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趣谈之一:从“天下第一笔”谈早期毛笔——楚笔
其实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古代先民最初使用削尖的竹木作为书画工具。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书写工具的发展,毛笔的制作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姜寨遗址于1972年在陕西临潼发现,主要是仰韶文化遗存。出土文物有凹砚、杵、染料等工具,也有陶杯等彩陶。这些彩陶上的图案流畅清晰,纹饰得体,不是竹木硬笔所能做到的。因此,人们推断,毛笔的雏形可能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于光绪二十五年发现甲骨卜辞,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在殷墟博物馆的甲骨文展区,有一件非常特别的文物:朱书语阁。这是一种白色的好战的玉,隐约可见一些淡红色的甲骨文。字是用蘸了朱砂的笔写的,写字的笔很可能是毛笔。
虽然在商代没有发现毛笔,但在商代和更早的文明阶段确实使用过。在殷墟发现的甲骨上,还有几个用朱砂书写但尚未刻成的字。此外,玉器和陶器碎片也有墨水或朱的笔迹。这说明有些甲骨文是先用毛笔书写,再用刀刻上去的。
还有一件殷墟出土的陶器,上面用墨汁写着“祭祀”二字。线条流畅舒展,粗细转折自然,笔法委婉有力。很难想象这是用毛笔以外的书写工具写的。
战国时期,毛笔没有统一的名称。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楚指于,吴指其为不规则,颜指其为毛笔”,“秦指其笔,从于到竹”的记载说明,在先秦时期,毛笔的别称很多,“战国七雄”的名称也不尽相同。秦统一六国后,还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虽然没有明确记载秦统一毛笔的名称,但事实是其他名称都被淘汰了,只有“笔”这个名称代代相传。
这一时期,随着文明的进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文字的应用日益频繁和广泛。先秦繁体字沿着贵族化和大众化两极发展。贵族字体工整,常用于礼器铭文;民用字潦草,多用于印章、钱币、陶器等。,呈现出简单快捷的趋势。贵族作品整体成为后来篆书的起源;流行的草书被称为“草书”或“古力”,成为后来隶书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