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级——简·麦戈尼格尔在《改变世界的游戏》中
笔者认为,游戏不是孩子的专属,也不是人们避之不及的毒品,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创造美好未来的武器。现在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游戏。游戏的特点,游戏化的目标,如何实现游戏化。
看过一本书,也听过两个版本的解释。这本书最重要的部分是第一部分,关于游戏的特点。
1,目标明确。
这是玩家努力实现的明确结果。好的游戏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从一开始就给玩家一个宏大的目标,比如拯救世界。比如统一全国,比如营救某人等等。用日常行为去连接超越自己的东西。这也满足了马斯洛理论中玩家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当然,游戏的设计者一定会把这个无比宏大的终极目标一个个分解成小目标,一个个破掉,就像一步一步升级怪物一样。目标设定最重要的是目标本身要明确。比如你玩塔防游戏,你就会知道你这一关要打败谁,才能进入下一关。而我们在为自己制定月度计划和年度计划的时候,有没有问过自己,我最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在这个月和今年这样做?目标明显,如何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2、限制性的游戏规则
所谓“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的游戏也是如此,甚至规则在游戏中的重要性还不仅于此。清晰的游戏规则也能激发玩家的创造力,培养战略思维。你的自我提升计划有明确的规则吗?如果有,如何激励自己坚持下去?
3.反馈系统
在游戏中,我们每实现一个小目标,游戏都会告诉你你的成绩,大型网游会以华丽的画面满足玩家的自我实现需求,然后它会明确的告诉玩家你离目标还有多远,你随时可以看到自己的最新进展。及时清晰的反馈系统可以说是一款游戏的命脉。你能想象你在玩怪游戏的时候看不到他不断减少的血池的感觉吗?那样的话,我想没几个人能坚持打游戏,也没有快感。那么我们在设计自己的生活游戏时,有没有加入及时反馈的程序呢?如果不是,恐怕单靠意志力很难坚持你的计划。也许我们是想给自己做一个简单的反馈表,甚至更简单,每天打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自愿系统
最后,自由进入和自由退出大概是保证玩家高投入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愿进入本身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主观负面情绪,自愿退出减轻了玩家的游戏压力。这大概就是游戏被称为娱乐工具的原因吧。学习和工作又不是必须的。想打游戏就打,不想打就不打。这也提醒我们在为自己制定计划时,要善待自己。苦行僧式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可能会降低我们的学习效率。
这本书里的游戏原理不仅解释了游戏本身,也给了我们一个可靠有效的模型。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反思自己的计划,甚至可以用这个游戏设计模型来为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生活游戏。然后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升级。
以下是我为自己设计的游戏世界
11.16/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