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亮相多款转管机枪

珠海航展亮相多款转管机枪

多年来,亮相珠海航展的国产装备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一方面代表着中国军工企业的最新产品,另一方面也是人们猜测的窗口。解放军目前的装备结构和思路。在轻武器的行列中,有一位多次参展但仍未有所建树的“三朝元老”:旋转机枪。

2012年,在第六届警用装备博览会上亮相的这把枪,问世七年了,解放军却连装备都没有:显然网络论坛上有句话叫“兔子是最大的”一分钱”。装备思维偏向美式的解放军,对美军广泛使用的转轮机枪无动于衷。为什么是这样?

转管机枪技术很难?一百五十年前就已经面世

1851年,毕业于医学院的机械工程师加特林开始构思高速机枪。但当时的枪械技术远不能与现代导气自动方式等一系列原理相匹敌,甚至金属固定装填弹药在当时也才刚刚出现,还没有进入火器的阶段。大规模推广。这时,加特林创造性地构思出了旋转机枪的原理:多支枪械聚集在一起,通过外接电源依次装填和射击!

当然,此时的外部能源不可能是电,而是手摇曲柄。射击时,射手一边摇动手柄一边瞄准,副射手手持帆布弹带补弹。这虽然略显原始,但在当时却展现出了恐怖的威力:1878年的美西战争中,一个加特林机枪连镇压了西班牙人;次年的祖鲁战争中,加特林机枪阻止了祖鲁鲁人的疯狂进攻。旋转机枪的价值在这个时候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1862年,第一次采访加特林旋转机枪。距今已有160年,但这把高速机枪的转管设计理念却是150年前流传下来的“孤品”! 1871年,改进型加特林机枪首先被美国陆军采用,并在内战中投入实战;之后,沙俄采购了一批加特林机枪,在日俄战争中多次压制日军。 Move ?—— 这就是高速旋转机枪的魅力所在!

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加特林机枪和他的机枪似乎都变老了,最后一批手摇加特林机枪在1911年彻底退出了美军的装备序列。但是老加特林机枪依旧咄咄逼人—— 雄心勃勃的老加特林还计划研发电动替代手摇加特林机枪!但受限于当时的电力技术,这种机枪并不实用。

一般来说,身管机枪的技术并不难。与巅峰MG-42单管机枪高达每分钟1500发的高射速相比,枪管的散热问题需要考虑。以M-134型六管机枪为例,虽然其射速高达每分钟6000发,但六个枪管轮流射击,平均每个枪管只需要承受500发的射速。每分钟1,000 发。而且,现代转轮机枪的载弹量并不高,射手也不会按住按钮。

显然,转筒机枪不需要过多考虑散热问题。时间悄然进入了60年代。面对越南战争的需要,美军开始小批量投入兵力作为“特战”的主力。不过此时美军的制空权还不能大张旗鼓地出现,于是开始考虑派C-47等老式运输机前往南越,作为空中火力平台掩护南越军队和一小群美军。

转管机枪的再次兴起:美军特种作战需要

以改装后的AC-47为例。起初,美国地勤人员只是简单地将步兵使用的M60、M2HB等机枪安装在C-47机身上。该机枪开始供应给驻扎在南越的AC-47舰队。每架AC-47机内配备3挺M134转轮机枪,每分钟可向射程内所有目标投射多达24000发7.6251mm机枪子弹!

至此,M134旋转机枪不再“高大上”,而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特战利器。美军的MH-60“黑鹰”直升机是专门为特种作战研制的。在机身两侧的机枪手位置,M134赫然在列。山谷中向前飞去,而两侧的M134机枪喷出极为震撼的火焰。《海豹突击队》,一名操作M134转轮机枪的机枪手恰好配合驾驶员及时消灭了即将发射火箭的反对者,才转危为安。

由此不难看出,部署在直升机侧面的旋转机枪的威力和价值有多大。当直升飞机悬停垂降或着陆时,直升飞机成为一个相当脆弱的装甲目标:即使是火箭筒也可以很容易地瞄准它。有了转轮机枪,从两侧舱门进行吊索和空降的步兵多了一层保障;军队压制了火力。

珠展亮相的转管机枪:多种口径齐亮相,美军自叹不如

与越战期间美军亮相至今仍在使用且无后续改进的M134“米尼刚”相比,LM/7.62毫米六管机枪、LM/12.7毫米三管转机gun和LM/14.5mm三管转轮机枪,三挺不同口径的转轮机枪,覆盖范围很大。对比M134,这么多年的发展只有7.62mm版本和鲜为人知的5.56mm版本。

显然,中口径转轮机枪既可以作为机载武器,也可以作为车载武器使用。未来有可能装备直20来掩护特种部队作战。珠海航展还展出了一款搭载7.62mm转轮机枪的机器人。这些大口径旋转机枪虽然难以空降,但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火力,结合先进的热成像、单兵雷达等作为简易火控系统,承担边境野战防空任务职位;也可安装在稍大的作战机器人和装甲车上,承担攻打工事和防空任务。与价格昂贵的自行高炮相比,14.5毫米转轮机枪的弹药威力并不逊色于20毫米机枪,而且射程也相当可观。

加上每分钟几千发,它的火力远超一般的20mm机炮,虽然25mm自行高炮和35mm自行高炮在当时是很难替代的合成旅级作为主要野战防空武器。

它是有用的,但是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说,它也是提高野战防空能力的一大利器:第三世界国家完全可以把它装在装甲车平台上,然后用中国制造的热成像已经被“白菜化”,光电探测系统等作为火控系统改装“青春版”自行高射炮。

更何况AH-1武装直升机在诞生之初只是装备了2挺M134转运机枪作为机载武器。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14.5毫米旋翼机枪具有一定的机载武器能力:它可以安装在武直19等轻型武装直升机的机鼻下方。虽然与正经机枪差距较大,但凭借其高射速和高载弹量,在该型轻武装直升机的改装空间中也能占据一席之地。

为什么解放军至今没有装备?显然是出于另一个原因

此前,CS/LM-12安装在Z-11WB直升机上。但到目前为止,直20虽然预留了侧机枪手舱和舷窗,但并没有安装身管机枪。显然,解放军似乎并不准备大量装备转轮机枪。不过,旋转机枪本身就有这么多优点,解放军也有大量货架产品可供选择,何不打算装备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目前,解放军希望步兵手中的轻型武器向轻量化方向发展:尤其是重机枪。 85式重机枪之后,相继诞生的89式重机枪和新型QJZ171重机枪就是这样的例子:尤其是QJZ171重机枪,全系比89式重机枪轻了9.5kg ?.如此减重,主要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在东南丘陵、喜马拉雅等地形作战时,重机枪还是越轻越好。

另一方面,旋转机枪与重机枪的轻量化完全相反。 7.62mm ?CS/LM-12旋转机枪的重量极有可能超过25kg,不能用于步兵,只能安装在机动车辆上。与猛狮高机动突击车车顶安装的89式重机枪和QJZ-171重机枪相比,下车时可以手动拆卸携带,CS/LM-12只有7.62 mm中口径机枪重量巨大,需要外接能量,这决定了它只能与机动车辆作战。与此相比,它的弹药消耗不算什么。

综上所述,这些都是转筒机枪的先天不足,也导致了转筒机枪在解放军中的大规模普及。不过,中国未来对转轮机枪进行大幅减重改进也在情理之中:就像50年前一样,没有人会想到12.7毫米重机枪整个系统的重量在未来将能减重至17kg。随着材料工程的进步,这样的轻量化可能有一天会实现,届时,转轮机枪将迎来世界性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