程师→28岁高级软件工程师→32岁架构师
运营:25岁运营专员→28岁运营经理→32岁运营总监
HR:25岁人事专员→28岁HR经理→32岁HR总监
这是大多数人对于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预期,但是现实却是,码农做了几年的架构师去跑滴滴了,运营总监35岁的时候去做了微商,HR总监当了3年转行去卖保险了,这就是大多数中年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现状,而且这仅仅是理想状态,他们都达到了职业巅峰再走下坡路,很多人在走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刚刚毕业进入职场的时候,对自己的职业未来充满各种美好的预期,工作3-5年,职业上升,工资翻一番,工作10-20年,当上管理层,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
觉得按照这样的节奏,到了35岁的年纪,再怎么着也是个能月入过万的人,但是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数据显示,80%的职场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奋斗了10年依旧没有达到月入过万的水平。
能按照时间,来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添砖加瓦,如期实现升职加薪的人少之又少。刚刚毕业的的你,可能觉得才华和能力无处施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越来越没才华和能力。越来越平庸才算是多数中年人最真实的样子。
职业生涯的发展,并非是线性增长的,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年轻的时候有多努力,中年的时候就会有多大的成就。
不要拿年轻时候的预期,去对标中年时候的发展,很多时候期望越来,失望也会越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反问一个问题就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执行力,创造力,精力方面都会有多多少少的下降,面对同样一份工作,你顶住压力的能力必然会比年轻的时候来得力不从心一些,虽然你觉得能顶,但是老板觉得你顶不了。
为什么多数的招聘,都明确拒绝35岁以上的人?
倒不是说年龄歧视,人家就是觉得你的“性价比”太低,同样的工作,在能力、要求、工资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人家90后就是扛得住加班,而且执行力到位,说什么做什么,在不那么影响公司利益的情况下,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选谁,这是一个很残酷也很现实的问题。
也正是因为这样,那些投递了几十份简历,依旧求职无门的中年人的例子,才会一个又一个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中年人职业生涯,从来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好过。
多数人只是凭借着年龄等于能力的职业假象,为了生活,为了家庭在努力苟延残喘着,等认识到真相之后,往往他们已经走在了失业的路上。
年龄是增长了,但是所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生活能力,可能依旧在原地踏步。
记得之前看到过这么一句话:最怕35岁的中年人有自信,关键是自信还没人要,成为了职场中的奢侈品,“贵”得不敢要,也没人要。
35岁之后的职场生涯,对于多数人来说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
“贵”“不听话”“扛不住加班”。
仗着自己自己年龄大,工作时间长,开口要的工资就很高,职场上都讲求价值决定价格,你对公司价值贡献越多,自然会给你同等的工资待遇。但是很多人错就错在于,把年龄等同于自己的价值,认为工作时间越长,年龄越大,必然自己也就越值钱。
那这个世界上就不会的有那么大的贫富差距了,只要大家认真干十几二十年,大家都能拿到高的工资,但是很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很多时候,他们认为涨工资并不是因为为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赚了多少钱,而仅仅是觉得自己的在这里相比于别的员工多干了几年而已,仅此而已。而且坚信我只要干得越久,工资一定会实现翻倍。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要是在一家公司干个20年,月薪1-2万绝对是没什么问题的,这种盲目自信的背后,也正是对于职场上价值贡献的错误认知,你的工作年限,你的年龄,永远不能为你的能力买单,最终能取决于每个与你口袋里有多少钱的,永远是你对公司创造的实实在在的利润。
“包装”自己,是中年变平庸后的“倔强”
在职场上混了十几二十年,我们身上总会有各样各样标签,大家会不会有这么一种感觉,每次在简历上看到什么负责人,什么带头人,什么总策划等等这些职业标签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个人能力应该不错,哪怕是还没有面试,就对这个人产生了不错的印象。
这样的现象,尤其是在中年人求职简历当中很普遍,几乎人人从简历里面看上去都是社会精英,但是为什么总会有人在感叹中年不易,找工作难呢?说是什么带头人,其实可能就负责其中的一个环节,说是什么总监其实就是一个不大的管理层。
其实实际上这些“优秀的标签”背后,这些人的能力可能还不如一般的年轻人。
有些人说自己在一个行业和领域深耕了10年,但是他真正对于公司的能力和价值,可能也就停留在1-2年的专业领域,10年的工作时间,对于多数人来说,完全不等于你积累了10年的工作经验,也不意味着你的能力从0到1 的变化。
我们所说的工作经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工作之内的,更包括整个行业和领域内,但是事实是对于大部分中年人来说,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能做到明白人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为什么这么做?
还不是因为年纪大了比不上现在的年轻人了,包装自己的职业标签,其实也是中年人自救的一种方式,职场年轻化越来越明显,走上社会找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要比加班比不上,要比执行和创新也比不上,感觉相比于年轻人,除了多吃了几年饭,越来越没有明显的优势,能跟他们在同一屋檐下竞争了。
面对越来越平庸的事实, 很多中年人不愿意承认也无法接受,这么做也是对现实最后倔强。
确实,中年实在是太难了。
有人说,这个世界对于中年人极度不公平,上有老下有小,还要面临被裁员的风险,有没有替员工着想过?
相信经历过裁员降薪的中年同志们对此深有体会,觉得不好的事情为什么总是轮到我们中年人,年轻人辞职了无所谓,反正有大好光阴,但是中年人不行啊,连辞职的勇气都没有。
为什么大家觉得中年这么难?
因为大家总是站在自己困难的处境看问题,总是站在自己是中年的角度立场上去看问题,觉得我已经成家立业,我的压力来自方方面面,我既要看老板的脸色,回家还得给老婆孩子装笑脸,每天努力工作省吃俭用就是为了给孩子买奶粉,公司就不应该裁掉我,应该体谅我一下,这是你的思考角度。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公司会怎么样?公司活下去的根本就是盈利,让员工创造价值,那些说裁员没人性,降薪不合理的那些员工,往往是那些个人能力不怎么样,想混日子拿工资的人。因为需要兼顾到家庭的方方面面,一些人开始对于工作慢慢放松,但是如果你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老板又凭什么花钱白养你呢?
企业的未来,永远需要年轻人引领
IBM,戴尔,诺基亚这些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都在35-37左右,谷歌只有29岁,facebook只有28岁,而平均年龄最大的公司惠普,员工平均年龄是41岁。越是优秀的公司,都在加速企业的换血,就足以说明,年轻人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记得有一句话叫做:如果你懂了现在的年轻人,那么未来一定是你的。
马云曾经说过:“要敢于把后排的人向前拔!”
任正非也不止一次提到:“让听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企业中年轻的血液,永远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为什么腾讯裁撤10%的中层让位给更多的年轻员工,为什么京东要裁掉10%的高管,都是为了让位给年轻人,能让更多年轻人走上管路岗位,能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一定预见性。
职场本身就是一个残酷的竞争世界,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它表现的既公平又很不公平,因为无论任何人。
你的对手绝对不止是同龄人,而是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