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有多牛逼?
大作家之所以是大作家,大诗人之所以是大诗人,不仅仅在于名著代代相传,更在于他们开风气之先。
李白是七绝的先行者,杜甫赋予七绝比五绝更高的诗学地位,曹雪芹将中国古典小说的文学价值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金庸先生将武侠小说从文学的“洼地”托起,使之成为中国文学的顶级艺术形式。
这些都是伟大的创造。
金庸小说有什么好的?有了这样的特点,你在十五部作品中找不到任何两段有重复的嫌疑。
如果你熟悉金书的情节,你可以随意从任何一本书里挑出任何一段,你可以根据生动的场景定位它属于哪一章哪一节。即使文字支离破碎,你也能从蛛丝马迹中分辨出它的出处。
比如这句话,“郭靖听到这里,想起和义弟拖雷在沙漠里玩耍的情景,不禁莞尔。”
?乍一看,你可能会不知所措,甚至不确定这句话是出现在神雕还是神雕。但是,只要注意“石弹”二字,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晋书》中只有一段话把郭靖和小玩具“史丹”联系在一起:周在桃花岛上和郭靖回忆往事,黄当年把他骗出了《九阴》第二卷,只是借助了“史丹”这个小游戏。郭靖听了周大哥的叙述,自然想起了他和拖雷的童年。所以这句话必然出自《射雕英雄传》第十七集。
再比如,“杨晓听了,惊得说不出话来”。这句话从何而来?
杨晓非常精明,足智多谋,他能应付任何危机。他的“大惊愕”在《倚天屠龙记》中必然是罕见的。
正是在昆仑山,我从张无忌口中得知纪的死讯,非常震惊?金粉一定有印象。当杨晓听到这个坏消息时,他立即晕了过去,砰的一声倒在地上。这显然比惊愕更有冲击力。他的心情应该是悲伤的,而不仅仅是惊讶。
难道是在明教祭坛上听成昆说起杨定天的死讯,而惊愕?我们还可以回忆起,当时杨晓、韦一笑和其他人正在尽力诱使成昆多说话,在辰光再浪费一分钟,也许增援部队就到了。因此,“哑口无言”不会是杨晓当时的表现。
再仔细想想,一幕幕自然浮现在脑海里。这是第25次,“他黄煌”,杨晓听到张无忌讲述杨不悔要和尹丽婷结婚。
回想这一段,但是这一段很可疑,需要证据。想想那个场景。杨晓认为张无忌会和杨不悔结婚。他先存了一个念头,很自然地设计了一大段对领导的感谢和承诺。没想到,张无忌一开口,男主角就变成了柳荫。杨晓惊呆了,他的胸膛被徒劳地拍打着。千言万语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无言以对。
翻翻书,原来如此。
这种游戏在黄金爱好者中相当受欢迎。很多时候,不是你的记忆,而是逻辑推理。
这说明:1,老头的作品写的很关键,细节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就是老炉锤的奇妙之处。
2.他的故事每一部分都不是多余的,一点也不能增减。只有这样,金粉们才能玩好这个“赌书”的游戏。
3.他作品中的人物可以在纸上站起来,作者再也无法约束他们的行为。就像托尔斯泰和安娜·卡列宁一样。所以,当杨晓听说杨不悔想和柳荫结婚时,他只能感到震惊,因为这不是他能决定的。
4.剧情结构完美,人物言行合理。在这样一个坚实的基础上,金淑创造了一个多彩而真实的平行世界。
这背后,是老人不断创新,努力防雷。
冯晓的勇气和郭靖完全不同。
铁木真被王罕、桑昆和札木合的兵马包围在土山上。郭靖不明白蒙古各部落之间的恩怨,只以为是都史在中间说他坏话,于是用小红马如电般逃走,直接冲下山去,抱着脉门抢了回来。
耶律洪基被舒泰和楚王率领的叛军困在了茫茫大山中。冯晓曾计划向楚王射箭,但每次成功后,他都想射舒泰。皇帝叔公身边的侍卫层层守护,箭都射不到,他却陷入绝境。危急时刻,大叫一声,纵身一跃,跃过30多个盾牌,闪电般抓住黄大爷。然后以皇帝叔祖的身份,假传圣旨,赦免了所有官兵,稳定了军心,保全了自己。
郭敬冲,带着少年的天真和勇气,根本不懂危险。他还幻想迫使承认说谎,让王、桑等人与铁木真和好。
这与他在《神雕侠侣》中的设计非常吻合。杨康贴着武穆遗书刺死他,令人敬佩。带着一腔热血,我认为一个绅士会信守诺言,信守他与郑华的婚约,但这是没有必要的。
冯晓冲到了最前面,但是他的胸前刻着一模一样的狼。他机警,谨慎,试探,暴打伤人,侥幸逃脱。这是他的天性。同时,假传圣旨,稳住叛军,是他杰出的机智,符合他做丐帮帮主的经历。两者结合起来,就成了智慧和勇气的英雄组合。事后,他向阿子坦白自己“遇到危险时天生怕死”,并把自己比作熊和老虎。这使得他的形象极其丰满,深入人心。
文学作品最根本的目的是展现人心,批判人性。
冯晓和郭靖之所以栩栩如生,不仅在于老人为他们量身定制的精彩跌宕和复杂故事,更重要的是故事背后真实可感的内心。
让一个生动可感的人物从作品中走出来,不仅成为一个读者、一群读者眼中的独特形象,也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眼中的独特形象。那么这样的作品就是划时代的作品,这样的作家就是划时代的作家,会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在这个铁律面前,无论你是武侠小说、历史小说、社会小说还是玄幻小说,它们都有一个统称:文艺。
如果达不到这种程度,就算你追求所谓的严肃文学,纯文学小说,就算你把马尔克斯、纳博科夫、博尔赫斯当成偶像,你写出来的东西也会像灰尘一样,被时间的风吹走,瞬间消失。
半个多世纪以来,金庸作品成为中国人的精神食粮。
他的“华山仑剑”、“左右之争”、“无招必胜”已经渗透到中国文化中,成为我们日常的成语。正是傅创造了一千多年前的“独特”、“惨淡经营”、“火爆”、“霸气”。
冯晓和郭靖在他的作品中已经成为英雄的代名词。令狐冲让无数崇尚自由和潇洒的读者为之向往。黄蓉、赵敏和程灵素代表冰雪聪明和没有计划。任我行代表野心家,岳不群代表伪君子...
那些世界名著不是在读者心中留下了类似的烙印吗?哈姆雷特、玛丝洛娃、冉阿让和浮士德...
一百年后,金庸的作品依然会风靡世界,金粉群体依然会被人称道。
就像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雨果、歌德的作品一样。
当然,一定有人把武侠小说当成通俗文学,总是抛出各种负面观点:打打杀杀,鼓吹暴力解决问题;套路固定,要么是夺宝,要么是复仇;人物脱离现实,只满足读者浅层的阅读需求,缺乏批判力...
这些观点有道理吗?也许吧。武侠小说的套路很明显,复仇,夺宝,门派争斗,抢天下第一名等等。众多武侠作家中谁能免俗?一旦走不出这个套路,那么作品的格局就不可能宏大,审美就被限制在一个不那么高的天花板下。
看老头写的江湖。冯晓、郭靖、杨过、张无忌、袁承志、胡斐和李文秀都是被自己的亲人杀死的。九阴真镜,辟邪剑法,屠龙道,都是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秘笈。六大门派VS明教、五岳剑派以及与日月神道、古墓派、全真教的宿怨哪个不是门派对抗?华山论剑,天下第一掌门会,都是为了一个至高无上的称号。
但是,老人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些套路!
你会发现那些低俗的梗不过是老头用来维持武侠小说的特色,而在复仇、夺宝、打斗等各种事情的背后,人物的遭遇、世事的无常,都别出心裁,直抵读者的内心。
请问有多少人创作的小说能达到老人的水平?
时至今日,金庸的大旗并没有被后人继承,人们在构思武侠小说时难免会再次陷入刻板印象,风格也会再次卑微。
武侠小说已经没落了。但是,好的文学作品永远不会没落。
致敬金庸!
说到底,老人在文学史上会有怎样的地位?
当时针对王朔的不要脸的攻击,他曾说:安有美名,尽有毁。王朔屁当然不完美。他提到了安全,也提到了自己积极的一面。
这样一位胸怀宽广、才华横溢、对生活有着透彻理解的大师,不需要自己或他人为任何事情做广告,正如圣人所说,“人们不知道,也不关心。”
不过,这些都是站在老人自己的角度。作为金粉,我自然要去争取。
倪匡说金庸的小说是世界上最好的。
我保持低调。老人去世的时候,我有一副挽歌。“侠义远非哉,道德远非哉。虽然成千上万的人还是走了。曹公与燕儿亲近,石公与燕儿亲近,只有两三个儿子与他在一起。”
金庸只和曹雪芹、施耐庵一起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