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马资料

汗血马,不是血汗马

又称赤汗马,汉武帝时伐大宛得千里马其马汗出如血后因以"赤汗马"泛指名马。 汗血宝马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马匹,属热血马,产地为北部欧亚大陆,它具有无穷的持久力和耐力,它是长距离的骑乘马,也是跳跃和盛装舞步马。自汉代以来,西域汗血马的神话流传了一千多年。传说它前脖部位流出的汗呈血色;史载汗血马“日行千里”,又名“大宛马”、“天马”,为了得到它,汉武帝两次派兵远征西部… 为争夺汗血马种,中国汉代发生过两次血腥战争。汉武帝派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具用黄金做的马模型前去大宛国,希望以重礼换回大宛马。经过4000多公里陆地行军,到达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大宛国王爱马心更切,不肯以大宛马换汉朝的金马。汉使归国途中金马在大宛国境内被劫,汉使被杀害。汉武帝大怒,作出武力取马的决定。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率领骑兵数万人,到达大宛边境城市郁城,但并未攻下,只好退回敦煌。回来时人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3年后,汉武帝再次命李广利率军远征,带兵6万人,马3万匹,牛10万头,还带了两名相马专家前去大宛国。此时大宛国发生政变,与汉军议和,允许汉军自行选马,并约定以后每年大宛向汉朝选送两匹良马。汉军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3000匹。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仅余汗血马1960左右匹。 从汉朝一直到解放前,甘肃山丹县一直是大军马场,汗血马、乌孙马、大宛马的引进繁殖都曾在这里进行。中国自古很讲究马的选种、杂交。汗血马体形好、听话、快速、适于长途行军。曾有这样的史话,汉军与外军作战中,汗血马上阵,敌方人数众多,刮目相看。久经娇养的汗血马,认为这是表演的舞台,作起舞步表演。对方用的是蒙古马,见汗血马高大、清细、勃发,以为是一种奇特的动物,不战自退。汗血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曾兴盛上千年,但是到后来消失无踪。引进的汗血马有公马也有母马,进行繁殖是可行的,引入汗血马的是汉武帝,而到唐代末年仍然存在,但是由于中国的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任何引入马种,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 汗血马虽然速度较快,但是它体形纤细,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大将骑马作战更愿意选择粗壮的马匹,这也是汗血马在中国消失的原因。同时,古代作战用的马匹多数被阉割,使一些优秀的战马失去了繁殖后代的能力。 马是奇蹄目马科马属家马和野马的通称。化石证据表明,马科动物最早起源于北美。最早的马祖先化石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始新世地层中发现,被称为始祖马。家马约于4500 年前被人类驯化,品种繁多。马和人有着特殊的关系,是人类的伙伴和朋友,可以为人们的农耕、运输、游猎、畜牧、探险、娱乐、运动等活动服务。马粪可用来培养蘑菇,破伤风抗毒素是用马的血清制成。家马可分三种类型:挽马,四肢粗大,体高2米左右;小型马,体高144厘米以下;轻型马。马的体色有黑色、栗色、褐色、奶油色、白色等。马的感觉器官发达。眼大,位高;颈长,因此视野较人宽阔,低头吃草时,也能觉察到可能的威胁。味觉和听觉可能比人类还敏锐,但似乎不能辨别颜色。马的神经系统高度发达。具有复杂的本能,记忆力和判断力强。马的方向感觉极为发达,因此,可以找到回家的路。由于视觉记忆,再次遇到早先使它害怕的地点或事物时,它就会惊退。由于听觉记忆,人们可用各种口令来训练它们。马的寿命一般20年,最长可达30多年。3岁性成熟,5岁成年。母马怀孕11个月,通常产一仔,偶产2仔。小马6个月时断奶。马的品种可按发源地、主要用途及体型大小分类。野马体长220~280厘米,肩高110~140厘米,重200~300公斤;夏季上体浅棕、红棕、红赭色,冬皮背面淡棕色。野马栖于荒漠和荒漠草原,常在丘陵山地和多水草的地带活动,结成5~15头的小群。6月交配,第二年4、5月间分娩,每胎1仔,4岁性成熟。野马数量极少。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所编纂的红皮书将它列为濒危物种,中国已将它划为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