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大班美术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美术教案1活动目标:1。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的发展展示一张有剧情的图。
2.学会表现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外貌特征,大胆加入与剧情相关的东西。
3.与同行协商,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孩子看过漫画故事书才明白什么是漫画。
2.孩子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熟悉股市情节。
3、故事磁带和漫画,绘本《小蝌蚪找妈妈》。
4.图片:鸭子,鱼,乌龟,鹅和青蛙。彩笔、纸、订书机等。
活动流程:1,小朋友看动画片,讨论。
老师:故事里有什么动物?他们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第一个遇到的是谁?在那之后你遇见了谁?你们在哪里认识的?这些地方有什么景点?他们最后找到他们的母亲了吗?
2.让孩子欣赏绘本,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老师:怎么才能画出这么长的故事呢?分组工作时如何分工?我应该画几幅画?有多少?每张图上可以画什么?怎么画?除了动物你还能画什么?
老师展示一本绘本u,提醒孩子做一本完整的漫画书。
3、玩故事,儿童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注意提醒孩子根据情节的发展展现一个完整的画面。
难度:与同行合作完成任务。
4.孩子互相欣赏,互相交流,老师评价。
老师:你们组是怎么合作制作漫画书的?哪个小组画的漫画书最好?为什么?你们是怎么解决合作中的问题的?
教学反思:
一堂好课,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蝌蚪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模仿蝌蚪的乐趣,画了40幅色彩斑斓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都能直观地体验到美的乐趣,被美的熏陶。同时,我们要做好经历的准备。上课前,我问孩子们,你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漫画和故事吗?没想到的是,有些孩子从来没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几个孩子,但上课前需要孩子了解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部漫画,这是我小时候在上海画室看的水墨画漫画。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地看着,要求再看一遍。甚至我和他们一起重温了童年。现在的孩子只看《快乐与灰太狼》等新动画片。我问孩子们是否见过蝌蚪。大多数孩子都只从动画片和绘本里见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的时候给孩子们带些活的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接触大自然太少。我让家长带孩子回家,了解蝌蚪和青蛙的进化过程。有条件的话,就在家里养几只蝌蚪,让孩子自己观察。如果没有,我们可以看书,上网了解一下。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加强家庭联系,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指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教育什么。教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预见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和预案。孩子们上课很热情,很感兴趣,尤其是让他们在前面演示,画蝌蚪的时候。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孩子们没用过棉签画画,所以很好奇,也很感兴趣。美术活动,一定要明确要求,绘画要求,健康要求,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想到,都要问孩子。
《小蝌蚪找妈妈》美术教案二活动目标:
1.学会合理布局图片,独立做书。
2.让孩子体验分享阅读的快乐。
3.体验用不同的方式与同龄人合作绘画的乐趣。
4.引导孩子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孩子大胆创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孩子们通过阅读书籍来了解书籍的基本结构。
2.小朋友自己画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背景,各种动物妈妈的半成品书,每个小朋友一本书,故事内容对应的文字一套,老师用的样书一本。
3、水彩笔、剪刀、胶水粘手。
活动流程:
首先,展示模板并提问以介绍主题
老师:这是小朋友平时画的画。里面画了什么动物?这些动物在哪个故事里?老师订的是书,但是画缺了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来做一本完整的书?
第二,老师示范制作书的要点和具体要求。
1.将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文字沿虚线剪贴在每页的适当位置。
2.在书的每一页图片的适当位置画一只蝌蚪,让蝌蚪与各种动物妈妈相呼应。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根据不同能力幼儿的绘画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第四,分担工作
鼓励孩子和同龄人一起欣赏书籍,和父母一起读书。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的扩展
继续饲养蝌蚪,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
教学反思: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得到解决,利用图谱教学让孩子们轻松记住歌词和二进制音符。因为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达到了目的,所以他们总能保持愉悦的心情、饱满的精神和对歌唱的兴趣。通过孩子们优美的歌声和准确的节奏,我们可以一起享受音乐赋予的生活情趣。我觉得这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小蝌蚪找妈妈》美术教案3大班活动目标
1.学会合理布局图片,独立做书。
2.让孩子体验分享阅读的快乐。
3.培养孩子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整洁。
4.学会客观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要准备的活动
1.活动前,孩子们通过阅读书籍来了解书籍的基本结构。
2.小朋友自己画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背景,各种动物妈妈的半成品书,一本给小朋友,一本给老师演示,一本给水彩笔、剪刀、胶棒。
活动过程
先展示模板,提问引入主题老师:这是小朋友平时画的画。里面画了什么动物?这些动物在哪个故事里?老师订的是书,但是画缺了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来做一本完整的书?
第二,老师示范制作书的要点和具体要求。1.沿着虚线剪下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文字,粘贴在每页适当的位置。第二,在书的每一页适当的位置画蝌蚪,让蝌蚪与各种动物妈妈相呼应。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根据不同能力幼儿的绘画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四、分享作品1。鼓励孩子和同龄人一起享受书籍,和父母一起读书。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延伸继续饲养蝌蚪,记录蝌蚪的成长过程。
活动反映: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深深吸引着幼儿。在故事中,通过蝌蚪寻找妈妈的曲折经历,让孩子了解青蛙的成长变化过程,并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漫画书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它们的先后顺序,制作漫画书,培养孩子在活动中相互配合的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美术教案4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的发展展示一张有剧情的图。
2.学会表现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外貌特征,大胆加入与剧情相关的东西。
3.与同行协商,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让孩子体验独立、自主、创造的能力。
5、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尽量大胆加图,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孩子看过漫画故事书才明白什么是漫画。
2.孩子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熟悉股市情节。
3、故事磁带和漫画,绘本《小蝌蚪找妈妈》。
4.图片:鸭子,鱼,乌龟,鹅和青蛙。彩笔、纸、订书机等。
活动流程:
1,孩子看动画片讨论。
老师:故事里有什么动物?他们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第一个遇到的是谁?在那之后你遇见了谁?你们在哪里认识的?这些地方有什么景点?他们最后找到他们的母亲了吗?
2.让孩子欣赏绘本,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老师:怎么才能画出这么长的故事呢?分组工作时如何分工?我应该画几幅画?有多少?每张图上可以画什么?怎么画?除了动物你还能画什么?
老师展示一本绘本u,提醒孩子做一本完整的漫画书。
3、玩故事,儿童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注意提醒孩子根据情节的发展展现一个完整的画面。
难度:与同行合作完成任务。
4.孩子互相欣赏,互相交流,老师评价。
老师:你们组是怎么合作制作漫画书的?哪个小组画的漫画书最好?为什么?你们是怎么解决合作中的问题的?
活动反映: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上,我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改变课堂上被动、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一,引入寻幽探秘,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样东西的喜爱。在课堂上,学生对课文的兴趣直接影响课堂质量。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神秘兮兮的跟学生说,刚刚在学校门口看到一个在找你。你想看看吗?在学生的惊讶中,老师用幻灯片播放了《寻找你》:
大家好!
在标准测试中,我* * *安排了三组abe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问题完成。结果制作幻灯片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会直接开始回答第二个问题,导致教学有些被动。
我是一只蝌蚪。看到其他小动物和妈妈开心地玩耍,我是多么羡慕啊!但是我不知道我妈妈在哪里。我听说二(7)班的孩子最聪明。请帮我找到我的妈妈!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所有的小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来找他们帮忙了。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问:“你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着“是”,同时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困难的介绍和费时的练习,学生自然地进入文本和角色。
二、读、说、贴、议、学,丰富语言的积累。
1.朗读——层层朗读,读出感受。
(1)初读。老师有趣地介绍完课文后,马上抛出问题。
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B.谁是蝌蚪的妈妈?从课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点。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内容的轮廓,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阅读,让阅读不再漫无目的,提高了阅读的质量。
体验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体验让学生发展,让语言更人性化,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在参与中求体验,在创新中求发展。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展示精心准备的教案,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演示教案的过程,就很难上好生动的课,让课堂充满活力。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感受时,要能根据自己学业情况的变化灵活组织教学。通过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通过深入了解桑迪兄弟的生活,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培养诚实善良的意识。
(2)精读。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为基础。教师精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正文第二、三段是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这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
A.读这两段,回答蝌蚪先遇到()再遇到()。
B.对比句子。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抓食物,于是和她打招呼。小蝌蚪一看到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了它。
C.阅读说明。重点是蝌蚪,鲤鱼和乌龟的对话。
D.大声朗读并扮演不同的角色。
2.以读促说,以说促懂。
(1)说顺序。让学生先说说蝌蚪的成长过程,然后,再然后,最后。通过学生的话完成填空题。
让学生认为谁是对的?学生在下面交头接耳,不同意就开始争论,自发形成讨论学习的氛围。最后得出结论,蝙蝠是用嘴巴和耳朵来探路的。并能简单说出原因。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长什么样后,他们被要求将青蛙的特征加入到寻找你中。及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要妥善处理教材,“细节略细,细节略细”,拓展课文的空白空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和幸福的,这是主题,也是灵魂。我想,“除了洋娃娃和棒棒糖,金吉娅还给小女孩、她的兄弟姐妹和我们什么呢?”作为重点,让学生多途径、多维度、多角度地阅读和感受文本,同时超越文本去感受文本背后金吉雅的善良、亲切、同情和体贴,带领学生一层层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我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富的过程。
3.粘贴——根据文字粘贴图片,贴着玩。
老师准备了五张图片,分别是一只小蝌蚪、一只有两条前腿的蝌蚪、一只有前腿和后腿的蝌蚪、一只尾巴缩短的青蛙和一只小青蛙。引导学生通过看图说出蝌蚪的变化过程。老师把相应的图片贴在相机上。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不费力地掌握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小蝌蚪找妈妈》美术教案5活动目标:
1,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根据故事情节,参考相关绘画资料,合作画三四本漫画。
2.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分工合作,* * *配合完成作业。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熟悉的故事。
2、老师的模板画。
3.孩子们画了鱼、鸭、鹅、龟等。在课外实践,这有一定的基础。
活动流程:
1,请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帮助孩子分析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让孩子们讨论这个故事可以分成几幅图?每张图片应该有什么作用?
3.根据孩子们的回答画一幅演示图。
4.理解单词:漫画书。我把这些图片按顺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书。这种绘本叫做漫画书。)
5.请求:
我们的每组孩子将一起完成一本漫画书。分组讨论,画哪个,要求每个人都不一样。并要求个别孩子说:你选了哪一个?这幅画需要画什么?
6.孩子的作业。
小朋友根据自己的选择画画,老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出鸭鹅的区别。
7.评论。
请画同一幅画的小朋友把画拼在一起,选择画的比较好的装订机,加上封面形成一个小连环画,放在书的一角。
《小蝌蚪找妈妈》美术教案6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可以用简笔画来表达故事的主要内容,尝试做成漫画。
3.与同行协商,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体验创造各种形象的乐趣。
5.鼓励孩子大胆正确地画画。
活动准备:
1.提前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故事磁带、录音机。
2.孩子们画了鱼、鸭、鹅、龟、青蛙等。课后,又有一定的绘画基础。
3.一些画纸,彩笔,油画棒和订书机。
活动流程:
首先,开始部分:
1.播放录音,让孩子欣赏《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为画漫画做准备。
2.根据需要设计问题:故事发生在哪里?蝌蚪刚出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小蝌蚪去找妈妈的时候先遇到了谁,后来又遇到了谁?它最后找到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最后找到青蛙妈妈。
3.老师:如果我们把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的人物和内容一个一个画出来,就叫漫画,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二、基础部分:
1.孩子们知道漫画书是什么。
老师: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漫画书吗?
老师展示了一本漫画书给孩子们欣赏。
总结:漫画书是由连续的画面组成的,这些画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按顺序装订起来就成了漫画书。
2.如何制作漫画书?
A.画一个故事。在每张纸上画一个故事,几个情节画几张纸。有几个情节让小朋友讨论“小蝌蚪找妈妈”。
第一张图应该展示什么?第二张,第三张,第四张,第五张,第六张呢?
总结:第一张图是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草上产卵。
第二幅画是一只蝌蚪遇见一只母鸭。
第三幅画是一只蝌蚪遇见一条鱼妈妈。
第四幅画是一只小蝌蚪遇见一只母乌龟。
第五幅画是一只蝌蚪遇见一只母鹅。
第六幅画展示了一只蝌蚪遇见他的青蛙妈妈。
B.将故事内容按顺序排列,并写出页码。
C.装饰封面。把《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的名字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漫画告诉我们什么。
d装订。
3.讨论分工,合作制作漫画。
a引导小朋友讨论分工,每组六人讨论谁画第一幅,谁画第二幅,谁画第三、四、五、六幅。
b玩故事,小朋友画画,做漫画书,老师让小朋友画画,指导他们巡回演出。
装订成册。
第三,结尾部分:
孩子们互相欣赏,互相交流,体验合作的快乐。
四。活动的扩展:
让孩子回家后把自己喜欢的故事画成漫画,装订成册带到幼儿园给大家欣赏。
活动反映:
春天的自然角落里有很多蝌蚪。蝌蚪是儿童常见的动物,贴近儿童生活。《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是孩子们都很熟悉的故事。孩子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所以选择这个故事制作漫画,更适合大班年龄的孩子。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并能积极回答问题。在制作漫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分工有着热烈的讨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进行合作。但在活动中,有五个幼儿在绘画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加强。另外,如果每个孩子都能独立完成一部漫画作品就更好了,孩子会更有成就感。
《小蝌蚪找妈妈》美术教案7活动目标:
1,请将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画成图画,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孩子注意画面的排列,注意距离和大小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师要熟悉故事内容,语言要生动形象,特别是讲动物的形状、颜色、动态时。
2、各一盒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和一张纸。
活动流程:
1,励志对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画一幅“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怎么画?不是看了老师的画,而是听了老师讲的故事。孩子们,你们会画画吗?认真听老师讲故事的孩子一定会画画。现在听老师讲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在池塘边,有许多水生植物。在草地上,青蛙妈妈生了许多小青蛙。婴儿长大了,变成了一只长着大脑袋和尖尾巴的蝌蚪。许多蝌蚪游啊游,互相追逐。小蝌蚪要回家了,但是他的妈妈在哪里呢?妈妈不见了,快去找她。小蝌蚪找她,向西游,向东游,游到荷花那里,看到一条圆圆的大眼睛的金鱼,叫道:“妈妈!妈妈!”金鱼说:“你弄错了。我是金鱼,肚子白的那条是你的妈妈。”小蝌蚪问这个,这个说“不”,问那个,那个也说“不”。“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我是你的妈妈。”小蝌蚪看着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为什么一点都不像我们?青蛙妈妈说:“好孩子,你还小。等你长大了,你会像你妈妈一样。”小蝌蚪终于找到了他的妈妈。
孩子们,故事结束了。请你为老师和其他孩子画这个故事好吗?别忘了故事里提到的那个地方。它在哪里?(池塘里)有什么?(有水生植物,荷叶,荷花,还有各种小鱼...)别忘了蝌蚪在做什么?(找妈妈)...
2.儿童画: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孩子排列画面,注意距离和大小的关系。
3.点评:结束后,把孩子的图片贴出来,让孩子观看,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