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小兵自闭症儿童社会性发展阶梯② |一针两指三只眼睛,组合使用有了很大进步。

最后回顾:邹小兵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发展阶梯①

等孩子的“看、指、说”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就可以逐步进入自闭症儿童社会性发展阶梯的第二个层次。

这个阶段是被动沟通和功利互动的初始阶段,适合家庭干预和机构干预。

* * *共情是指通过眼神交流、目光追随、手势和指点来分享你所看到的物体或事件的活动和能力。

简单来说:让我看看你在看什么。

上图中,母亲抱着孩子,一位阿姨坐在对面陪孩子玩。当旁边出现一个玩具,阿姨看玩具的时候,孩子就跟着阿姨的目光一起转头观察玩具。这是有注意力能力的* * *啊。

自闭症儿童往往缺乏这种能力,我们可以设计生活场景来锻炼。

比如我们给孩子准备了一个新的汽车玩具,放在家里的某个地方(在孩子的视线范围内,但他没有发现)。我们和孩子互动时,看着车在的地方,根据孩子的语言能力简单叙述“看”和“那里有车”。

如果孩子跟随着我们的目光,我们可以靠近孩子继续观看,保持叙述在语境中;如果孩子不看,我们可以用手指或者轻轻的帮助孩子转头看。等孩子看车后,我们会把它拿下来给孩子玩,这是一种自然的结果奖励。

参照是指通过比较他人的行为或社会规则,获得对自己行为的认可、确定和评价的过程。

简单来说:你觉得我怎么样?

在上图中,孩子正在玩拼图游戏。完成后,他看着他的母亲,渴望她的赞美。这是一个参考。

当孩子不确定自己做的对不对时,参考父母;当孩子为做某事感到自豪时,他会向父母炫耀。

但是,自闭症的孩子通常都很冷静,很信佛。看完图,他们默默的把图打散,继续打。

那我们的父母该怎么办?

我们可以在孩子拼完一部分的时候,主动给孩子一个增强剂(可以是小零食)。在我们和孩子建立了这个“习惯”之后,我们会等待孩子的反应,他可能会主动看着我们,期待你的回报。

这种物质强化会随着孩子社会能力的增长而逐渐淡化。在孩子们感到快乐和自豪之后,我们只能提供社会强化。

初级强化:食物、玩具、附件等。

二次强化:社交强化(表扬、微笑)、活动强化(休息一下做个活动)、象征性强化(小红花、分数)和内在强化(自豪感、成就感)。

在使用一次强化时,一定要先使用二次强化,让二次强化成为一次强化的信号,逐渐取代一次强化。比如在给孩子零食奖励之前,夸他“你的画真好看”。

如果我们给孩子认知和运动训练,孩子的分类做的很快,运动技能也很强,但不会参考或炫耀,那么我会觉得这部分缺乏社会元素的概念。

当孩子有需求时,可以通过一些肢体动作或声音向父母索取。这是一个沟通的过程。

这是什么意思?

例如,带孩子逛商店,他看到一个有趣的玩具,想要那个玩具。这个时候,他妈妈不看他的时候,他会拍拍他妈妈,她妈妈也会回头看他。孩子会指着玩具,然后看着妈妈,甚至可能会说“妈妈,买吧”或者“妈妈,买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射、指、看、说的过程。

在社会发展阶梯的第一级,我们练习了个人阅读、指点、反应和说话。现在我们要把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可能先两个组合,然后三个组合,四个组合。

如果孩子能灵活地“拍两个手指,看三个眼睛,说四次话”,我会认为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哪怕我只有“一个拍手,两个手指,三个眼睛”,不会说话,我也会觉得自己进步很大。

非语言交流可以解释社交能力的提高。我想强调的是,虽然总是说语言很重要,但不是必须的。

语言不是诊断自闭症和评估自闭症症状改善的最关键因素。如果孩子的口腔发声器官没有问题,通过科学的自闭症干预,自然会出现语言。

发音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人类能力,需要大脑、口腔肌肉、喉咙、声带等发声器官的协调。这些器官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成长中的孩子说话不清,也就是构音障碍。

目前认为,大部分两三岁幼儿的构音障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善,大部分仍有构音障碍的幼儿可以通过专门的发音训练慢慢恢复。

除了发音不清,构音障碍儿童通常在社会交往方面是正常的,尤其是在眼神交流、表情互动和肢体动作语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区分自闭症和构音障碍。

孩子会执行我们说的一些简单的指令,比如“指着鼻子”“指着耳朵”,也会开始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拍手”“恭喜”“拜拜”。

很多孩子喜欢捉迷藏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看”的元素尤为突出。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用手遮住脸,然后张开,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吸引孩子看我们。

孩子能力上来后,家长可以躲起来,或者带着自己喜欢的玩具躲起来,用沙发、桌子等。挡住他们的身体,同时发出一些声音来引导孩子。

孩子找到父母后,可以得到父母的一个拥抱,一次高举,或者得到父母的玩具一起玩。

在这个阶段,孩子不会主动发起游戏,说“我们玩滑梯吧”“我们跑吧”之类的话,而是可以被动地跟着游戏和活动,在家长或其他孩子的带领下奔跑、追逐、玩耍。

如果以前孩子完全不理人,现在会追着人跑,这是很好的进步。但如果孩子只是长期停留在追人的游戏阶段,那么我们就需要帮助他提升能力。

孩子们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做出积极的选择。

比如我们早上起床,给孩子准备两套衣服,问孩子穿哪一套。如果孩子一开始不好选择,我们可以拿出反差大的衣服,一个是孩子喜欢的,一个是孩子不喜欢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指出,叙述等。

食物、饮料、衣服、玩具、绘本等等,生活中很多东西我们都可以引导孩子做出选择。

孩子可以简单的回答一些日常问题,通过肢体动作或者语言来表达自己。

参照上面说的动作模仿课程,先让孩子学会点头。然后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创造一些自然场景,引导孩子点头同意。

比如,我们带孩子出门,走到门口,问孩子:“你要出去玩吗?”“出去玩怎么样?”

而且家长自己也是通过点头的方式提醒孩子,同时叙述“要”和“好”。如果孩子不会点头,我们可以用手轻轻地帮他点头。孩子点头后,我们就开门一起出去。

我们也可以用演示的方法。妈妈问爸爸“要不要吃饼干”,爸爸点头说“要”,于是妈妈递给爸爸一块饼干。然后,母亲用同样的方法问孩子。

虽然焦虑通常不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但分离焦虑的出现往往说明孩子对某个特殊的人产生了情感依恋。分离焦虑会随着成长而降低,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

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商场玩,孩子会跟着妈妈;孩子们在操场上。玩了一会儿,他们会看看父母,确定父母还在。

孩子两岁以后,开始对陌生人有戒心,知道和父母一起出门,随意逃跑。

如果孩子还没有养成这种警惕性,那么在我们平时带孩子玩的时候,当孩子不顾大人在拼命玩的时候,我们可以故意远离孩子(但要保证孩子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当孩子不小心被其他孩子撞倒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会再次出现保护他。这样会让孩子明白,父母可以保护他的“安全本能需求”。

对于每一个社交元素,家长都要想出很多相应的游戏和活动,为孩子设计一个合适的、自然的场景,提供应用这些社交元素的机会,故意制造一些困难,“折腾”孩子,激发孩子的社交。

/未完待续/

下一期:自闭症儿童社会发展阶梯的第三阶段

-

星空观察者

专注自闭症家庭干预,依托广州市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教授团队,传播科学的自闭症干预知识。欢迎加入星守望者社区,与更多的专家和家长交流学习自闭症!