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是什么意思?

扶桑是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桑树,据说是太阳出来的地方。

扶桑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ú sāng,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名。《梁书·诸夷传·扶桑国》:“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海内十洲记·扶桑》:“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神话故事

《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郭璞注:“扶桑,木也。”

《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太平御览》卷九五五引旧题晋?郭璞?《玄中记》:“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

唐?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