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教师,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和教案是我们的职责也是对学生们负责哦!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在引导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将例题交给学生去自学,探究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讲述(故事大意)猪八戒在取经的路上,忽然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刚要吃,悟空一个筋斗翻到了他的跟前:八戒,这个西瓜我们分开吃,你吃西瓜的1/2,我吃西瓜的1/2,(师板书:1/2)八戒听了满脸不高兴,这个西瓜是我发现的,我要多吃,我要吃西瓜的1/4(师板书1/4)

 师:同学们说,八戒能多吃到西瓜吗?要想知道八戒能不能多吃到西瓜,我们必须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较一下分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互动解疑

 1、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质疑: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以下1/2和1/4(指板书)谁大谁小?为了直观地比较出谁大谁小,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的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小结: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份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越少,所以1/2>1/4。

 刚才我们知道了把两张相同的正方形的纸分成不同的份数,都取其中1份,这样的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而如果把两张相同正方形的纸都分成相同的几份,取不同的份数,这样的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呢?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算理。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彩色手工纸10盒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1、认识盒装手工纸数目

 师:拿一盒手工纸,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多少张?

 学生猜后教师打开演示:介绍每沓10张,每盒100张。

 1、2、师演示、生口答

 (1)1盒里面有()沓手工纸,10沓有()个十张;

 (2)2沓纸有()张,有()个十张;

 (3)80张纸有()沓;

 (4)2盒纸有()张,()个百张;

 (5)400张能装()盒,有()个百张。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教学例1

 2、1、探索6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1)

 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6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学生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一盒手工纸或小棒操作一下,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与同学说一说。

 (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60张纸就是6沓,先每人分一沓,***分掉3沓,剩下3沓再每人分一沓,刚好分完。这样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

 预设2:60张纸就是6沓,6沓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课件演示)

 预设3:60里有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板书横式:6÷3=260÷3=20)

 预设4:30×2=60或2×30=60可以得出60÷3=20。(想乘法算除法)

 预设5:60—20—20—20=0***减3次,所以60÷3=20。

 预设6:20+20+20=60所以60÷3=20。

 设计意图教材在这里的编写意图,是以直观为支撑,形数结合。教师要尽量地多给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内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在自主探索中运用新知转化成旧知即表内除法的思想方法,化难为易,理解算理。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3相同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与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口算除法往往喜欢这样说: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这是一种描述的语音,是一种机械记忆的方法,这样的描述有时容易产生误解。如有学生说出,教师千万不可回避,应耐心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道理: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算法)。其实这种规律的总结是预设3(算理)的翻版。口算教学应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如60÷3表示把60看作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转化为表内除法。只有这样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后续学习,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总结出来的方法才能真正地为以后的学习服务。

 (4)揭示课题、巩固方法。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60÷3=20(张),它就是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抢答题(卡片出示正反两面)

 5÷5=4÷29÷38÷4

 50÷5=40÷2__________

 根据前两组的规律,让学生猜一猜后面每一组算式,口算后说出算理。

 同学们真厉害,下面有信心再解决一些问题吗?

 600÷3=(课件出示)

 2、探索一位数除整百和整千数的商

 (1)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汇报后集体订正)

 预设1:6盒除以3,每人得2盒,2盒就是200。

 预设2:6个百除以3是2个百,就是200。(让多名学生再说一说,如不理解可用教具演示。)

 (2)那么6000÷3呢?

 设计意图在60÷3和600÷3的基础上,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直接类推出口算方法和结果。

 2、3、引导小结:口算整十数、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时,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把整千数看成几个千,转化成表内除法再进行口算较为简便。

 1、探索12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2)

 3个班上手工课一***用去12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

 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12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先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可利用盒中的手工纸或小棒边操作边说。

 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可以把120张看成12沓,12沓除以3是4沓,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120÷3=40(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预设2:可以把120看成12个十,12个十除以3是4个十,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120÷3=40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两种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2相同的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再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4)1200÷3呢?(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第一节课口算除法的基础,通过复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一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学生会很自然地迁移类推出一位数出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配上直观操作演示,更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交流和复述中培养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时,可以将几百几十看作几个十的数除以一位数,把它转化为表内除法。

 1、探索66÷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3)

 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摆出准备好的66张纸或小棒,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2)多名学生说后,教师课件演示,并填空。

 先分(),每份分得()沓,再分(),把单张的分成了()份,每份分得()张,分完后每份***有()张。

 (3)说明计算方法:66张手工纸有6沓(每沓十张)和6张,也就是66可以分成6个十和6个。先分整沓的,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再分单张的,就是把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沓和单张合起来20+2=22,就是所求的结果。

 分步算式:60÷3=206÷3=220+2=22(板书)

 (4)引导小结

 都是“先分后合”把几十几分成两部分: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除以几再相加。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设计意图这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除尽的例题。学生通过边分手工纸或小棒操作,边说出口算步骤,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它采用的是“先分后合——化难为易”,将新问题分两部分转化成表内除法来解决问题。为了降低难度,教师以板书分步算式来解释口算方法,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笔算除法打下基础。

 3、课堂练习

 3、1、算一算,说一说。

 8÷4=()15÷5=()

 80÷4=()150÷5=()

 800÷4=()1500÷5=()

 9÷3=()24÷6=()

 90÷3=()240÷6=()

 900÷3=()2400÷6=()

 你是怎么算的?对比这两组题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附答案:

 8÷4=(2)15÷5=(3)

 80÷4=(20)150÷5=(30)

 800÷4=(200)1500÷5=(300)

 9÷3=(3)24÷6=(4)

 90÷3=(30)240÷6=(40)

 900÷3=(300)2400÷6=(400)

 左边这组题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右边这组题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3、2、解决问题。

 一***90人,先排成人数相同的9列,再围成人数相同的3个圆圈。

 (1)每列多少人?(2)每个圆圈多少人?

 附答案:

 (1)90÷9=10(人)答:每列10人。

 (2)90÷3=30(人)答:第个圆圈30人

 又出示了一组“智慧岛”习题。

 附答案:

 20元=200角200÷5=40(枝)答:可以买40枝铅笔。

 20÷2=10(本)答:可以买10本。

 4、巩固提升

 4、1、填一填。

 2、填出里()的数。

 3、解决问题。

 一只东北虎的体重是一只鸵鸟的4倍,是一只企鹅的9倍。

 请你自己算一算企鹅和鸵鸟的体重。

 附答案:

 360÷9=40(千克)答:企鹅的体重是40千克。

 360÷4=90(千克)答:企鹅的体重是90千克。

 设计意图练习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探索规律,发现简便的口算方法,正确口算出结果,注重培养学生养成验算和反思的习惯。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回忆学习了哪些方向。

 (2)连一连,找出相对的方向。

 前 左 下 东 南

 北 西 上 右 后

 (3)提问:谁能说出我们校园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2、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北京市所处的位置,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校园示意图。

 (1)描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

 (3)提问:现在我们确定了方向北,你能不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请同学到前面黑板上贴出相应的位置。

 (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

 (5)提问:如果我们把上方规定为其他方向行不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尝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他三个方向。

 (6)小组交流。

 (7)集体反馈。比较各种方式,说一说,怎样画最清楚。

 2、小结。

 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先看清所给方向,然后根据所给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尝试操作:

 (1) 绘制出自己房间的平面示意图。

 (2) 确定图上的方向。

 (3) 和同伴交流。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