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被称为魏王而不是秦王或者楚王?
曹操的统治中心由许昌移动到邺城,邺城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地盘,所以曹操被封为魏公,然后再进爵魏王。
因此,曹操称魏王是因为汉献帝刘协曾封他为魏公,后来由公爵升为了王爵,才变成魏王。
建安16年(公元211年)这一年,曹操在渭水之畔击破了西凉的军阀马超、韩遂等人,兼并了关中地区。
当时,刘备在益州进攻刘璋,孙权也割据江东,三分天下的形势已经形成。汉献帝在这一年封曹操为魏公。
公爵是诸侯分封的最高等,按照公侯伯子男的排列。曹操以战国时期的魏国作为自己公国的国号,国都定在河北邺城,北方的江山也基本大定,只有南方的孙权、刘备、刘璋等人。不过,曹操成为魏公的时候已经56岁了,距离他镇压黄巾起义已经过去了20多年的时间。
那么,汉献帝为什么封曹操为魏公,而不是秦公、齐公或者楚公呢?
这是因为秦地在陕西、齐地在山东、楚地在湖北,而汉献帝封给曹操的邺城是战国时期的魏国旧地。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文侯曾以邺城作为魏国的陪都,后来也领导了魏国称霸诸侯。
邺城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旧地,因此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而齐地、秦地、楚地都太过偏远。“魏”字最初的意思与“巍”字相同,是巍巍高大的意思,有赞美和褒扬的意味。曹操的封地在战国时期的魏国旧地,所以他便以“魏”作为自己公国的封号。
魏公是公爵中的郡公,等级要高于县公。而且,曹操虽然名义上是魏公,但实际上是东汉王朝的真正掌权者。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不过只是一个过场。按理来说,封功臣为郡公,赐给的封地一般只有一个郡,封功臣为县公的话,赐给的封地便只有一个县。
可是,曹操被封为魏公(郡公级别)时,朝廷赏赐给他的封地居然是冀州的10个郡。冀州本来就是河北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相当于曹操的封地全部是大城市而不是穷乡僻壤。
公元211年,曹操被封为魏公。到了公元216年,汉献帝便将曹操从魏公提升为魏王,魏公国也升级为魏王国。
汉高祖刘邦曾说“非功不侯,非刘不王”,王爵只能是汉朝的皇室子弟才能袭封,曹操当上魏王是违反汉朝祖制的。可是到了汉献帝这辈时,连实权都没有了,还怎么遵守祖制。
曹操在自己61岁那年进爵为魏王,然后至死也没有篡位,也算是对汉献帝的一种回报了。不过,曹操的儿子曹丕正值壮年,自以为大有一番作为,不可能再保留汉献帝这个傀儡皇帝。
公元220年,曹操在击败关羽之后病死,由于其长子曹昂早夭,由次子曹丕继承了魏王爵位。新上任的魏王曹丕立刻废掉了汉献帝,降其为山阳公,以“魏”作为自己的国号,建立了三国之一的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