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自己,教育人,始于“心”

秋意未褪,冬雨渐凉。时间来到了2019的最后一个月。在老师的支持下,我以研究生的身份参加了一天半的第四届安徽省教育心理学大会。当天才得知李群先生是现任主任,对大会有一种亲切的感情。或许这也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光环效应”!在一天半的时间里,我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育学硕士、小学心理健康兼职教师、一名一年级学生家长、两个孩子母亲的身份,参加了主题为“家校政社四位一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会议。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我的四位一体身份和四位一体大会上演了一场类似多重人格分裂的冲突,让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收获。希望可以用一个文科生的感性笔触和一个心理学学习者的理性思考,像讲故事一样讲一天半的内容和收获。

第一天第一条朋友圈:开会前和李群老师合影。

第一讲:

?方教授介绍了一些社会热点新闻,然后拿出具体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小学心理问题的发展趋势。最突出的有:我国焦虑抑郁学生比例逐年上升;有危机,问题严重的同学不在少数;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校园欺凌、自杀等新的心理问题不断涌现。从海外跟踪研究的经验来看,这些问题不会随着成长而消失,而是会一直伴随孩子到成年,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甚至是社会。方教授认为,在这样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下,传统的个体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是杯水车薪,甚至是治标不治本。借鉴国外关于家庭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影响的研究成果,方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家庭治疗方法,强调通过改变不良的沟通方式或家庭结构,可以改变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问题和症状。

书目推荐:

?大会主持人把大咖们的讲座比作一场“盛宴”,但一个小时的时间不能算满。方教授的讲座正好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所以我们只是浅尝辄止。然后蓝梅老师的讲座给我们上了一道更美味的“大菜”——题为“儿童成长的四大动机”的讲座。

?“复旦大一新生开学一个月退学”“进世界500强公司后辞职做美甲”“三年级女儿逼清洁工妈妈辞职碍于面子”...蓝梅老师从一个不可思议的现实案例中揭露了当下中国家长的焦虑现状,痛斥当下的家长不尊重孩子的权利,只把孩子当附属品,一味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号,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生活学习。蓝梅老师一再强调“母亲善良孝顺”,父母也善良孝顺!所谓“父母之恩”,就是尊重孩子的权利。尤其是在讲座中,蓝梅老师从生命觉醒的角度解读了经典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着实让我震撼。

让孩子做自己!如何成为自己,答案在于四个成长驱动力:经历、榜样、目标、习惯。我当时就在想,这四个驱动力不就是成人终身学习的持续增长吗?一个小时真的太短了。我们又一次带着些许遗憾结束了上午的议程,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去后面学习。师傅已经领进门了,就看他怎么练了。

?会议的第一天下午是分部会议。去之前还在想下午要不要“逃”去照顾宝宝。毕竟10月以来的每个周末,两个宝宝的老母亲都在“忙”,忙着比赛、考试、训练...她为周末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感到内疚。但老母亲求知欲爆棚,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跟着公交车来到了有着百年校史的庐阳区育新小学分会场。“百年创新,育心灵”,育新小学不仅是庐阳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也是安徽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到了1点50左右,我和朋友们迫不及待地登上五楼,参观别人的心理咨询室。我们被人感叹,被人羡慕,一定要在这里转一圈。

下午的分享还是紧扣大会主题。家庭和学校是四者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驱动力。王万老师以“百年养心”为主题,对育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成果进行了系统汇报。我认为育新的成就可以看作是千千一线心理健康教师扎实努力和奋斗的一个缩影。障碍是漫长的,正是有了这种上下求索的精神,我们才有了更多的希望和更大的动力。

?随后,合肥八中秦秀文老师向来宾们分享了他“共同拍摄微电影,架起家校桥梁”的精彩故事。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家校合作意义重大而深远。新颖独特的让高三学生制作微电影,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进步的教育方式,以及秦秀文老师幽默风趣的分享方式,让秦老师立刻圈粉无数。在演讲的最后,主持人调侃说,她觉得秦老师应该是一个风姿绰约的知性美女,但她一上台就是一个中年“老腊肉”。这种反差确实让我们有点惊讶,但是她分享的内容确实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很惊讶。我怎样才能像滔滔江水一样表达我无尽的敬仰?这里一定有朋友圈:(欢迎大家在微信上搜索微信官方账号的《我的梦想依旧》欣赏秦老师的微电影,了解拍摄背后的故事。)

?中场:育新小学的师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理辅导小组课。在课堂上,在师生的游戏和互动中,* * *讨论了解决“螃蟹效应”引起的灵感和嫉妒的方法。作为一个正在带团的心理老师,我就别提有多开心了!这一周不用绞尽脑汁备课了。我现在就是照着葫芦画瓢卖。于是这一周,在我的心理学选修课上,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完成了改编版的《再见,螃蟹》。“心理体验活动课。

手机备忘录做的课堂笔记:(这节课只给了半个小时展示,时间有点紧)

我的山寨版:(最让我惊喜的是,孩子们自己关于如何面对“螃蟹心理”的分享,非常温暖可爱)

?原谅我有限的脑容量。最后一讲全部摘自今日头条对本次大会的报道:“在学术沙龙上,同济大学博士、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姚峰分享了《家庭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主题报告。姚峰教授从家庭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家庭心理学对心理行为问题的认识以及家庭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家庭心理学对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姚峰教授从全局和问题的角度提出了改进家庭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指出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对家庭现象的关心和重视。只有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才能提高家庭教育。”

至此,在冬日的细雨中,随着夜晚的到来,一天的学习思考之旅结束了。

?第二天的学习从边郁芳教授的《心理健康从读孩子开始》开始。一系列新闻事件和权威调查数据给心理健康现状敲响了警钟。我第一次了解到“空心症”和“时代焦虑”这两个术语。卞教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者进行了战略分析。四位一体,心理教师肩负着唤醒家长、教师和社会工作者主动承担心理健康教育重任的重任,通过他们所有人的立体、多层次、多角色、多方式的共同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边教授在讲座中多次强调,心理健康教育从读孩子开始。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面对问题,不要因为发生的事情责怪孩子。你为什么会沉迷游戏?为什么这么叛逆?多想想孩子需要什么。除了生理需求,孩子成长中需要的安全、尊重、关心等心理需求得到了多少满足?我们是否为孩子储备了积极的心理资源?这些问题不正是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经常需要意识到和反思的吗?(强烈推荐边教授的《读孩子》三部曲。对了,我不是粉丝,是粉丝的粉丝。)

如果说育新小学的第一个下午是“别人的学校”,那么老师就应该是“别人的校长”。一个小时带我们走进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看看“别人家的校长”如何在“皇城根”下开展家校教育的实践与探索。陆校长从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中解读了运动与大脑功能发育的关系,特别指出上肢和腹背部的力量与大脑情绪控制能力密切相关。并从智力和非智力两个维度来解读“人”,这是第二小学育人的理论基础。二小所有的活动设计都是基于心理学和脑科学的强大理论,让教育实践焕发出巨大的能量。陆校长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他和老师、家长、学生都很亲近。他不回避矛盾,也不怕冲突。基于孩子初心的一些原因,他最终获得了家长的认可、尊重和支持。听完讲座,除了佩服别人的校长,我最大的收获是,老母亲要尽快赶上孩子的运动,特别要注意腹背力量和上肢力量的训练,和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学习的时光是美好的,美好的时光总让人觉得短暂。经过一天半的学习,转眼间最后一堂课来了:洪明教授的讲座《家校冲突的类型及解决方法》。洪教授结合大量案例,从家校矛盾产生的原因、类型、解决方法等方面讲了一个幽默的故事。这次讲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细节:一是我们实地调查了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的现状。认真看过这些法律法规的人屈指可数,他们肩负着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双重角色。那一刻,我觉得补上知法这一课特别有必要。第二个细节是洪教授在讲家校沟通的时候,举了一个案例:一位家长,是菜市场的菜贩。家校沟通中,老师一味指责家长没有尽到督促孩子学习的责任,却没有思考家长的工作特点是否让他有足够的时间督促孩子学习。洪教授让大家想一想,家庭的第一功能是什么?生存!父母都是普通人,他们的第一要务是养家糊口,然后才是照顾孩子的学业。因此,洪教授一再强调,改变父母要从父母的立场出发,用心呵护,赋能父母。

一天半的学习,收获满满,反思很多。我想起了三年前的依恋心理学,然后用了三年的时间让它成为我生活、学习、专业的一部分,我深深地爱上了它。真爱就像一道光,让希望的种子生根、成长、收获——作为母亲,我开始用更多的欣赏去陪伴孩子,发现成长给了我那么多的惊喜。我想对我的孩子说:亲爱的宝贝们,你们不需要成为“别人的孩子”,做自己开心就好。妈妈要努力做“别人的妈妈”,让你为有我这样的妈妈而骄傲。作为一名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者和教师,我希望用我所学到的东西去帮助和温暖身边有需要的人。我期待看到孩子们在心理课上愉快体验时的笑容。期待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从“心”开始关爱自己。我也特别渴望所有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从“心”开始,教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