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粽子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1.2000多年前的五月五日吃粽子,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古洛河边一声长叹,一头扎进了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到端午节了,很想体验一下这种气氛,就让奶奶教我包粽子。做粽子,首先要把叶子洗干净,泡在热水里。

然后准备枣、蛋、肉等。对于馅料,煮出你喜欢的美味馅料,就可以开始工作了。先把长叶子折起来,围起来,做个窝,中间放好准备好的糯米和粳米,包边包角。

然后把饺子放在米饭里,揉成一团,最后把竹叶包裹的饺子做成四角。包粽子的功夫都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的好不好,取决于四个角是否对称,是否有型。

刚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扭成一团,要么是六个角,要么是一个球。奶奶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把细线绑在哪里?”我晕!情感粽子的四个角方便用细线挂起来。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没有圆圆的粽子?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用大火煮。大约1小时后,用文火煮30分钟。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渴望揭开锅盖看看情况。因为粽子的香味从锅里飘出来,让我口水直流。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长。当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时,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可以看到里面金黄绵软的“宗肉”。咬一口,太好吃了,差点把筷子都咬掉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尝到了劳动的果实,不甜。

2.粽子香这个题目主要用来写作文。有300字左右的题目和文字要有吸引力。桂花香来的时候,桂花的品种很多,颜色以黄色为主,还有粉色、深红色、浅黄色。它的花期很长,一般在20天左右。花的香味释放出来后,会逐渐淡去,干涸。有些花会掉到树下的土里,风永远不会到处吹。留在树上的花,紧贴着细细的树枝,无论风吹雨打也不会枯萎。桂花只有米粒大小,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花了。正因为如此,桂花从不独居,总是肩并肩,手牵着手,羞涩地看着路人。他们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

中秋节前后,隐藏在密林中的桂花树,总是一波又一波地悄悄释放、散播着芬芳。它不需要诗人的浪漫,也不需要歌手的* * *浪漫。似乎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这几天被桂花沁人心脾的清香浸透了一些浪漫的味道。不信请去山里走一走,整理一下凌乱的刘海和皱巴巴的衣服。你会惊奇地发现,来来去去的香味,无论是静谧的还是浓郁的,总是像瀑布一样从桂花树上落下来。这一幕就像是朦胧的月光,总是伴随着一种优雅的忧伤和诱人的韵味,更像是来来去去的紫雾,带着些遐想、向往和时而包裹着你、迷恋着你。月雾般的清香,可能只会在你的心里飘一会儿,挥之不去,留给你一些虚幻的想象和遐想。

桂花没有伟岸的身材和不凡的气魄;说它是花,却不敢把它高高举在枝头,更羞于在春天绽放。桂花树常常自惭形秽,把身体藏在丛林深处,找一块不毛之地扎根;从沙子和泥土中吸取很少的营养。年复一年,在繁华的城市或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旁,保持贫瘠和孤独。

桂花九月开花,花不好看。吸引人的往往是夜风中淡淡的清香。它的独特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在平静中品味。

3.以粽子为题给作文加个好标题。万里方言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的龙舟节,又称端阳节、午节、五月节、艾节、崇武节、夏节。

虽然名字不一样,但是各地人的习俗都是一样的。端午节是中国两千多年的老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草菖蒲,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戴香囊。

端午节有许多习俗和活动,如在门上贴艾叶、吃粽子、包粽子和赛龙舟。在门里放艾草——因为艾叶可以辟邪,这一天在门里放艾草可以保你平安。

吃粽子——粽子是一种用猪肉或甜面酱制成的食物,用竹叶包裹成六角形的拳头大小的饺子。它起源于中国。

这是中国水乡人民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一种风俗食品。赛龙舟--来自屈原的记忆。

长江沿岸的水乡在端午节前后组织龙舟比赛。今天外婆家也包了粽子。

我拿出一大一小两片粽子叶,像我奶奶一样,折了一角,在折好的喇叭筒上放了一点泡好的糯米,塞了一大块肥猪肉,上面盖了糯米。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心想:简单的饺子,挡不住我的聪明。

然而,当我再次盖上稻叶时,糯米却像个调皮的孩子一样不听我的话,一个个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跑来跑去。还好奶奶“救了我”——我一点点掉了一些糯米,我也就释然了,心里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也放下了。

几经周折,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步——系一根棕色的绳子。粽子只有包得紧紧的才好吃,所以我拿着棕色的绳子,一圈一圈的系好,才给奶奶。

这时候我才知道,包粽子是一门手艺,包起来不容易。我感觉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

它蕴含着祖国人民的深厚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应该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自己的节日。

4.以“粽子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粽子的味道”

这时候家里会从外面买现成的,虽然种类繁多,比如三角形、五边形、抱枕形;也很好吃,有肉馅的,有蛋黄馅的,但是还是不如自家做的好吃。今年,我不想再错过这个大好机会了。我已经同意下午去有包粽子习惯的邻居家学习包粽子。

到了邻居家,受到了热情的接待。我吃了这个,尝了那个。一半的时间过去了。“言归正传,包粽子”,他们拿着粽子叶、肉、米等一系列工具,开始包粽子。邻居奶奶先把洗好的粽子叶折成一个“蛋筒”,上面露出一片“大叶子”,然后把糯米倒进“蛋筒”里塞肉,再把糯米倒进去,用筷子剁碎。最后,她把粽子折成狗头的形状,用绳子捆起来。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看起来挺简单的。我开始拿出一大一小两片米叶子,像她一样折了一个角。然后我把一点泡好的糯米放在折好的喇叭筒上,塞了一大块猪肉,上面盖了糯米。我很自豪,我已经比我想象的成功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盖上稻叶的时候,糯米纷纷跳出来,就像小孩子一样。我急得直跺脚。还好外婆“宽慰”了我——切了点糯米,我也就释然了。这是最简单的步骤-系上棕色的绳子,看我展示我的才华。我觉得粽子要包的紧紧的才好吃。我拿着棕色的绳子,把粽子绑成一个圈。你完了。我拿起粽子准备放进碗里,却不小心拉断了棕色绳子的短部分,只听“咣当”一声。粽子叶散了,糯米很快就从粽子叶里飞出来了。还好我反应快,及时拉住,减少了人员伤亡,但还是给邻居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幸好两家交情很深,否则...

“不要紧,继续学习,我来收拾残局。”听了邻居爷爷的话,我放心了很多。有了这次失败,我小心多了,设法打包了一些。几包包完了,想换个粽子的形状。我包的很仔细,一个比一个有意思。粽子下锅后没尝过自己包的粽子,也不知道怎么包自己喜欢的蛋黄粽子,但从包粽子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手写名著不抄袭。

5.端午节以粽子为主题的作文,好得像五山村,石榴花一下子多了起来。诗人吃了两个角粽子,高管在艾蒿上。旧俗储药,胜身亦指舟。做完这些,已经是太阳西下的时候了,家里人已经准备好了吃喝,他很高兴的喝了酒。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粽子,插了艾条,储了药,配了药方,祈祷今年不要出事。也反映了江南地区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文化作为中国古老的文化节日之一,无论是大江南北,还是长城内外,都是家喻户晓。以前我对端午节一无所知,但不知道为什么。直到寒假我看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端午节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这本书里,我们知道端午节是中国这么多节日中,名字最多的:龙舟节、端阳节、重阳节、夏令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端午节的来源也很多,有纪念屈原、龙、吴元的20多种。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纪念屈原。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打楚国的京都。看到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屈原把一块石头扔进汨罗江,死了。屈原死后,楚国人民非常悲伤,每年都涌向河边向屈原表示敬意。所以每年五月初五,都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的习俗。其中又以龙舟赛最具特色,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如同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由于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传统节日之一。时至今日,她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德清,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口都会挂上菖蒲和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饺子自然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竹叶清香的饺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褐色,火腿褐色,红豆褐色,都让人垂涎三尺!在一些地方,人们仍然佩戴香囊,女孩们用这些五颜六色的香囊作为装饰品,不仅使香味卷曲,还使自己更加美丽动人。走在街上自然会吸引很多男生的流连目光。偶尔从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把端午节申报为他们国家的遗产给联合国。我非常惊讶。我认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端午节属于中国人。其他国家怎么申报?这可能和一些人喜欢洋人的节日有关!我认为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尽我们的一份力量来保护和弘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看完我们的节日,传统而有趣的节日正悠悠地向我们走来。《我们的节日》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有理由为此而自豪!

6.以端午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一天是喜庆的日子,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我们不仅可以享受丰富的食物,还可以在节日里享受深深的温暖。

在端午节,包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包括糯米粽子,红豆粽子,火腿粽子等等。今天是端午节。我们家包粽子,我也参加了。

可惜技术水平实在不高,只好当个旁观者。看着妈妈娴熟的动作,真的很佩服,也很羡慕。

饺子包好后可以放在水里煮,随着开水冒出来的水蒸气飘在房间里,让房间里充满了竹叶和糯米特有的香味。我馋得直流口水。

粽子一出锅,我就迫不及待地去拿。我妈笑我是小馋猫,但还是给我剥了,蘸白糖给我吃。他还告诉我,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原来是在古代,人们为了防止鱼吃屈原的尸体,把粽子扔到河里,因为爱国。

听着妈妈的故事,不知不觉又吃了一个粽子,感觉好甜。今天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节日,不仅吃到了甜甜的粽子,还增长了见识。我期待着下一个端午节的到来。

7.粽子的作文首先要写你为什么喜欢吃粽子。然后介绍粽子的起源。请查看以下信息: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屈原。为了不让鱼虾伤害他的身体,人们把大米放在竹筒里,一个接一个地放进河里。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人们在这一天把大米装在竹筒里,放入祭奠仪式中。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所谓竹筒饭的由来。为什么后来用艾叶或者芦苇叶和荷叶包粽子?《初级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夜里梦见一个自称三闾博士(屈原的正式名字)的人,对他说:“你祭祀的东西都被河里的龙偷走了。以后可以用艾叶包起来,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系上。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你就不用再担心被龙破坏了!”于是,人们就用“叶子裹小米”做了“角小米”。代代相传,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端午节食品。

以上是粽子的基本介绍。介绍完后,可以写写吃粽子的经历。

8.写一篇关于粽子的作文。粽子一般都是甜的。因为糯米,粽子总是黏糊糊的。外婆家经常包粽子。他们经常在粽子里放几个枣和豆子,很香很甜。

每到端午节,我都会吵着要奶奶包饺子,往里面放钱。虽然她一直反抗,但还是被我和姐姐征服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粽子最常见的方法:材料:糯米、红豆、红枣、粽子叶(口味不同)等等。

做法:1,选择最好的圆糯米(糯米有两种,长糯米不适合包饺子,因为不够粘,吃起来糯糯的)。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放一些红豆,红枣之类的。

2.这里用的是粽子叶,不是芦苇叶。如果第一次包粽子,首选粽子叶。芦苇叶比较窄,包一个粽子要好几片。新手包这样的粽子会比较着急,而且粽子叶的页数比较宽,你只用一片就可以包一个完整的粽子。3.把叶子卷成圆锥形。

4.把馅料填得满满的,直到溢出来,这样有利于后面的包裹,可以让粽子里的馅料填满整个粽子。5.包好后放入锅中,加入冷水浸泡。煮一个小时后,用文火煮一个小时。

9.端午节粽子话题作文

轻轻咬一口这个粽子,仿佛又看到了——

烈日当空,他们窝里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摘芦苇叶。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妇女和儿童都成群结队地外出了。很快,河岸上就充满了一个又一个的笑声。

摘完芦苇叶,就可以回家包粽子了。在我眼里,包粽子好像是一门艺术:先将收集的芦苇叶放入沸水中煮半小时,取出后放入冷水中浸泡一小时左右,然后用刀将叶柄削平,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有很浓的香味。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花生、蛋黄、蜜枣等。,味道都不一样。我最喜欢的是腊肉粽子。它的味道很特别,咸中带着一点糯米味。有一天,我跟着妈妈去外婆家包粽子。看着她娴熟的技巧,我不禁摸着鼻子笑了。但最后还是忍不住了,自己做了一个腊肉粽子。虽然不好看,但吃起来甚至比那些老手还好吃。

粽子的形状层出不穷,我一天就看过尝过十多个。最常见的是“宝塔粽子”,几乎是立体的方锥,是所有粽子中最大的。也有一些常见的,如宗灵,方总,子木粽子等。还有一种叫“鸳鸯粽子”,就是用红线把两个同样大小的粽子连在一起,所以应该有“千里姻缘一线牵”的说法。每个人都美丽大方,芬芳醉人。

我的家乡有送粽子的习俗。每年端午节,家家走亲访友,免不了互赠粽子。或许一开始只是一种礼遇,但不知不觉就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到端午节,家里的桌子上都堆着各式各样的粽子,其中最多的就是我最爱吃的粽子。我吃了一顿大餐,肚子鼓得像个球,手里还拿着几个粽子,笑着。

我喜欢吃粽子,但是我只喜欢吃家乡的粽子。

10.以“端午节”为题写一篇作文,500-600字左右,在国内比较知名。,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过后,我总是一大早就起来,站在院子里活动活动筋骨,然后在耳朵上挂一株不知名的植物。这种植物有一种令人窒息的香味,不知不觉中被一扫而光,我的脑海中只有一阵微风。

那时候我还小,不知道那种植物有什么用,但听爷爷奶奶说是一种可以辟邪的草药,端午节必不可少。

你也不要相信我。那天下午出门,看到家家户户都挂着植物。门窗上,茅屋里,整个镇子都弥漫着这种清香,沁人心脾。

中午,我们的孩子很高兴,因为我们可以吃鸭蛋。

不要以为鸭蛋什么都不是,你要记住那天是端午节。

是的,端午节的鸭蛋很特别。

这些鸭蛋是用我上面说的草药煮的。草药的气味和鸭蛋本身的气味并不吸引人。而且鸭蛋因为草药的浸泡,已经全部变成了蓝黄色,看着让人目瞪口呆。

小时候手小,想多拿几个鸭蛋,又拿不了几个,所以总是用毛线织成一个复合体,然后一个个放进去,挂在胸前。当然,这并不美好!但那时候,它是我们孩子最喜欢的装饰品。鸭蛋挂了好久。我们一高兴,就把抵押品里的鸭蛋拿出来吃了。

小孩子吃鸭蛋都很小心。除了打掉空头,什么都没破。吃完里面的蛋黄蛋白,用清水洗净。晚上,我钻进竹林,抓了几只萤火虫,放进蛋壳里,盖上薄薄的一层,密封起来。萤火虫在里面闪闪发光,非常灿烂!

现在长大了,竹林消失了,小时候的端午节大概不会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