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谭被部分家长炮轰。你怎么想呢?

我国没有动画分级制度,动画的受众也不仅仅是孩子。中国奇谭在网上播出。在这样的三个前提下,中国奇谭是不负责吓孩子的。相反,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有责任引导和推荐孩子接触有益身心的优秀作品,拦截不适合孩子的“问题”动画。

我国没有动画分级制度,动画的受众也不仅仅是孩子。代表中国气坛追求民族化、艺术性的创作思路,符合政策法规要求。

《中国奇谭》在网上播出,独家收视频道减少了幼儿误看的可能性,家长有了观看《中国奇谭》的主动权。

对于一个言语中表现出对动漫有一定了解的家长,我们假设这个“家长”真的存在。在我国没有动漫分级制度,播放渠道有限的情况下,不应该免除孩子“不小心接触”影视动漫作品的事实。

这个问题恐怕比较容易钓鱼,我就说说自己的经历吧。

我唯一看过的电影《中国奇谭》是第三集《琳琳》。《中国奇谭》爆炸后,我想陪孩子看高质量的国产动画,让她涉猎一些需要思考、可以感知、触动内心的好作品,带来一点我们国家也有优秀作品的朴素的民族自豪感。

《小怪兽之夏》带来了热烈的讨论,却给我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它与现实紧密相关的成人表述:“我们都是劳动人民”,缺乏相关经验的孩子能理解吗?

鹅,鹅,鹅只从画风就能看出来。会不会引起孩子的恐惧?

直到第三集《琳琳》上线,看到“平淡平庸”的大篇幅总结,我才开始和孩子一起看《中国奇谭》。

果然《林林》的故事核心太简单了,猎人和狼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动画中间已经很明显了。母狼对琳琳的警告,直接让我的孩子问出了“她妈妈最后是被杀的吗?”

我觉得《小怪兽之夏》对写实表达的追求和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过早适应成人规则并不矛盾,而“鹅鹅”劝孩子戒掉的场景也是看之前看宣传照就可以提前预见的。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喜好来影响孩子接触世界的大方向,让你用剑和盾来保护孩子,只是为了用剑赶走孩子不该接触的东西,用盾来缓解孩子融入社会的不适感。一个成年人有必要像个孩子一样说“我突然跳出来,又黄又暴力,我...我赶紧关机”,然后炮轰社会推卸责任?

指导一直是一项微妙的工作。为了让孩子多接触文学,安利以《快乐王子》为突破口,她看王尔德的短篇小说集,以童话的名义渗透文学鉴赏。为了不让孩子沉迷在喜马拉雅躺平听各种有嚼头的故事,朱元璋在故事里安利的趣闻让她看明朝那些事。为了不让孩子因为看像流食一样容易吸收的儿童动画片而思维匮乏,口味单一,我去年借了手冢治虫的《森林大帝》和清水的《工作细胞》,希望她的娱乐活动可以多元化。

就像这个寒假,我按承诺借了《名侦探柯南》和《尖帽子魔法工坊》给她娱乐。结果有一天,她说借来的漫画看起来有点诡异吓人。原来是我不在家的时候,她挖出了我的不死钻石,从JOJO第四能力的怪风和一些神经质的人设定的描述来看,显然暂时不适合她。

无论如何,即使我想让她少看一些低龄动画片,也改变不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娱乐的世俗需求。我只能硬着头皮劝她多读书,限制时间看《汪汪队》之类的动画片,潜移默化的循序渐进。

最后,“中国奇谭”的原名是“中国怪兽”。如果家长看到这个原名,大概可以在孩子看之前,给予更恰当的引导。我从不让我的孩子在哔哩哔哩看视频。我需要重复金东所说的吗?所以我觉得,那些在哔哩哔哩看完《中国奇谭》后吓唬孩子哭来攻击社会的家长,不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哔哩哔哩看了更多不适合自己年龄的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